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科學家揭秘月球暗面深處的“隱藏結構”
月亮,我們最親密的天體鄰居,長久以來一直吸引着我們的想象,激發着我們的創造。它一直是藝術、文學和科學中反覆出現的主題,始終籠罩在神秘之中。然而,我們已經對數十億年前月球複雜的地質歷史有了重大發現。
多虧了中國的太空計劃,我們開始更好地瞭解月球的歷史。2018 年,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發射了一項開創性的任務,即“嫦娥四號”着陸器。這是第一艘在月球背面着陸的航天器,月球背面通常被稱爲“暗面”。
自歷史性着陸以來的幾年裡,嫦娥四號一直在勤奮地捕捉月球撞擊坑的生動圖像,同時提取寶貴的礦物樣本。這些努力揭示了月球表面頂部 1000 英尺範圍內的結構。
本月早些時候,全世界都屏住呼吸等待嫦娥四號的發現公佈。這些發現被精心記錄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中,爲月球表面頂部 130 英尺(40 米)的地質層構成提供了全景視圖。這些層由灰塵、土壤和破碎的岩石組成,講述着災難性事件和不斷演變的地貌的故事。
嫦娥四號分析的一個重要啓示是發現了一個隕石坑,它是由一個大物體與月球劇烈碰撞形成的。這一開創性的發現由亞利桑那州圖森市行星科學研究所著名天體地質研究員馮建清共同領導。
進一步深入探索後,馮及其團隊發現了一系列五層各不相同的月球熔岩。
這種古老的熔岩覆蓋了大片地貌,其形成時間可追溯到數十億年前。
一場災難性事件中,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與地球相撞,致使一塊碎片分離,最終合併形成了月球。
在隨後的 2 億年裡,尚不成熟的月球屢次遭受太空碎片的襲擊,其表面佈滿了無數裂縫。
馮對這一時期進行了闡述,並將其與地球作了比較。“正如我們的星球那樣,月球的地幔曾經存在一些熔融岩漿的‘口袋’,”他說道。
這種岩漿抓住了月球新形成的裂縫所提供的契機,在爆發性的火山活動中抵達了表面。
然而,嫦娥四號的數據呈現出一種奇特的模式。隨着火山岩層接近月球表面,它們逐漸變薄。馮對此發現犀利地評論道:“[月球]在其後期的火山階段慢慢冷卻下來,動力枯竭。隨着時間的推移,它的能量變得微弱。”
在科學界,有一個突出的觀點是,月球的火山活動在 10 億至 1 億年前停止。這導致許多人將其稱作“地質死亡”。與此相反,馮和他的研究夥伴假設在月球地殼深處潛伏着岩漿庫。
對於嫦娥四號而言,探索之旅遠遠沒有結束,馮對未來充滿樂觀。“我們正站在開創性月球測繪時代的門檻上,”他表示,暗示着更多的發現即將到來。
中國國家航天局的這一重大舉措,不但加深了我們對月球的認識,而且還證明了人類的好奇心、毅力以及對知識的不懈追求。
當我們仰望夜空時,或許會覺得月球的光輝更亮了些,這是因爲我們如今與它分享的故事讓其變得溫暖。
月球的背面常常遭到誤解。實際上,它並非黑暗,而是月球永遠不朝向地球的那一面。
這是因爲月球被潮汐鎖定於地球,這意味着其繞軸自轉的速度和繞地球公轉的速度相同。
以下是關於月球背面的一些事實:
它實際上並不黑暗。月球背面所接收的陽光和朝向地球的那一面一樣多。
它比朝向地球的月球表面的隕石坑更多。
這是因爲月球背面未受到地球磁場的保護,而地球磁場有助於偏轉流星體和小行星。
月球背面是許多大型月球隕石坑的所在地,包括南極 - 艾特肯盆地,這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月球背面也是許多其他有趣特徵的所在地,如風暴洋,這是由 古代熔岩流 造成的一個大的黑暗平原。
包括蘇聯的月球探測器以及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在內的衆多航天器,都對月球背面展開了探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9e-xE7n0c
1959 年,第一個拍攝月球暗面的航天器是蘇聯的“月球 3 號”探測器。
1968 年,第一批看到月球暗面的人是“阿波羅 8 號”的機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