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以習特使身分 赴美談判
美媒報導,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將以習特使身分赴美談判。圖爲9月3日,劉鶴會見美聯邦參議員。(新華社)
中美貿易第13輪談判將於10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新華社)
美國總統川普與白宮官員相繼爲中美貿易戰吹送暖風之際,美國CNBC報導,中美第13輪談判會在10月10日至11日於美國華府舉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屆時重新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身分率團赴美談判,意味劉鶴重獲授權,料有助提高中美達成協議機會。
分析指出,劉鶴是否以「特使」身分赴美,是中美談判是否樂觀的關鍵訊號。劉鶴今年2月第7輪談判時,便帶着這個代表國家元首的頭銜,當時傳出兩國很可能會在談判結束後發表「備忘錄」,標誌獲階段性成果。但隨後中美互不讓步,劉鶴5月再赴美參加新一輪談判時已不帶「特使」頭銜。
陸購美豆 營造談判氣氛
中美貿易談判近期趨向樂觀,繼美國總統川普後,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也看好中美貿易戰談判。庫德洛指,中方近日在大宗商品市場,購買美國大豆和豬肉,爲中美貿易戰營造了良好談判氣氛,「猶如美妙樂章」。庫德洛相信,中美貿易戰可能就快達成協議。
庫德洛指出,中國近日大舉購買美國大豆,使中國進口美國大豆量年增八成,此外,中國也在購買大量美國豬肉,「以應對國內問題」(控制糧食價格和通膨)。庫德洛並強調,若中美貿易戰達成協議,不須要經過美國國會批准。
11月APEC 習川再會面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熟悉中美貿易談判的中國專家指出,劉鶴領銜「特使」赴美談判,代表他具備代表國家元首、爲國家簽署涉外文件的權力;因此,劉鶴此行最樂觀的成果,是中美簽署階段性的貿易文件、以實質緩和貿易戰,其內容或許涉及外界推斷的中國採購美貨品、美方放鬆關稅措施等。
另外,中美就算未能即時簽署貿易文件,但劉鶴領有「特使」銜頭,至少意味他可在談判中作重大決定,包括策略性讓步,以爲兩國創造持續談判、逐步解決矛盾的窗口;中方這些讓步,很可能是量化增加採購美國商品等。
分析也指出,劉鶴倘以「特使」之名談判,也讓他擁有權力,爲中美元首──習近平及川普再度會晤作出決定。習川下一個會面的時機,是11月智利登場的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習川再見面不僅能以更高層次化解中美貿易矛盾,更重要是,這或是中美簽署貿易協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