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年/保健食品降稅與CPTPP

近來立法院調降保健食品關稅的要求持續不斷,除了保健食品外,也有呼籲調降汽車等高關稅產品。此種自發降稅,與目前美國動輒實施高關稅措施,使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節節升高,形成強烈對比。

臺灣保健食品關稅長期偏高,以膠囊式維他命爲例,在二○○二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平均關稅由百分之五十調降到百分之三十,仍高於其他國家;使得國內進口產品售價偏高,保健食品也成爲國人出國採購的重要商品。所以減輕消費者負擔,不但成爲調降關稅的主要訴求,也較容易得到社會支持。

另外在長期保護之下,難免國內產業的競爭力不易提升,所以藉由自由化加速產業調整轉型,並可由內需導向轉爲具有出口能力。但在大幅開放下,也有可能產生衝擊國內產業,而波及就業的情形。

自行調降關稅也可能會影響未來國際經貿談判的籌碼。臺灣目前積極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CPTPP要求新申請成員要先具備自由化程度高,經貿制度完善的條件,纔有可能符合CPTPP的高標準。新申請成員在談判時以大幅開放市場,彰顯可以創造其他成員利益,進而增加支持度;所以若提前自主調降關稅,未來談判籌碼也因而減少。

以瑞士爲例,瑞士在去年宣佈將所有工業產品的關稅降爲零,以舒緩國內高物價的壓力。雖然會衝擊內需產業,但原料、設備,以及半成品的中間財項目的免稅,可以降低國內產業生產成本,有助於競爭力提升,足以抵銷關稅稅收減少缺口及其他衝擊。

不過瑞士政府的大手筆降稅,也影響到對外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降低未來要求貿易對手國同步對等降稅談判的機會。因爲FTA談判本質即是「給予與索取」(give and take),想由對手拿的多,本身就也要多讓步。瑞士已將工業產品關稅歸零,在上談判桌時對手時常會問還有什麼其他項目可以開放,以做爲交換條件。在談判籌碼減少下,其他項目例如農產品也面臨更大開放壓力,因而增加談判困難度。

關稅議題涵蓋層面複雜,必須由國內外產品競爭關係,以及進出口貿易概況,併兼顧產業發展及消費者利益之平衡,另外也必須有完整的配套措施,進行通盤規畫。

最後,臺灣也須注意未來若有機會進入CPTPP談判階段,參考最近加入英國的降稅時程,必須做好「立即、大幅,且無例外」的降稅準備。因爲在二○一八年CPTPP率先在其中六國生效即開始自由化。

對於後續申請加入國家,高標準要求先追上進度,即必須先「降足降滿」。以保健食品而言,未來逐年分階段平均降稅幾乎已不可能,臺灣必須承諾先立即大幅削減關稅。而且若是愈晚加入CPTPP,更會壓縮分階段降稅的空間,立即降稅的壓力也愈大。(作者爲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