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走了一位干將

文/十一弟

綠城中國旗下的代建平臺——綠城管理,突然宣佈了一項人事變動。

它的董事會副主席——李軍,決定從公司辭職。

李軍辭職的原因,綠城管理的說法是——

“個人原因,把更多時間投入到家庭及子女教育上。”

接下來,李軍到底是從此隱退,還是另有他處,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李軍生於1976年,今年只有48歲,正是幹事的年紀。

早在2002年,李軍就加入了綠城集團。

從宋衛平時期,一直到中交集團入主,他在綠城體系內待了22年時間。

一年前,當母公司綠城中國收緊繮繩,把李軍從綠城管理一把手的位置上換下來時,他的去留,可能就已經註定了。

這幾年,房地產市場下行,那些拿地賣樓的開發商,日子不太好過。

不同於傳統開發商,綠城管理開展的代建業務,屬於輕資產。

代建業務的本質,就是對外輸出品牌和管理,不需要砸錢拿地,也不用加槓桿。

這是一本萬利的生意,最大的成本,可能就是養活一幫員工。

相比重資產的拿地開發,代建業務的風險很小——

主要從開發項目上抽成固定比例的代建代管費用,以及銷售業績的超額獎勵。

顯然,綠城看到了做大代建業務的機會。

綠城的利潤在這兩年大幅下滑,而旗下綠城管理的盈利,反倒持續增長。

十一弟查了下,過去兩年裡,綠城的利潤整體下滑了三成以上。

同期,綠城管理的利潤,大幅增長了七成以上。

去年,綠城以將近1314億的營收規模,幫股東們賺到了31億的利潤。

綠城管理在去年僅靠33億收入,最後到手的利潤就有10億左右。

這樣算下來,作爲下屬子公司,綠城管理佔綠城的營收比重不到3%,但利潤貢獻逾31%。

在樓市不景氣的週期裡,代建業務算得上暴利了。

到上個月,綠城全口徑下的銷售額1475億。

其中,自投項目銷售額964億,業績佔比65%;代建項目銷售額511億,業績佔比35%。

在綠城體系內,無論是填補利潤,還是撐起規模,綠城管理的角色份量,都變得更加重要了。

於是,綠城中國對綠城管理收緊了繮繩,不再放權,加大了管控力度。

去年七月底,綠城中國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調整。

之前執掌綠城管理的一、二號人物,都被削了權。

綠城中國的董事會主席——張亞東,親自出任了綠城管理的董事會聯席主席。

而綠城管理原來唯一的董事會主席——郭佳峰,變成了董事會聯席主席。

郭佳峰是張亞東的下屬,儘管給到了董事會聯席主席的頭銜,但在綠城管理的決策上,他不可能跟張亞東平起平坐。

在中國社會,這是不讓元老幹將失去體面的一種方式。

從一把手的位置上換下來之前,李軍在綠城管理已經幹了七年的行政總裁。

實際上,李軍是綠城管理的元老級干將——

他在綠城開創了輕資產模式的代建業務,2010年,綠城的首個商業代建項目,就是由李軍負責。

去年,擔任綠城管理行政總裁的李軍被換下來之後,給了他一個新的頭銜——

董事會副主席。

這是一個一言難盡、十分尷尬的職位。

毫不避諱地說,沒了一把手的實權,李軍其實屬於明升暗降了。

取代李軍出任行政總裁的是王俊峰,他在去年初剛剛調任到綠城管理不久。

只用了半年時間,就當上了一把手。

王俊峰和李軍,都是早年幫綠城打天下的元老級人物,他們在綠城的任職時間,超過二十年。

但調任綠城管理之前,王俊峰一直待在綠城的地產開發板塊。

中交集團入主綠城以後,他才迅速得到提拔和重用,先後擔任了綠城浙江區域常務副總經理、寧波公司總經理、浙東區域總經理。

在綠城體系內,房地產代建的業務和模式,沒有誰比李軍更懂行。

對王俊峰來說,從綠城中國調任綠城管理,他所面對行業跨度很大,需要從重資產切換到輕資產。

而且,王俊峰還比李軍年長一歲。

也就是說,在綠城管理行政總裁的位置上,無論是經驗,還是年紀,王俊峰都不如李軍。

但即便如此,綠城還是鐵了心要把李軍換下來,讓王俊峰頂上去。

現在,李軍連董事會副主席也不幹了,徹底與綠城管理分道揚鑣。

綠城的代建業務,從此就由後來居上的王俊峰,獨攬大權了。

今年上半年,是王俊峰掌權綠城管理後交出的第一份中期業績。

這是綠城管理在過去四年來,最糟糕的一份半年成績單——

今年上半年,綠城管理的營收將近17億,增長了不到8%。

淨利潤大約5億,增長了不到6%。

它的營收與利潤,創下了過去四年來同期的最低漲幅水平。

去年上半年,綠城管理的收入增長了逾23%,淨利潤增長超過31%。

也就是說,綠城的代建業務,已經開始有些漲不動了。

在綠城管理的三項費用裡,佔比最大的成本開支,就是管理費用。

今年上半年,它的銷售費用5400萬,財務費用只有172萬,但管理費用超過2億。

管理費用主要包括高管薪酬及員工工資。

綠城管理在今年上半年的管理費用,減少了將近8%。

十一弟查了下,到上半年,它僱傭的員工數量,達到了2382人,比年初的2056人增加了16%。

員工人數在增加,但管理費用卻在減少,這說明綠城管理的員工收入待遇,不比從前了。

最近,有人告訴十一弟,綠城管理已經準備對員工下手了。

據說,它打算把一大批正式員工,轉移至勞務外包公司——

杭州綠星原力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十一弟查了下,綠星原力並不是綠城管理的子公司,它遊離於綠城體系之外。

綠星原力是一家合資企業,由綠城管理持股50%,另外一半的股權,在一傢俬人企業手裡——

杭州天虞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杭州天虞有兩個自然人股東——盛董娜、史銀華。

這傢俬人企業的管理層,郭強擔任法人代表、董事兼總經理,付尊林擔任監事。

綠星原力是綠城管理設立的一個重點校招培養項目,其中有一名校招生,跟盛董娜同名。

還有同名的郭強,是綠城管理本體行政中心總經理;同名的付尊林,擔任過綠城的法務經理。

這意味着,持有綠星原力一半股權的杭州天虞,大概率只是一家由綠城安排員工名義代持的馬甲。

一部分員工與綠星原力簽訂勞務合同後,至少在法律形式上,員工關係就從綠城體系內轉移出去了。

受影響的員工,主要是綠城管理本部非管理崗位的員工。

內部範圍包括條線負責人以下的員工,比如6級總監、5級副總監、4級經理、3級主管等。

對綠城管理來說,把正式員工轉爲勞務外包,用人的靈活度,立馬就有了——

招聘、裁員、薪酬調整,收縮或是擴張,從此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萬萬沒想到,第一把火,最先燒到了打工人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