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娟藝結古玉 創新編織藝術鑲嵌質樸美玉

馬秀娟堪稱是藝結古玉原創者。圖片提供/馬秀娟

馬秀娟藝結古玉作品花開玉潤》。圖片提供/馬秀娟

馬秀娟藝結古玉作品《雙龍捧月》。圖片提供/馬秀娟

馬秀娟藝結古玉作品《秦時明月》。圖片提供/馬秀娟

許慎在《說文解字》曾載:「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以此觀馬秀娟創作超凡、空靈的「藝結古玉」,頗有相契相合的韻味

古代民間相信玉能護身、驅邪,代表着正氣靈性。近年來古玉更頗受藏家們追捧,一則是因古玉本身久遠的時代,蘊含豐厚文明內在及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二則其工精、質優、色巧形奇,充分展現出中華文化藝術美的象徵;三則隨着藏家的追捧。不過,古玉的呈現或佩帶方式大多以收藏品模式或簡單的中國結來表徵,直至看到馬秀娟手工創作的「藝結古玉」才驚訝到,原來古玉也可以創造出現代化、創新化的風貌,成爲別具風格的裝飾品

每塊古玉都是獨一無二

留着俐落短髮的馬秀娟,外型靈秀氣質出衆,尤其載在胸前自己創作的「藝結古玉」頗爲吸睛,讓人偶有今之古人錯覺。問她爲什麼對古玉的設計情有獨鍾?她若有所思的說:「我非常喜歡古玉的靈動之氣,但看到現在的古玉都只能在櫥窗待價而沽,偶有配上中國結的古玉更是俗氣者偏多。於是動了將古玉成爲現代藝術飾品的心念未料竟走向藝術創作這條不歸路。」

訪談中總聽馬秀娟暢談古玉不僅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還能在古拙的包漿中展現神韻鮮活的表面,但做爲古玉極重要配件的中國結往往了無新意,甚至俗不可耐。直到現場看到馬秀娟示範「藝結古玉」的編織及製作過程才明瞭她的深刻涵意。她說,傳統中國結材質過軟,無法表達她心中的每塊獨一無二古玉的特色與風格,於是她利用三秒膠在繩結上打上濃膠,使它產生類似軟鋼絲的效果,卻有中國結的本質。

還給古玉真實唯美面貌

示範時看到馬秀娟利用打膠後的硬結,搭配軟結編織出可裝進古玉的「框」,但古玉形狀多元,爲配合每塊古玉的特質造型,往往上膠後要用手指或雙手來定型,凡事求完美的她爲讓造形符合心中的設計,往往在濃膠未乾定型前必須維持固定不動的姿勢,再加上長期不斷使用三秒膠,常常造成頸椎僵直與皮膚受傷,也因爲這樣的難度,讓她每完成一件作品都要休息一段時日才能繼續創作。因此,馬秀娟的作品並不多,但即便如此,也從來不減她對「藝結古玉」的狂熱與專情,更成爲她一生最快樂的志業

馬秀娟說,她最喜歡四處看古玉,每次買到心儀古玉後纔會開始構思設計的款式,譬如有些古玉可以穿洞綁上,但有些古玉並無孔可穿,如果刻意穿孔便會破壞古玉的美觀,所以如何讓古玉以符合它本身的形態來創造,還給它最真實、唯美的面貌,是馬秀娟創作的精髓靈魂

浸淫「藝結古玉」近30年的馬秀娟是「藝結古玉」的原創者,更是「淘」古玉的能手,造型愈是稀奇、別具神韻內涵的古玉她愈愛蒐集。馬秀娟說,將古玉與中國結融合純粹是個人的愛好,最早是用串珠琥珀銀飾來組合,後來纔開始轉爲以古玉做爲創作的主要表現。

馬秀娟雖然曾在輔仁大學開過個展,但手工的產量實在太少,又有不少忠實粉絲收藏,近年來已經不曾開過個展,唯一公開展示少量作品也只有在寧波西街8巷的天真藝品。有興趣的民衆不妨走一趟天真軒去欣賞馬秀娟兼具神來之手與蕙質蘭心的藝術創作。中時藝博【快來加入粉絲團按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