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分裂不是門好生意
(圖/取自立陶宛國防部「X」帳號)
美國總統川普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公開在白宮激烈交鋒,但歐洲將召開峰會挺烏克蘭,美歐是否將漸行漸遠,這對國際局勢的影響引發世人關注。
1949年北約成立,西德1955年加入。事實上,北約的功能從來就不是隻用以對抗蘇聯與華沙公約組織,另一個重要功能在於對成員國進行「同盟管理」,以約束掀起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同時管控歐洲軍備,以防世界大戰再次爆發。
因此,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時,德國軍隊只剩16萬人,法國約20萬人、英國約14萬,相比之下俄羅斯卻擁有86萬大軍,歐洲軍力顯然不足。但這很大一部分是美國引導所造成,美國爲了防止歐洲再次陷入大戰,阻止歐洲國家擁兵自重,好處是歐洲各國間彼此保持和平;壞處是,若美國一旦抽腿,歐洲會立刻陷入危機。
二戰以來,一直扮演制衡俄羅斯同時羈縻歐洲各國要角的美國,現在因爲川普直接擁抱俄羅斯導致歐洲羣龍無首。美國甚至沒有要給歐洲發言的機會。歐洲國家無法像美國一樣灑脫,誠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所言,美國隔着大洋,感受不到俄羅斯的直接威脅。
歐洲最擔心的問題在於,俄羅斯從侵略烏克蘭中食髓知味,未來只要俄羅斯有意願,會恣意侵略任何歐洲國家。然而困境在於,憑烏克蘭自己的力量完全不可能收復失土,必須靠美歐聯軍,這就是川普指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若美國承諾維持現狀,即爲川普所言的「攪肉機」狀態,包含美、烏、俄甚至歐洲各國將持續消耗資源、人命,生靈塗炭、沒完沒了。川普的方法是要烏克蘭自設停損點,即自己吞下20%領土損失,在美國的保證下,讓戰爭停下來。
若沒有美國的幫助與領導,歐洲很難繼續支持烏克蘭。在美俄外長會議上,雙方已勾勒出經貿合作的意象,當歐洲持續經濟制裁俄羅斯,美國卻大舉投資俄羅斯,甚與其貿易,那麼歐洲國家如何可能維持對俄製裁政策?
美歐對俄烏戰爭立場分歧,短期內將陷入分裂,但此分裂很難持續。一來在能力上,歐洲國家做不到;二來從長期而言,美國是否會願意放任歐洲完全自主防務也有待觀察。當有一天,歐洲有能力自主對抗俄羅斯時,美國是否還有權力插手歐洲事務?
對一個世界霸權來說,美國與歐洲分裂的結局未必是門好生意。或許川普沒有想通這個道理,但4年後的下一任美國總統,即便是共和黨籍,亦不見得會想要一個失去對歐洲主導能力的美國。基於上述兩個因素,僅會讓美歐分裂呈現暫時狀態,中長期而言,雙方還是會重新找到連結點。(作者爲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