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略轉向 瑞典推動歐洲軍事自主

瑞典防長楊森(Pal Jonson)(圖/路透社)

瑞典國防部長楊森(Pal Jonson)近日表示,歐洲國家必須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加強北約的防禦合作,並在軍事與航太領域投入更多資源強化自身軍事實力。

楊森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強調,瑞典與美國擁有堅實的國防工業合作,但在美國撤回對烏克蘭援助的時刻,歐洲卻陷入是否過分依賴美國的爭論。他表示瑞典已經擁有部分軍事自主能力」,並指出瑞典在航太領域的進展,例如位於北部的基律納(Kiruna)火箭發射基地,以及去年8月成功發射的首顆軍事衛星。

瑞典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防工業之一,相較於其人口規模,其軍工產業的發展尤爲突出。該國曾長期奉行中立政策,但隨着俄羅斯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瑞典決定改變策略,於2024年正式加入北約,並將軍費提高至GDP的2.2%,超過北約成員國2%的目標。

楊森指出,俄烏戰爭凸顯出強大國防工業基礎對維持可靠威懾的重要性,並強調瑞典的軍事技術不僅符合北約標準,也適合烏克蘭戰場需求。他提及,瑞典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系統設計簡單、適合義務役士兵操作,並且針對俄羅斯武器進行改良。

瑞典的主要軍工企業紳寶(Saab)在歐洲國防產業中僅排名第8,卻以生產戰鬥機和潛艇等武器聞名,瑞典的獅鳩獸戰鬥機(JAS 39 Gripen)、環球眼偵察機(GlobalEye)及布萊金厄潛艇(Blekinge submarine)也都出自紳寶之手。

除了傳統武器產業外,瑞典正積極發展航太技術,並與鄰國挪威在歐洲北部地區相互競爭。瑞典已在基律納建立發射基地,並於2024年成功發射首顆軍用衛星。雖然這顆衛星發射自美國加州,但此舉顯示瑞典對於航太領域的發展逐步邁向正軌。

瓊森強調,瑞典與美國的國防合作是「雙向的」,瑞典希望維持這種夥伴關係,但同時也支持歐洲國家在北約內部建立更強的軍事自主能力。他表示:「如果有意願,就有辦法確保北約內部擁有更強大的歐洲支柱」。他進一步指出,歐洲國家應將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2%以上,而美國總統川普曾主張北約國防預算應達到GDP的 5%。

隨着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向,瑞典國內對於過度依賴美國安全保障的疑慮日益升高。瓊森表示,透過簽署雙邊國防協議及加入北約,瑞典已大幅降低安全風險。他強調:「瑞典現在比一年前加入北約時更安全,因爲我們受到了《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集體防禦條款)的保護,也被納入北約防禦計劃」。

然而,他也警告,美國對歐洲的軍事承諾可能減少,且這一趨勢早在2024年選前就已有徵兆。他表示:「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可能減弱,這一點我們早在總統選舉前就有所預期,因爲美國在印太地區面臨挑戰,尤其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