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人大坦言「經濟面臨挑戰」 穩外需困難、內需也不足

▲大陸經濟不論內外,都面臨挑戰。(圖/CFP)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全國人大將於5日召開會議,大會發言人婁勤儉4日在發佈記者會上坦言,大陸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與挑戰,穩定外需面臨的困難加大,國內需求也不足。而對於經濟放緩會否影響軍費支出,婁勤儉強調,大陸國防費佔GDP比重多年維持在1.5%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婁勤儉提到,不可否認,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政治不確定性上升,穩定外需面臨的困難挑戰加大;從國內看,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婁勤儉指出,但更要看到,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比如先前的「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措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了九個方面重點任務,這一系列舉措激發和增強了經濟活力。

婁勤儉說,「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藝門類的國家,有需求升級、結構升級、動能升級的廣闊增量空間,既爲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爲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足夠的迴旋餘地。」

婁勤儉提到,「中國正處在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新動能茁壯成長,爲拓展新空間,開創新機遇,增添了更多可能。」

▼人大發言人婁勤儉。(圖/記者任以芳攝)

婁勤儉強調,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繼續通過立法、監督等方面工作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法治保障。」

對於經濟放緩會否影響大陸的軍費支出,婁勤儉說,中國國防費從2016年起,連續9年保持個位數增長,國防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多年維持在1.5%以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婁勤儉強調,和平是需要實力來守護的,一個擁有強大國防的中國,才能更好捍衛國家主權與安全、發展利益,更好履行好大國國際責任義務,維護世界和平穩定。

婁勤儉還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是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也成爲了開放包容、普遍實用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國願同國際一道,繼續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爲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