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探戈跳2年 角力中尋默契
關於兩岸觀光開放,雙方已「過招」了2年,就像跳探戈般,你退我進,相互觀望盤算。圖爲小三通。(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文旅部17日正式宣佈近期將恢復滬閩團客赴臺旅遊,其實關於兩岸觀光開放,雙方已「過招」了2年,就像跳探戈般,你退我進,相互觀望盤算,既要守住原則,又想推進政治目標,在角力過程中,展現了靈活務實,也努力磨合尋找默契。
大陸文旅部17日宣佈滬閩團客赴臺的同時,國臺辦也提出3訴求,包括「解除禁團令、取消旅遊警示、全面恢復直航航點」。解析這3訴求:關於「禁團令」,陸委會早在2023年8月就提出恢復兩岸團體旅遊的相關規劃,不過對岸給了軟釘子;2024年2月1日大陸單方面決定M503航線不再偏西飛,臺灣遂以「取消解除禁團令」做爲反制。
關於旅遊警示,也就是「赴陸橙色警戒」,是大陸2024年6月推出《懲獨22條》後,陸委會的因應;至於兩岸恢復直航航點,早在2023年2月1日大陸就表態,並提出建議方案,我方也正面迴應,增加了10個直航點。從中可看出陸方仍願循「民航小兩會」與我方溝通,且態度客氣。
不可諱言,每次兩岸有機會互動,陸委會都想方設法促成官方對話,大陸則儘可能避免。但既然2年前陸方願意循民航小兩會聯繫,現在依此模式循觀光小兩會溝通,有何不可?雙方可採「少說多做」的務實精神和默契,兩邊旅行社在後續溝通中,小兩會自然會從中扮演角色。
回頭看陸委會的「禁令」,其實硬中帶軟。禁團令雖未解除,但在執行上睜一眼閉一眼;發佈「橙色警戒」時也強調「這不是反制」,而是警示和保護國人,不具強制力。
或許可從「維護官方姿態的政治宣示 vs.有利民間交流的政策開放」來理解。大陸在M503航線調整、《懲獨22條》,與我方做爲迴應的「禁團令」和「橙色警戒」,都是政治宣示;航線增加和旅遊開放則是實質政策,過程雖曲折,但確實都有意願逐步開放。若回頭細品習近平去年4月10日會見馬英九的講話,和賴清德總統的520就職演說,觀光開放就是二人在兩岸政策的唯一交集。
紅綠在無互信下摸索磨合,既然都有意願開放觀光,那就展現靈活務實,先擱置顧及面子的政治宣示,大步推進有助裡子的開放政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