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管控生物技術設備出口 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研發
1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發佈的一項臨時最終規則,旨在修訂出口管理條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EAR),以應對先進生物技術工具的發展和部署對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構成的威脅。該規則對某些生物技術設備及相關技術實施新的控制措施,並徵求公衆意見。
修訂稿規定,未經美國許可,任何公司和個人禁止向中國及其他國家出口高參數流式細胞儀(high-parameter flow cytometers)和某些質譜設備(mass spectrometry)。這些設備能夠“生成高質量、高內容的生物數據,包括可用於促進人工智能和生物設計工具開發的數據”。
南方科技大學前沿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表示,美方禁止的是生物技術研究離不開的儀器,這類儀器應用非常廣泛,從上述新聞本意上看,不是爲了限制生命科學發展,但是美方可能擔心我國生物技術進步太快,削弱了他們的優勢,生物技術在免疫細胞、幹細胞、蛋白改造等方面會積累大量數據,對人工智能也會產生影響,這也是美方擔憂的原因之一。
朱健康認爲,這會對我國生物技術研究產能產生很重要的影響,美方是上述相關儀器的主要供應商,很難找到替代者,國內實驗室需要很多此類儀器。
一位基因編輯專家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他們公司使用此類儀器相對較少,醫藥公司和研發機構用得多一些。
高參數流式細胞儀(High-parameter Flow Cytometers),能夠同時分析單個細胞或顆粒的多個特性,可用於醫療研究、生物技術開發等領域,但也可能生成大規模高質量的生物數據,被用於軍事相關的AI訓練或新型武器開發。
液相色譜質譜儀(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s, LC/MS)用於蛋白質組學分析,設備專爲解析複雜生物分子結構設計,用於深入研究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和相互作用,其先進功能同樣可能被濫用於非和平目的。
這類儀器主要用在生物技術、醫藥研究領域。根據2022年頒佈的《推進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創新以實現可持續、安全和穩定的美國生物經濟》,美國政府認識到生物技術的發展潛力巨大,但同時也具有潛在的雙重用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