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深化交流正當時

李牧野受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7所大學40名師生組成的訪問團日前赴臺參訪,引起兩岸高度關注。

據介紹,在此次爲期9天8夜的行程中,大陸師生計劃參觀臺北101大廈、日月潭等地點,並造訪多所高校,與臺灣青年學生進行音樂、體育等領域的交流互動。尤其在這兩天的互動中,乒乓球“超級大滿貫”得主、被球迷暱稱爲“龍隊”的馬龍,更在島內掀起“馬龍旋風”,圈粉無數,臺媒盛讚“氣質高雅、教養又好”。此外,清華大學學生彭弋航也因形象清新、談吐不俗贏得高人氣。無疑,在兩岸關係仍處於低谷徘徊的敏感期,大陸高校師生赴臺參訪,帶去了大陸民衆對兩岸關係儘快“春暖花開”的期待,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還表示“要打球不要打仗”。誠如國臺辦發言人所言,兩岸青年是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理應受到兩岸各界的大力支持。

然而,島內綠營仍難改對兩岸互動掣肘阻撓甚至是攻擊的老毛病。綠營“民意代表”抓住大陸高校師生多爲中共黨員或共青團員的身份做文章,將正大光明的參訪活動污稱爲“中共統戰”。正是在綠營及其側翼或明或暗的阻撓下,大陸師生訪問團在島內的行程被“框”得很死,多以參訪爲主,並沒有太多機會與臺灣地區青年直接互動交流,多少有些令人遺憾。有臺媒直接點破綠營的“小心思、小算計”——大陸師生訪問團形象與表現優異,與綠營政客形象“歪瓜裂棗”及拙劣表現對比過於鮮明,綠營擔憂對大陸“認知作戰”徹底破功,所以才暗地裡使勁杯葛。

事實上,自綠營2016年在島內上臺執政以來,爲政黨私利,將塑造臺灣社會“獨化”身份認同視爲重中之重,動用各種手段激化兩岸對立、強化島內民衆尤其是青年羣體對大陸的負面印象,特別注重“綠化”控制島內媒體,刻意製造“信息繭房”,甚至不惜出重手強行關閉正面傳播大陸資訊的中天新聞臺,強制修法“封殺”在島內深受歡迎的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大陸流媒體,刻意栽培出一批攻擊大陸的側翼“名嘴”,肆意傳播“大陸民衆飢餓只能吃田鼠”“高鐵沒有靠背”等奇談怪論。

面對綠營各種遏阻舉措,兩岸社會各界的良善力量積極行動起來,千方百計推動兩岸交流尤其是兩岸青年互動。如採取“名人巨星”自帶流量光環的方式,以點帶面擊破綠營的“信息繭房”——“政治明星”馬英九兩次訪大陸,帶領檯灣年輕人蔘觀大灣區科技企業,讓更多臺灣民衆看到大陸高科技發展的盛況;演藝明星劉德華在臺北“小巨蛋”領唱由臺灣同胞作詞譜曲的《中國人》,激發觀衆心底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善用互聯網互通互融,大陸的小紅書等熱門軟件在臺青羣體中受追捧,促成大陸流行話語和網絡熱梗在島內走紅。如臺北舉辦“科目三”舞蹈比賽,大陸精品影視劇如《甄嬛傳》等島內收視長紅不衰,3A遊戲《黑神話·悟空》更激發了相當多臺灣青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

兩岸社會積極力量爲臺胞臺青赴大陸發展、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創造條件,我們既能看到臺胞臺青在北上廣深等經濟發達地區尋夢逐夢,也能看到越來越多臺青積極走入大陸內陸與基層,參與鄉建鄉創。

雖然兩岸互動尤其是兩岸青年交流面臨諸多阻礙甚至是系統性干擾,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島內民調錶明,近年來臺胞尤其是臺青赴大陸發展意願顯著回溫。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更清晰顯示今年以來臺胞赴大陸觀光旅遊、學習生活、工作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呈現“三個大幅增長”趨勢。今年臺胞進入大陸超300萬人次,年增長68.4%,大陸共簽發臺胞證近百萬張,已經超過2019年,其中近四分之一爲“首來族”。越來越多島內民衆包括青年羣體更期待兩岸正向交流互動、期盼兩岸關係能繼續和平發展,這也是此次大陸師生在臺如此受歡迎的民心基礎。

展望未來,兩岸同胞特別是青年羣體更應深度交流互動,以各種形式連在一起、融爲一體。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鑄牢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爲遏“獨”促統做出更大貢獻。(作者是正奇經緯智庫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