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建章,“永生之後”繼續做難而正確的事
2023年7月13日晚上,上海的上音歌劇院,沉浸式互動影音劇《永生之後》的預演正在進行。隨着劇情的發展和表演的發生,臺下的觀衆不時發出笑聲。
謝幕的時候,原著作者、劇目出品人樑建章和演員主創們一同登臺致謝。劇場內,大家報以掌聲。這臺劇是他對人類社會的未來,人生意義的思考表達更清晰,更生動的一種方式。
7月14-16日,《永生之後》連續3天進行首演,從此,樑建章身份標籤又多一個“劇目出品人”。他身上的斜槓(slash)已有很多,攜程董事局主席、斯坦福經濟學博士、人口經濟學者、北大光華研究教授……公司業務之外,樑建章最明顯的,還是有關人口經濟領域的身份。
10億補貼員工生娃,從建議鼓勵生育到鼓勵生育政策落地
《永生之後》首演半個月前,6月30日,攜程集團宣佈針對全體員工的生育補貼政策。即自2023年7月1日起,入職滿3年的攜程員工(不限國家和地區),不論性別,每新生育一個孩子,將獲得每年一萬元的現金補貼,發放至孩子滿5週歲後終止。
可以說,樑建章把“中國人可以多生”從理論落實到行動上了。
更早的5月26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樑建章新書《人口戰略:人口如何影響經濟與創新》發佈會在北京舉行。距離他第一本關於人口的著作《中國人太多了嗎?》面世,已經過去12年。
《人口戰略》書中,樑建章再次闡明瞭鼓勵生育的基本觀點,並且提出了具體的十項建議,包括現金補貼、個稅和社保減免、購房補貼、增建託兒所、取消中考和縮短學制等。可以說鼓勵生育的理論體系,他已經構建完成。而推動自己的企業發放10億補貼,真金白銀鼓勵員工生娃,在全國的企業裡還是不多見,是一種落地的鼓勵生育行動。
《永生之後》可以被視爲樑建章對人類未來的更深一層思索與行動。中華文明延續、人類文明繁榮、人類創新和傳承等問題要被廣大的普通民衆所認識甚至理解,光是有乾巴巴的理論顯然不夠,必須要用到大家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表現載體與形式。樑建章也不是今年才意識到這一點,2019年在南極郵輪旅行上,他僅僅用了一週左右的時間,就寫成了人口科幻小說《永生之後》。小說故事,舞臺劇,更新更形象的傳播方式,人們得以更感性的觸及人口問題和樑建章的理論。
長生不老可能不遠,孕育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是人類的終極議題
在《永生之後》中,“永生藥”的成功研發實現了人類長生不老的古老願望。這在現實的人類社會,隨着科技特別是生命學和醫藥學的不斷創新發展,也可能不太遠了。
未來社會,壽命更長甚至可以實現永生的人類,真的可能像劇中演變爲兩極:地球資源有限,“永生不老”與“繁衍後代”無法兼得。地球人類按照自身意願分成了“長命區”與“生死區”,兩方按照自己的觀念各自發展。選擇服用長生不老藥的人們生活在“長命區”,生命可以無限延續,但隨着人口數快速增長而被禁止繁衍後代,社會創新停滯,畏懼風險與挑戰。而選擇不服用長生不老藥的人們生活在“生死區”,要面對生老病死,但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可貴,這裡的人更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
戲劇的張力,或者說故事的變量,就在於一名來自“生死區”的年輕女性黛瑪,突然闖進了“長命區”首席科學家傑德的世界,兩個人的命運因爲孩子和一個驚天的秘密發生改變……女主角黛瑪不得不面對一個終極選擇:是爲了自己的“永生”而放棄孩子,還是願意爲了孕育新生命而放棄“永生”?
就像電影《一代宗師》裡的宮羽田感慨:老人死守着規矩,新人什麼時候才能出頭啊?《永生之後》的舞臺上,別說出頭,單是生命的孕育出生,都成了一個十字路口的艱難抉擇。這跟樑建章一直以來的人口觀點是一貫相承的。他曾經在經濟學領域有一篇開創性的關於老齡化和創新的研究論文,其中部分觀點就是年輕人的創新想法會被老人壓制,如果老人永遠不退休的話,年輕人就沒有什麼機會,他們的努力不能顛覆上一輩人,他們的空間就會被侷限掉,顛覆性的創新就不會發生。
換句話說,老齡化會對創新有影響,年輕人會被壓制住。生育應該是順其自然,並被儘量支持和鼓勵的。而孕育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從古到今,都是人類社會的終極議題之一。當下社會,客觀和主觀上都存在很多生育的難題與挑戰。儘管如此,樑建章用《永生之後》給出了回答:人類存在的意義,是傳承和創新,是探索、創造和愛。
鼓勵生育就像萬里長征,“永生之後”也永未完成
很多兩性情感與生育話題中,談到是否生孩子,最根本的動力可能還是來自女性是否喜歡小孩和愛伴侶。愛小孩愛對方,纔會願意生孩子。當然,生育還需要物質基礎。經濟的發展讓更多家庭有能力生,還有政府主導、社會包括企業積極參與的生育福利補貼和支持,都是必需。
生育也需要生理基礎。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10%~15%的不孕不育率。2023年7月17日,在攜程發佈旅遊行業垂類大模型的現場,樑建章談到AI如何影響經濟、哲學與旅遊業。接受採訪時,他甚至認爲AI技術的發展可以帶來更好的教育和醫療資源,同時也會極大的減少不孕不育的發生率,是AI可以攻克的方向。
中國僅僅花了 7 年,新出生人口就從1800多萬降到 900 多萬,這速度在世界範圍內的和平年代都是空前的。而且,未來的數字肯定還會下降,這是未來中國經濟和社會最大的挑戰,也是讓樑建章感到很焦慮的事。
建議中國政府鼓勵生育,呼籲全社會重視人口問題,就像一次萬里長征,即便走了三萬裡,即便“永生之後”還是永未完成。重度老齡化正在到來,結婚率和生育率還在下降,生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幾十萬起在上海可能高達百萬……
緊迫性,嚴峻性,都是現實而殘酷的,樑建章幾乎不遺餘力的在繼續“催政府鼓勵生娃”。國家三胎政策和各地相繼出臺的配套措施都在產生積極影響,而一些學者呼籲關乎一胎生育率也不無道理。因爲一胎纔是二胎三胎的基礎。更值得跳出的思維陷阱,是樑建章反覆強調的一點: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享受支持和補貼而生娃了,對未來也是好的。因爲整個社會受益了,人口結構和質量持續向好,還會惠及自身。
《永生之後》首演或許還不夠完美,一些有瑕疵的地方還會完善,但它表達對人類的未來那種擔憂,對人類要共同面對的問題的深刻討論,值得更多的關注。樑建章也曾遭受了一些人包括年輕一代的不理解,他都知道也都不在意。隨着人口問題越來越清晰的呈現,國家層面日益重視下的動員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良苦用心與先見之明。
畢竟,倔強的樑建章,是在爲人類特別是中國的未來,繼續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