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患者 1成恐中風

根據國際研究,感染流感後15天內,每10人就有至少1人可能會中風。圖爲民衆9日等待接種疫苗。示意照,非新聞事件當事人。(黃世麒攝)

近日全臺各地天氣寒冷,也是流感疫情高峰期。根據國際研究,感染流感後15天內,每10人就有至少1人可能會中風。一名沒有慢性病史的6旬婦人日前確診流感,在家中突然無法拿住杯子,且臉部有些歪斜,懷疑是腦中風,趕緊送醫治療。

國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又逢冷氣團發威,全臺持續低溫,加上春節假日出遊、元宵節活動等人羣聚集頻率增加,疫情傳播風險上升,疾管署預估就診人次還會上升。

根據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感染流感後的15天內,每10個人就有至少1人可能中風。臺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陳龍說明,流感病毒會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可能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陳龍最近收治一名60歲婦人,沒有慢性疾病史,感染流感後出現咳嗽、流鼻涕、頭痛、頭暈、肌肉痠痛等症狀,後來在家中突然右手無法拿住杯子,照鏡子發現臉有些歪斜,懷疑是腦中風,緊急送醫後推測是流感造成血管發炎,進而引起小中風,所幸及時治療後恢復良好。

「腦中風每延後1分鐘就醫治療,將會造成190萬個腦細胞死亡。」臺灣腦中風學會將中風快速測試(FAST)轉換成臺灣本土語言,分別是「微笑」、「舉手」、「說你好」以及「快打119」,幫助民衆記憶,爭取在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降低失能和死亡風險。

當一側眼睛無法完全閉合,或一側嘴巴下垂,導致臉部表情不對稱;無法舉起一隻手臂,或手臂舉起後會不自主地下垂,又或是行走時腿部沉重無力,甚至突然跌倒;說話含糊不清,讓人難以理解,甚至說不出話。如出現以上腦中風徵兆,務必儘速撥打119,一旦經緊急救護員判定疑似腦中風,將啓動醫療快速通道,大幅縮短等待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