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關注快手的業績了

甩掉短視頻平臺定位,以AI公司身份示人,這是對快手2024年財報的最好總結。在2024年財報會議上,快手幾乎全程在解讀AI戰略,被評爲“這不是財報會,這是可靈AI發佈會。”

3月25日,快手公佈了去年四季度及2024年財務報表。從業績數據看,快手並未讓投資者發現亮點,2024年四季度,快手營收同比增長8.67%,非國際會計準則淨利潤同比增長7.77%。

用戶數據同樣呈個位數增勢。截至去年年末,快手日活用戶數爲4.01億人,同比增長4.84%;月活用戶數7.36億人,同比增長5.03%,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同比增長爲0.88%。

一個好消息是,快手高利潤業務佔比正在提升,使快手利潤率增長較快。從2023年Q4到2024年Q4,快手線上營銷業務營收佔比從55.9%上升至58.27%,快手2024年四季度經營利潤率達到54.04%,同比增長了8.43%。

對快手2024年業績,市場反饋也是冷淡。26日,快手港股下跌1.67%。

而就在近期快手傳出直播業務負責人更換消息。原快手副總裁、直播與遊戲生態負責人付馳已經離職,由李歡接任直播負責人職務。對此,有接近快手人士對「市象」表示,付馳的離職與公司內審有關。

相關消息顯示,付馳於2019年加入快手,曾任快手用戶增長部、直播與遊戲業務負責人,繼任的李歡曾負責直播、快聘、房產、電商等多個關鍵業務。

財報數據顯示,目前,快手的直播業務收入正在萎縮,去年四季度,快手實現直播收入98.46億元,同比下降了2%。

而快手的唯一亮點業務是可靈AI。

這是一款快手去年6月上線的視頻生成AI產品。財報會議上,程一笑直言不諱:“我們有信心,目前可靈AI圖生視頻功能的綜合效果處於全球第一的位置。”

2011年,快手的前身“GIF快手”問世,掀起短視頻時代大幕;十四年後,快手希望以可靈爲籌碼,抓住下一個時代。

01 快手需要新故事

“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晰地感受到,隨着大模型技術和應用能力的不斷迭代和突破,AI正在重新定義視頻內容創作、用戶體驗和商業生態的邊界……AI不僅是效率工具,更是驅動平臺在流量增長的同時創造更多商業生態價值的核心引擎。”

在財報的2024年業務回顧中,快手毫不避諱發力AI的野心,與之對應的,是快手主站業務的降速。

用戶增長放緩,已成爲限制快手業績突破的核心因素。2023年1季度末,快手日活用戶數爲3.74億,同比增速爲8.3%,到去年四季度末,日活爲4.01億,同比增速降至4.8%。而在去年四季度,快手活躍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同比增長僅爲0.88%。

《中國短視頻發展研究報告(2024)》數據披露,去年國內短視頻用戶數出現首次負增長,上半年用戶體量從10.53億下降至10.5億。而根據QuestMobile數據,去年12月抖音系APP月活接近12億,而快手同期月活爲7.36億。

換言之,短視頻行業的存量競爭時代已經開啓,儘管快手的用戶體量仍在增長,但不難看出,用戶量難有更大突破,與用戶量緊密掛鉤的廣告、直播、電商難以成爲驅動快手下一輪增長的發動機。

事實上,相比直播業務,快手在去年四季度的線上營銷業務,與包含電商在內的其他業務表現尚佳。線上營銷單季度實現收入206.2億元,同比增長了13.2%;電商GMV同比增長了14.4%,其中短視頻電商GMV實現50%同比增速;本地生活GMV實現了超翻倍增長。

但這似乎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當作爲水源的用戶增長放緩,專注於開發單用戶商業價值難以撐起集團增長。

財報顯示,快手正在加強AI對各業務的協同效應。在廣告業務上,快手通過AI大模型優化推薦模型預估能力,帶動了素材投放及轉化效率的提升。去年四季度,快手AIGC營銷素材日均消耗超過3000萬元。

可靈則成爲快手新增長故事的核心。快手披露,隨着去年四季度可靈上線1.6版本,以及獨立APP發佈,可靈商業化能力正在加速,截至今年2月,可靈累計收入已經超過1億元。

但可靈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市場仍未看到可靈對快手業績的改善。

從營收看,去年下半年快手營收總額超過660億元,可靈發佈8個月以來1億元的營收規模顯然不夠。

從股價看,可靈發佈至今年3月26日,快手股價僅上漲1.73%,其中受益於今年以來中國科技股信心復甦帶動的估值修復,多少漲幅由可靈拉動,尚是未知數。

從利潤看,在三大費用率沒有明顯波動的情況下,快手四季度毛利率、經營利潤率均低於可靈發佈前的二季度水平,快手也未披露可靈利潤情況。

有AI從業者對「市象」表示,當前,AI視頻產品仍然缺少商業化空間,可靈的利潤能否覆蓋硬件成本,仍要打一個問號,要實現整體盈利則更爲困難。

究其原因,就在於目前AI視頻大模型產品沒有撬動足夠紮實的用戶需求。

02 可靈還需更優秀

在財報會議上程一笑透露,快手將保持可靈的技術研發投入,用於保持模型性能領先,力爭將可靈送上全球營收規模第一的視頻生成AI應用位置。

但在AI視頻市場,可靈的優勢尚沒有那麼穩固。

“視頻AI大模型的規律是,一代版本一代神。”有AI視頻設計師對「市象」表示,可靈AI的性能固然優秀,但去年穀歌上線的Veo2在性能上,已經超越了國內的AI視頻產品。

近期在 VBench評測的AI視頻生成產品榜單中,阿里通義萬相也超越可靈登頂冠軍。一位視頻AI個人創作者對「市象」表示,通義萬相的產品性能最好,可靈表現次之。

而AI視頻產品沒有用戶忠誠度可言,誰的新版本性能好,用戶就選擇誰。

對追求視頻質量的專業級創作者來說,他們的AI需求量極大,質量要求極高,如果不能選擇最前沿的產品,意味着內容落伍且成本更高。

對普通創作者而言,性價比則是優先考慮項,有創作者對「市象」反饋稱,可靈的價格偏高,在同類產品對比中不佔優勢。

另一邊,視頻AI的用戶羣體也在發生分化。

要產出真正商用級的AI視頻作品,僅靠可靈自身顯然不夠。受限於高昂的研發成本,各大AI企業的產品往往互有長短板,AI視頻作者爲此養成的習慣是貨比三家,交錯使用。

一個創作者中常用的技巧是,自己創建提示詞,用專業圖片AI產品生成形象,再換到專業視頻AI產品生成動態視頻,對普通創作者,即夢生圖+可靈生視頻的組合用法很常見。

對專業創作者,使用的AI產品更爲複雜。前述設計師透露,自己的作業習慣是使用Midjourney AI作圖,Voe2生成視頻,Flux優化視頻:“專業創作者以質量優先,所以成本不是問題,但普通人很難覆蓋跨平臺成本。”

目前在商業路徑選擇上,可靈的希望是全都要。

程一笑爲可靈描述了多個未來定位——面向普通創作者的視覺敘事工具、面向專業創作者的圖像及視頻生成工具、廣告主及電商商家的素材工具、短劇創作者的內容工具。最終目的是對所有視頻內容需求方,可靈都將提供極致的效率提升與成本降低。

前述設計師透露:“目前AI視頻對影視內容的作用並不大,畫面真實性還是很差,無法替代真人內容,更多還是應用於前期籌備階段,真正適合的方向是商業素材設計。”

在國內,可靈仍然是頂尖的AI視頻產品。受益於快速更新策略,可靈自發布以來,性能迅速超越sora等一批全球主流AI視頻產品,並在流量規模上領先競品。

SimilarWeb數據顯示,今年2月全球AI視頻產品中,可靈的web端訪問量爲1882萬,居全球第二位。上線不滿1年便創造1億營收額,也表明其收入增長極快,“全球性能第一圖生視頻產品”所言不虛。

但同時,可靈也面臨更大壓力,要在性能與廉價普惠間做出抉擇,國內外競品在性能上頻頻搶戲,創作者隨時可能“倒戈”。快手的AI故事開了個好頭,但腳下和未來的路都不清晰,市場也尚未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