理解教育|“初試428分未進複試”,如何看考研分數線“內卷”?
“初試成績428分,政治單科成績65分,比報考高校考研複試線中的政治線低2分,無緣複試。”
“初試389分,比我預計的要高很多,但複試線出來是390分,一分之差隔斷了我和我的夢想。”
有的高校新聞傳播學學術碩士複試線超過400分,比上一年漲了45分……
繼考研國家線公佈兩週後,近日不少高校的複試線和複試時間陸續公佈,而逐漸推高的考研複試線,讓不少考研學子陷入考研分數線“內卷”的無奈,甚至與夢中“情校”的複試失之交臂的沮喪。他們中,有人因爲經歷相似而互相鼓勵、重拾信心,準備等待調劑或再“戰”;也有人準備看就業機會。
意外
“初試389分,比我預計的要高很多”,“但複試線出來是390分,一分之差隔斷了我和我的夢想。”
在社交平臺上的簡短的敘述中,小Y道出了“389”這個分數帶給她的兩次意外,以及心情的一起一落。
實際上,有關2024年全國研考的“意外”不少。
去年11月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達438萬人。這一數據意味着,考研報名人數在連增8年後出現下降——比2023年減少36萬人,降幅約7.6%。
438萬報考人數遠低於此前一些媒體和網友預測的“2024年考研報名人數或破500萬”。當時不少人因此發出疑問,考研報名人數下降是否預示着“考研熱”開始降溫了?2024年考研是不是更容易“上岸”了?
今年2月26日,全國多省份院校相繼公佈2024年研考初試成績。隨後,有不少考研人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自己的成績,其中不乏表示“初試成績比自己預想中高”的,也有人曬出了449分的亮眼成績。
報考人數下降、初試成績比自己預想中高,很多人期待着國家線公佈,自己進入複試。
不過,2024年考研分數線並沒有如一些人預想和期望的,出現整體下降。
3月12日教育部發布的2024年研考國家線顯示,哲學、法學、文學、體育學、歷史學、理學、醫學、管理學、交叉學科等專業的學碩國家線相比去年都有所提高,工學、農學、軍事學、藝術學的學碩國家線與去年持平。專碩方面,法學、文學、歷史學、醫學等專業的國家線比去年有所提高,教育學(體育除外)、工學、農學、軍事學、藝術學等專業的國家線與去年持平。
近期,隨着院校自劃線的陸續公佈,一些考研學子的心情由焦急期待,變爲失落遺憾。
在社交平臺上,很受關注的是一名初試成績428分,因政治單科成績65分(比報考高校考研複試線中的政治線低2分)而無緣複試的考研學子。而這名考研學子所報高校專業中,進入複試名單的人員,初試成績沒有低於400分的,且外語和政治科目成績最低達68分。
社交平臺上,還有人自述,今年考研初試總分398分,在所報考院校的專業排名卻只有44名、無緣複試;而在去年,398分在該院校專業複試名單中排第8名。
在評論區,網友爲他們感到可惜之餘,不禁感嘆考研人太多,高分太多。
內卷
不少考研人與準考研人對當下考研的印象之一是,考研分數線越來越“卷”。
考研分數線越來越“卷”確實有據可循。
從2020—2024年的考研國家線來看,以學碩爲例,哲學2020年與2021年分數線基本持平,2022—2024年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5分、10分、10分;教育學的國家線波動上漲,2020-2024年間分數線上漲了近20分;文學國家線在這一時間段波動上漲了10分;歷史學國家線在這一時間段波動上漲了21分;工學國家線在這一時間段波動上漲了9分;藝術學國家線在這一時間段波動上漲了15分。
從院校分數線來看,以湖南大學爲例,2024年該校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碩士初試成績基本要求爲總分376分,而該校新聞與傳播學院劃定的新聞傳播學學術碩士複試線高達413分,比2023年進入該校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傳播學學術碩士複試名單的最低分368分,高出了45分。
同濟大學今年新聞與傳播專碩複試線爲390分,是該校參與研招的所有專業中複試分數線最高的,該專業複試分數線比2023年的375分高出15分。
另外,以武漢大學文學院爲例,2024年該學院語言大類學術學位碩士複試線爲業務課單科成績要求120分,政治、外語單科成績要求67分,總分要求390分;而實際進入複試名單的12名考生中,最低分400分、最高分444分,也即實際複試線爲400分。2023年,該學院語言大類學術學位碩士複試線爲業務課單科成績要求100分,政治、外語單科成績要求55分,總分要求363分,可用計劃12、統考上線人數爲8,也即進入複試的最低分爲363分,比2024年低37分。
這就是爲何上述這麼多考研初試成績看起來不錯的考生,會與夢中“情校”的複試失之交臂。
中國教育在線發佈的《2024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也指出,專業之間報考熱度差異大,是近年考研的一個重要現象。大量理工類專業報考人數較少,而人文社科類專業報考熱度不減,競爭激烈,內卷嚴重。報告以深圳大學爲例指出,在報名人數較少(預計報錄比小於3)的39個專業中,理工類專業達到34個、佔比87.18%,而人文社科類專業僅有5個、佔比12.82%。類似的,江西師範大學2024年研招報名人數較多的前20個專業中,理工類專業僅有兩個;人文社科類專業達18個。
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考研分數線“內卷”、“水漲船高”的以人文社科類專業居多。
歸因
在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陳志文看來,若要歸因,文社科類專業報考競爭激烈,確實是導致部分專業考研分數線“內卷”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陳志文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指出,研招分數線的漲跌變化取決於三個因素:報名人數、招生計劃、試題難易程度。
“今年研招報名數減少,招生人數增長,爲什麼考研複試線還增長,而不下降?”陳志文說,一個重要原因是,今年研招報名數減少只是給實際參加研究生考試的人數“擠了水分”。
陳志文解釋,從他了解的數據來看,近年伴隨報名人數的高增長,研招初試缺考率也不斷大幅攀升;而在2024年研招中,雖然報考人數減少,但實際完成了整個初試考試的學生人數比去年有所增長,並不是下降。
招生計劃方面,今年3月初,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郭鵬介紹去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提到,去年招收博士生15.33萬人,比上年增長10.29%;碩士生114.84萬人,比上年增長4.07%。去年,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已經接近60%。
同時,郭鵬表示,將穩步擴大研究生人才培養規模,不斷優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結構,加快培養科技創新人才。2023年,理工農醫類的碩士招生規模佔比60%,博士招生規模佔比超過80%。
“這意味着,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主要在博士,去年碩士招生114.84萬,相比2022年增長不足5萬,可見碩士擴招幅度有限,不足以對研招復試分數線形成重大影響。”陳志文分析。
近年來,有觀點認爲,高校保研名額增加,統招名額減少,推高了統招生考研的競爭激烈程度和複試分數線。
但《2024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指出,近年來,伴隨招生總量增長,保研名額增加,但推免生佔總體招生計劃的比例保持平穩,並未出現明顯增長,教育部對高校接收推免生設置了不能超過招生計劃50%的紅線。只是,不同高校之間推免生招生佔比差異較大。
關於考研試題的難易,今年“初試428未進複試”的考生在覆盤時,將複試落選歸因爲時運不濟、政治科目“瘸腿”,以及今年高分考生多、專業課給分寬鬆、複試單科線易控制各專業複試人數。
陳志文也指出,試題的難易是影響考研複試分數線高低的最敏感因素之一。考研複試分數線的高低,可能既跟試題本身的難易程度有關,也跟閱卷打分標準的鬆緊有關,但無需過多評價。
“因爲受各種因素影響,分數線高低波動是正常的。同時,這種波動並不影響招生錄取的公平公正,因爲評分標準和規則對報考同一所院校同一專業的考生來說是一樣的。”陳志文說。
變革
在部分專業考研分數線“內卷”嚴重背後的一個現實是,多年來,文科生升學、求職競爭比理工科生更爲激烈。
“多年來,理工農醫的社會需求就比人文社科人才的需求量大,招生量也就相對更大,招考錄取率以及畢業後的就業率也更高。研招、包括高考,都存在文科專業比理工科專業競爭更激烈、錄取分數線更高的現象。”陳志文指出,從這個角度來講,早在新高考下的高中選科中,就應當考慮這些問題,避免以文科更易學、更易拿高分的心態,蜂擁選擇偏文科的科目組合,進而未來捲入更爲激烈的求學、求職競爭中。
對於當下一些考生考研失敗後選擇“二戰”甚至“三戰”、“四戰”的現象,陳志文表示,考一次沒考上再努力一次可以理解,對於“三戰”、“四戰”的現象,他尊重但不贊同。他認爲,連續多年考研的考生需要想清楚考研的目的是什麼?通過考研到底能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若是以考研爲名,演變成變相啃老或者回避就業,並不可取。待業時間過長,之後很難再融入社會,找到求職動力,更多是迴避。
另一方面,隨着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研究生招考改革話題也逐步走進專家學者和大衆的視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趙世奎曾撰文指出,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已進入超大規模的新階段,急需在招生考試方式、人才培養模式、學科專業結構等方面進行系統改革。
趙世奎認爲,在專碩招生規模擴大的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增強非全日制專業碩士招生考試適應性,把那些最適合、最優秀的學生選拔出來,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同時,隨着博士生教育規模持續擴大,碩士畢業生直接到高校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加強對碩士層次教育功能定位和培養理念的再認識也頗爲關鍵。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提出了用高考經驗改革碩士研究生初試方式的建議。
吳仁彪認爲,碩士研究生初試規模已約爲高考人數的一半,但初試複雜程度卻遠超過高考;自命題科目太多,導致工作量太大,容易通過個性化輔導泄密,且不利於調劑招生和劃定考研國家線;閱卷人全部來自命題單位,容易衍生腐敗。
因而,吳仁彪建議,研招初試儘量採取統一命題方式,可以分步實施;複試可以儘量個性化考試;統一命題考試科目採取統一閱卷方式,防止閱卷腐敗問題,可以借鑑高考模式,全國統一和各省市自命題兩種方式並存,給高水平大學更大自主權。
陳志文提到,從大方向上,教育部近些年來一直在探索研招初試統一命題。原因是,早期我國的碩士培養更像當下的博士培養(主要是培養研究人員),所以要照顧到各所學校的學科發展特點、以高校自主命題爲主。近年來,學術研究更多定位在博士層面,且碩士招生規模已經很大,高校自主命題爲主的方式已暴露出一些問題、不可持續。
事實上,根據《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從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起,教育專業學位碩士業務課考試科目將增設全國統一命題科目,供相關招生單位自主選擇使用。目前專業考試設置了統一考試的學科專業有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學、臨牀醫學、法學等等,已經達到 20 門左右。
陳志文說,統考試卷的好處是,可以有效提高整體命題質量與命題安全,增強考試選拔的公平性、科學性和選擇性,也有利於提高人才選拔質量,深化碩士研究生考試製度改革,實施分類考試。他認爲,未來研究生招生考試中,根據學科專業情況,初試(筆試)環節逐步推行專業課統一命題將成爲改革方向之一。
與此同時,陳志文認爲,“用高考經驗改革碩士研究生初試”的方式有待商榷。因爲研招不同於高招,分初試和複試,且教育部明確要求複試的權重要接近或達到50%,非常複雜。另外,統一命題之後,因閱卷人不同,評分標準可能會不太一樣,所以命題統一後不一定能實現理想的招錄結果公平。因而,研招專業課統一命題和高考是不同的,需要先立後破,審慎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