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子刊:高福院士團隊發佈中國最大規模“新冠後遺症”調查報告
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SARS-CoV-2是導致COVID-19的病原體,目前已進化出多種亞變異株和血清型。長新冠(Long COVID),即SARS-CoV-2感染的急性後遺症,患病率不斷增加,已成爲一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長新冠的定義是在初次感染後3個月持續出現沒有其他解釋的新症狀,估計影響全球1.4億人。
長新冠可影響多個器官系統,並導致認知障礙和情緒障礙。典型症狀包括疲勞、運動後不適、腦霧、頭暈、胃腸道症狀、心悸、性慾下降、嗅覺或味覺受損、口渴、慢性咳嗽、胸痛、脫髮等。任何SARS-COV-2感染者都可能罹患長新冠,其患病率差異很大,從10%至60%不等。接種新冠疫苗已被證明可顯著降低長新冠的患病風險。
長新冠的機制複雜,涉及病毒及殘留的持續存在、病毒潛伏激活的誘導、腸道微生物羣功能障礙、內皮和凝血功能障礙、自身抗體紊亂以及激素失衡等。目前尚無診斷長新冠患者的特異性臨牀指標。自我報告症狀或圍繞典型症狀設計的臨牀隨訪作爲主要的診斷方法,再結合其他檢查,例如血液檢查和影像學檢查。而我國對於長新冠的研究有限,之前的研究主要關注住院患者、早期SARS-CoV-2變異株或個體症狀。
近日,高福院士團隊聯合深圳兒童醫院麻曉鵬、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趙欣,在《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上發表了題爲:Long COVID facts and findings: a large-scale online survey in 74,075 Chinese participants 的研究論文。
這是迄今爲止國內最大規模的“長新冠” (Long COVID) 調查研究 ,調查分析了74075名中國居民 在過去一年裡的新冠感染情況及長新冠症狀。
該研究通過對74075名中國參與者的大規模在線調查,旨在明確調整防控策略後中國長新冠的流行病學特徵,並揭示其影響因素,爲中國和全球的COVID-19研究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研究團隊回顧性調查了74075名中國居民1年以上SARS-CoV-2感染狀況和長新冠症狀。採用多元邏輯迴歸和傾向性匹配分析基線特徵、疫苗接種情況、病原感染與長新冠的關係。
對68200份有效問卷的分析顯示,約10%-30%的人曾經歷了一種或多種長新冠症狀,最常見的長新冠症狀包括疲勞(30.53%)、記憶力下降(27.93%)、運動能力下降(18.29%)和腦霧(16.87%)。只感染過一次的人出現長新冠症狀的比例較低——疲勞(24.85%)、記憶力下降(18.11%)、運動能力下降(12.52%)。
該研究還發現,女性更有可能經歷長新冠,不同年齡組的症狀不同,但睡眠障礙和肌肉/關節疼痛這些症狀在老年人中更常見。中國北方地區居民的長新冠患病率較高,可能與溫度梯度有關。
長新冠的危險因素包括基礎疾病、飲酒、吸菸、急性感染嚴重程度。二次感染與較輕的症狀相關,但導致了較高的長新冠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接種疫苗,尤其是多次接種加強針,可顯著降低30%-70%的長新冠症狀。
參與者還自我報告了更多的細菌、流感和支原體感染,8%-10%的參與者感覺自己患上了SARS-CoV-2誘發的慢性疾病。
總的來說,這項大規模調查數據表明,在68200名中國參與者(包括反覆感染)中,約10%-30%在過去一年中出現了長新冠症狀。基於這些報道的長新冠症狀和現有知識,長新冠引起的長期症狀,例如慢性疲勞、認知能力下降等,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增加全球醫療負擔。研究團隊提醒道,重視長新冠的診斷和治療,並考慮已識別的風險和保護因素,加強對感染者的監測至關重要。
論文鏈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wpc/article/PIIS2666-6065(24)00212-8/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