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羽:新的工作,意義非凡
記者賈巖峰報道盛夏的七月,瀋陽奧體中心彩旗飄揚、鑼鼓震天,全場因爲李金羽而沸騰,後者剛以主教練的身份再次回到這座城市。
李金羽上次以主教練身份出現在瀋陽是十年前,當時初出茅廬的他曾爲了提升球隊主場的人氣,親自在球迷見面會上演唱了一首《真心英雄》,他的歌喉至今仍被球迷津津樂道。然而,那次執教除了倉促和短暫外,留在他記憶中最深刻的是擔任一隊之帥的不易和對成績的遺憾。
十年後的今天,李金羽再次回到瀋陽。對外人而言,這可能只是他執教生涯中的又一份工作;對球隊而言,他可能只是另一位過客;對這座城市而言,或許也只是匆匆一瞥,但對李金羽來說,這份新的工作對他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儘管未來的不確定性始終伴隨着他,但他決心把握住每一刻,將內心深處對舊友的感激、對父親的承諾化爲實際行動,用最真摯的熱情和不懈的努力去回饋這片他深愛的土地。
瀋陽的夏日,雨水如織,連綿的陰雨如同時光的細語,喚醒了塵封已久的記憶。在那些年少的時光裡,李金羽時常坐在父親那輛略顯破舊的二八自行車的後座上,跟隨着父親一同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上,前往五里河足球場。通往球場的那條路,似乎比任何一條街道都要漫長,父親的身影,猶如這座城市的一座移動燈塔,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嚴寒酷暑,都在爲他照亮前行的道路,帶給他無盡的幸福與溫暖。
那是遼寧足球最爲輝煌的年代,李金羽的童年,親眼見證了遼寧足球十連冠的輝煌。有時,自行車會在半路發生故障,父子倆不得不推着車一路小跑,李金羽時常噘着嘴對父親說,等他長大後賺錢了,要給父親買一輛永遠也騎不壞的車。
多年後,當他把嶄新的汽車鑰匙交到父親手裡,父子倆一起重走昔日看球的路後,竟然發現曾經感覺無比漫長的街道頃刻間就走完,很多話都來不及說就要下車了……他無比懷念坐在父親肩膀看球的感覺,有幾次他甚至覺得自己已經觸摸到了天空。閉上眼睛,眼前浮現的都是昔日父親看球時那激動和幸福的神情。年少的他不止一次地暗自發誓,自己早晚會成爲場內的主角,讓父親也爲自己吶喊和驕傲。
“在父親剛走的那段日子裡,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進了球場都不敢向看臺上張望,因爲我怕我會忍不住去尋找,我怕那種再也找不到的失落……有時候我覺得父親仍舊坐在人羣中的某個角落——每一場比賽,每一個吶喊的瞬間,在那片喧囂的背後,他那雙慈愛的雙眼在靜靜地看着我,鼓勵我,提醒我……”李金羽說,自己無數次幻想過,要是父親還健在的話,帶着自己的兒子金豆在看臺上給自己加油的場景,他之所以堅持讓兒子也練習足球,就是爲了把父親對足球的這份熱愛繼續傳承下去。
對於李金羽接手瀋陽鐵人隊的過程,有媒體是這樣描述的:一個炎熱的午後,一邊啃着玉米一邊在渾河邊上漫無目地騎着自行車的李金羽突然接到了邀請他執教的電話,然後他就答應下來了。或許因爲這段描述的畫面感過於強烈,真的有朋友把這段文字貼給了李金羽,並問他怎麼落魄到當街啃玉米的地步了,而且答應執教的態度這麼隨意,這是不尊重自己,還是不夠尊重遼寧鐵人?
李金羽給朋友發了一張照片和一個微笑的表情。照片中是一輛標準的山地車,而李金羽則是一副參加環法大賽標準的職業騎手裝扮,但照片中並沒有傳說中的玉米。當朋友正想抨擊網絡假新聞的時候,李金羽慢悠悠地回覆道:消息不準確,除了烤玉米,還有烤鵝蛋,味道特別好。
朋友半天沒說話,實在無語。過了好久又忍不住追問了他一句:“你圖什麼呢?這不是你風格啊?”李金羽說:“瀋陽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其實在李金羽內心的深處,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反覆回想,那是父親在世時常說的一席話:“你做球員最高光的時刻都給了山東,做教練後,多想想家鄉吧。”父親的話言猶在耳,若他泉下有知,也會爲李金羽的決定深感欣慰。
足球曾經是李金羽唯一的愛好,但當家庭和孩子進入他的生活,做父親成爲了他另一大愛好。“有金豆的夏天,是幸福的夏天。陪伴金豆走過的童年歲月,我也彷彿回到了從前。”這是李金羽在朋友圈裡寫過的一段話,配圖是他帶着六歲的小金豆騎自行車的幸福畫面。
李金羽一家三口曾住在北京,直到金豆到了上學的年齡,才舉家遷回了瀋陽。按照李金羽的條件,即便沒有北京戶口,讓孩子讀一個私立學校也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李金羽不願意那樣做。
“我就是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我在瀋陽長大,這裡有我一切的牽掛,包括我的學校,我的老師,我的教練們,還有這裡的一草一木。我的孩子也會像我一樣普普通通地成長,在這裡讀書,然後從這裡開始自己人生的選擇。”李金羽說,他沒有望子成龍的壓力,只希望孩子積極快樂自由地成長,以自己是中國人和瀋陽人而自豪。平時沒事他就會帶着金豆去看瀋陽的大街小巷,去他小時候常去的地方,像當年父親陪伴自己的樣子,給他講解瀋陽的歷史,地標建築,品嚐一些地道的瀋陽風味。
無論歲月如何變遷,47歲的李金羽對瀋陽的情感始終如一。
接手遼寧鐵人後,李金羽至今一共打了三場比賽,兩勝一平,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局。而他的到來,也讓鐵人的主場熱鬧了許多,他上任的首戰就有不少球迷團體從鞍山、盤錦和遼陽專程趕來。
對於上任後拿到的這7分,李金羽非常謙虛地說:“這麼短的時間我不可能從本質上改變什麼,主要還是隊員們自己的努力以及衆多球迷的支持,球隊的士氣和信心都提升了。下半年的比賽並不好打,有些升級無望、保級無憂的球隊在心態上會有很大不同,有些球隊在拿夠保級分數前和保級分數後的戰鬥力也會有差別,所以不確定因素會更多。這也對我們未來的備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更紮實,更全面,更注重細節。”
實際上李金羽的到來讓遼寧鐵人的鬥志和打法都有了顯著的改變;進攻更堅決,防守不猶豫。不過李金羽此時並沒有對成績談什麼豪言壯語,只想踏實地打好每場比賽。但他也深知,瀋陽這座城市對職業足球的渴望,這片爲中國職業足球貢獻了無數人才的土地,顯然與頂級聯賽才更匹配。
遼寧足球的振興,並非某個城市的責任,而是衆多熱情火焰的匯聚。大連與瀋陽,這兩座足球之城,血脈相連,宛如一衣帶水。在這表面的激烈競爭之下,深藏着兩座城市對體育事業的深厚情感與專注。大連英博的崛起,宛如一個圖騰,激勵着瀋陽鐵人不屈不撓地昂首向前。
瀋陽足球要想突破現狀,一是要認可大連的實力,二是要直面雙城之間的差距,並全力以赴縮小這一差距,爭取可以早日並肩競逐。爲了能夠早日實現這一目標,李金羽首先要改造的就是球隊的思想,思想升級甚至先於戰術升級。只有所有人都把追求卓越都當成一種習慣後,球隊才能越來越好。
有球迷問李金羽,他對遼寧鐵人的未來有什麼構想?
這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一切看客觀的需要。因爲李金羽深知,儘管他內心渴望着輝煌,但此次歸來,他所面對的可能是光榮與挫敗並存的局面。自鐵人隊更名後所更換的三個教練都來自遼寧本土,這不僅是因爲資金的侷限,更因爲這支隊伍所肩負的重大使命和潛在的艱難結局,需要那些深切理解並熱愛這片土地的人來勇敢面對。只有真正與這片熱土心靈相通的人,才能坦然應對所有挑戰,披荊斬棘,前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