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內外市場聯動防範貿易風險疊加

(原標題:【理響中國】內外市場聯動防範貿易風險疊加)

對外貿易爲一國經濟長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推動力,但在深度參與全球貿易分工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外部市場風險衝擊。與傳統貿易分工相比,當前國際貿易風險擴散日益呈現出“風險疊加”現象,即產生於局部地區或個別行業的短期經濟波動通過複雜的貿易網絡與價值鏈分工體系,不斷向貿易伙伴國逐級傳播與持續外溢,從而導致局部、短期的突發性風險最終演變爲全球性的經濟劇烈動盪。顯然,這種新型疊加現象對各國經濟產生的衝擊遠遠超出了傳統國際貿易,不僅深刻改變了出口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模式選擇,也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與風險防範提出新的課題。

多種因素交織加劇貿易風險

概括而言,新時期的貿易風險疊加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多種風險因素並存。首先,在逆全球化思潮影響下,地緣政治衝突與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的貿易摩擦已嚴重影響到國際貿易的穩定、有序運行,貿易不確定性成爲困擾進出口企業正常經營的重要因素。其次,各種新型貿易風險與其他領域國際經濟風險同時存在,並與國際貿易壁壘風險共同加劇了當前國際貿易運行環境的不確定性。例如,綠色壁壘已成爲現代國際貿易運行中的新風險來源,也對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形成了新的挑戰。碳關稅對綠色壁壘下的國際貿易運行成本與競爭能力產生深遠影響,不同貿易伙伴國與行業徵收碳關稅的行爲差異將會成爲新的貿易不確定性來源。此外,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之間歷來存在密切的交織作用,一國健康、高效的金融體系爲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提供了便利的融資支持,爲緩解出口企業通常面臨的資金約束提供了重要的外部融資保障,金融環境穩定對於維持全球貿易穩定運行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頻繁發生的金融風險事件也加劇了國際貿易運行風險,尤其2022年以來美聯儲的新一輪加息週期通過貨幣政策跨國擴散,對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是多種風險作用交織。由於當前國際經濟運行環境風險構成因素的多元化,多種風險之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聯動關係,不僅顯著影響了國際貿易的運行秩序,還深刻改變了一國內部的產業結構、貿易利益以及長期經濟發展趨勢。例如,國際金融風險不僅直接影響國際貿易,還通過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作用於貿易伙伴國的貨幣市場、融資成本及流動性,影響其他國家的投融資決策、生產行爲與供應鏈穩定性。同時,國際經濟風險往往與國內經濟環境及運行秩序緊密交織,共同決定了貿易風險的傳遞效果與防禦能力。完善、健康的營商環境有助於吸引外商投資與推動貿易發展,也對有效應對國際貿易風險衝擊形成了重要的內部屏障與環境支撐。從貿易風險防範而言,一國既可能受益於良好的營商環境,也可能因相對滯後的營商環境建設而遭受更爲嚴重的風險損失。

國際貿易分工呈現新趨勢

當今國際貿易呈現出風險疊加的新特徵,源於國際貿易分工格局的兩個基本新趨勢。一方面,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日益複雜化。在這一網絡式生產鏈條中,來自不同國家的企業依據各自比較優勢,分別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組裝加工、市場銷售等環節提供增值服務,形成全球性的價值鏈佈局。價值鏈分工體系是決定當今各國經濟運行與貿易往來關係的關鍵所在,也深刻改變了微觀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與經營模式。然而,在一個分工有序、運行有效的價值鏈分工體系中,不同國家通過上下游行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充分享受國際分工便利的同時,也會加劇各國企業生產組織過程中的互相依賴與關係黏性。近年來,“卡脖子”技術的重要性、“斷供”風險的存在,都提醒我們來自上游供應商的決策調整將對下游行業生產造成難以預計的干擾與損失。

另一方面,國際貿易關係格局日益網絡化。隨着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的不斷深化,各國之間的貿易關係日益呈現出網絡化特徵。間接貿易關係的廣泛存在,意味着即使兩國沒有直接貿易關係,也會通過貿易網絡節點的關聯作用而產生相互影響,進而帶來遠端貿易網絡的風險擴散。就風險防範意義而言,國際貿易網絡意味着一國不僅需要關注自身的貿易關係調整,還要高度關注貿易伙伴國的貿易環境動態變化,從而及時應對間接貿易風險衝擊。同時,貿易網絡地位對貿易風險防範發揮着關鍵作用。與位於國際貿易網絡邊緣地帶的國家相比,處於中心位置的國家雖能擁有更多的國際市場信息、建立更爲廣泛的貿易關係,但也更易遭受貿易網絡局部風險的衝擊蔓延:任何來自貿易網絡的間接風險都將匯聚至貿易中心國家,使其面臨貿易風險疊加的劇烈衝擊。

積極防範化解貿易風險疊加

不管是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的複雜化,還是國際貿易關係格局的網絡化,貿易風險疊加這一新特徵的出現都給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帶來了嚴峻挑戰,必須構建有別於應對傳統貿易風險的防範機制與措施。

首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依託國內市場優勢防範國際貿易風險。國內市場優勢並非單純降低對出口貿易的依賴性,而是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之間建立有效的聯通與互動,從而更好地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國內市場只有形成了運行有效的完備市場體系與商業規則環境,才能爲企業參與出口競爭提供真正的市場根基。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視角更能深刻理解國內營商環境的重要性,成熟良好、開放合作的營商環境不僅是促進國內市場一體化與公平競爭的關鍵,還對我國企業深度參與全球分工、有效防範國際貿易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更是維繫良好的國際經貿關係、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有力保障。

其次,加強國際貿易網絡動態跟蹤,進一步夯實區域經濟合作。由於國際貿易網絡化演變趨勢,我們更應加強對整個國際貿易網絡分佈特點、貿易位置、節點關係等特徵的全局性跟蹤,科學評估這一複雜網絡中的風險傳遞方向與衝擊幅度,尤其是那些更爲隱蔽、難以直接預見的遠端貿易網絡關係變動,更好防範化解間接貿易關聯帶來的風險衝擊。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國際貿易網絡風險敞口的動態調整,及時更新重點貿易伙伴國與關鍵行業網絡地位信息,積極應對國際貿易網絡“中心—邊緣”位置調整對風險防範的影響。此外,構建多元化的貿易伙伴關係也具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爲橋樑和紐帶,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多樣化的區域經濟合作,進而深度融入全球貿易網絡體系。

最後,加強新業態新模式下全球價值鏈分工與國際貿易風險防範。隨着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我國制度型開放的穩步推進,以跨境電商爲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成爲引領全球貿易發展的新生力量,以及我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就大國企業參與價值鏈分工而言,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聯通的微觀基礎是企業在國內價值鏈與全球價值鏈之間的分工權衡和有效互動,通過兩大價值鏈的對接與整合構建雙重嵌入模式。因此,我國企業需要在不同價值鏈之間選擇合理的位置分工,充分利用新技術帶來的業態革新機遇,提升自身在全球價值鏈體系的分工地位與增加值,從而構建能夠有效應對貿易風險疊加的開放新格局。

(作者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