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楠:擎一盞燈,爲山裡娃引路
“連續報道”
原標題:
李微楠:擎一盞燈,爲山裡娃引路
光明日報記者 徐鑫雨
粉筆在黑板上“吱扭吱扭”作響,年輕的老師一筆一畫地寫着板書。
嘰嘰喳喳的交頭接耳聲,“撲哧”“撲哧”的嬉笑聲,窸窸窣窣的打鬧聲……身後的雜音越來越響。
“老師你看!有人‘溜號’啦!”一個女生大聲“告狀”,他轉身一看,教室裡的學生走了大半……
李微楠的支教生活,就是從一連串“小崩潰”開始的。
2017年6月,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碩士畢業生李微楠,主動報名來到雲南雲縣大寨鎮大寨中學支教。一種“回到家鄉、回饋家鄉”的熱情,驅動着這個家住玉溪通海縣的小夥子。
邊境山區,吃住條件差、教學設施落後,李微楠都不以爲意,可最讓他苦惱的,是和學生的溝通與相處。
孩子們忽閃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卻總是躲着他。一上課,常常亂成一鍋粥……
“沒見過這麼難帶的學生!真不想管他們,我回去算了。”他打電話給當過多年初中老師的父親抱怨。
“誰說的?咱山裡娃好着呢!他們沒學習動力、沒養成好習慣,這怪誰?只怪沒有好老師引着走啊!”父親這次卻不站在他這邊,“這份責任是你選的,剛走兩步就撂挑子,還算個男人嗎?”
李微楠被深深觸動了。
自費買來教輔書籍,熟悉語文、地理教學內容,確保自己“問不倒”;學習優秀教學案例,一遍遍打磨自己的教學內容,讓每節課趣味十足……他開始下苦功夫。
他還給自己定了一個“鐵任務”:家訪,把班上每個孩子家都跑一遍,把每個孩子的脾性都摸透。
他一家家地走訪,越訪心情越沉重:最遠的學生來上一趟學,要跑36公里山路,爬上爬下6小時。他推門入戶時,班上最淘氣的“熊孩子”,正光着膀子汗如雨下地幫家裡幹農活……
幾個月下來,他摸透了孩子們的家庭和心理狀況,心與心的距離,慢慢拉近。
漸漸地,成效開始顯現。
“平均68分!”一次考試後,校長把李微楠叫到了辦公室反覆確認:他執教的一個班級,地理成績竟然從“史上從未及格過”大幅躍升!
第二年,他執教的另一個班級取得了地理考分全縣第一的好成績……
“咱西部的孩子一點兒也不差,關鍵是有沒有人願意沉下心來,爲他們做些事,幫他們引引路。”經此一遭,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李微楠心裡有了答案。
2021年,支教結束,李微楠婉拒了深圳、杭州幾所學校遞來的橄欖枝,來到雲南建水縣第四中學,成爲一名特崗教師。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現象較嚴重。因爲有了前一段時間的教學經驗,他明白,只有保護好孩子們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才能讓他們順利度過叛逆期,戰勝“成長中的煩惱”。
李微楠決定,面向全校開一門心智素養課。
這門課很快成了“大熱門”。“一次,我在課上組織辯論,討論什麼樣的人生更有意義,很多學生的見地讓我驚喜,甚至啓發了我!”
一起吃午飯、一起散步聊天、一起去野外“科考”、一起去跑步鍛鍊……李微楠和學生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他劃開手機,向記者展示珍藏的“師生對話”——
“您引着我從人們的白眼裡走了出來。我一定好好生活,做個有用的人。”這位父母離異的男生曾多次小偷小摸,李微楠以愛和尊重讓他迷途知返,畢業後踏實工作,成了家裡的頂樑柱;
“是您讓我看清了過去的衝動和疏狂,爲我‘種’下夢想。”昔日課堂上專跟他“對着幹”的孩子,早已找到了學習的樂趣,以優異成績考入高中;
“我收到了師範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一個一度瀕臨輟學的女生向他報喜,心聲滾燙,“以後,我要像您一樣以真心育人,幫少年們找到通往幸福的路……”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