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房地產紓困機會 信達地產一次掏出了100億
觀點網 新年伊始,中國信達便聯手信達地產,參與房地產行業的盤活。
最新消息顯示,1月9日,信達地產發佈公告稱,該公司與中國信達、鑫盛利保共同發起設立房地產行業存量資產紓困盤活基金,母基金認繳總規模爲200.01億元。
200億基金入市,將有利於問題企業的紓困以及問題項目的盤活,從而爲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不過,目前基金仍處於初設階段,暫未公佈意向標的,後續投向何處、如何進行風險把控,仍舊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200億基金
202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關鍵詞仍然是止跌回穩、保交樓。信達的200億紓困基金,給市場帶來新的亮光。
1月9日,信達地產發佈公告稱,該公司與中國信達、鑫盛利保共同發起設立房地產行業存量資產紓困盤活基金。
公告明確,母基金認繳總規模爲200.01億元。其中,普通合夥人鑫盛利保認繳100萬元,佔基金規模的0.0050%;有限合夥人中國信達作爲優先級合夥人,認繳100億元,佔基金規模的49.9975%;此外,信達地產作爲劣後級合夥人,同樣認繳100億元,佔基金規模的49.9975%。
該基金名稱爲信達紓困盤活(天津)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期限爲八年,主要投資於房地產行業問題企業紓困、問題項目盤活,參與破產重整、法拍等特殊機遇投資,支持項目保交付和三大工程建設等。
投資方式視具體項目情況,既可直接投資具體項目,也可以母子基金形式,通過引入產投人、其他資金方和合作方等另行發起設立子基金的方式參與投資。
信達地產表示,上述基金主要針對房地產行業及上下游企業的紓困需求,利拓展項目機會,盤活行業存量資產,同時優化公司投資結構,創新業務和盈利模式。
有業內人士認爲,信達地產此輪200億基金的設立,能夠促進房地產行業風險化解與良性循環,從而修復市場信心。
過去一年,房地產行業的利好政策頻出,市場逐步回暖。隨着經濟結構調整和房地產行業風險出清,不良資產市場供給顯著增加,
數據顯示,2023年,銀行業連續第四年保持3萬億元處置規模。年末不良貸款餘額3.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495億元。2024年上半年,銀行處置不良資產1.4萬億元。
換言之,目前市場上的不良資產機會衆多,信達地產聯手中國信達等設立200億紓困基金,無疑能夠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
更重要的是,200億基金落地,對整個房地產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這也意味着,接下來一段時間裡,將有更多企業困境得以紓解,更多項目得到盤活。
與此同時,200億或許僅僅是開年的第一步,接下來還將有更多紓困基金或其他救市舉措值得期待。
不止於代建
上述基金合夥人均爲關聯方——鑫盛利保爲信達投資下屬企業,而信達投資爲信達地產控股股東,而中國信達是信達投資控股股東。
關聯方企業工作出資設立紓困基金,一方面,三家企業同根同源,在溝通協作方面會更加密切,有助於後續基金運作;另一方面,三個平臺共同出資,在各取所長的同時亦能共擔風險。
實際上,信達地產過往參與紓困項目的過程中亦時常與中國信達協同合作,比較典型的是盤活佳兆業南沙“悅伴灣”項目。
據瞭解,2022年7月,中國信達聯合深圳華建組成的項目團隊,正式進場接手佳兆業廣州南沙正處於停工狀態的“悅伴灣”項目。
其中,信達深圳分公司折價收購項目債權,深圳華建提供增量資金借款,信達地產則進行操盤代建,負責該項目開發、建設、銷售、物業服務等全過程管理。隨後,2022年9月,上述項目更名爲“山海·合悅”重新開盤入市。
通常來說,在項目紓困過程中,中國信達主要採用的是“金融機構接管+委託代建”模式,接管項目之後注入資金,再尋找平臺代建,最終實現保交樓。而中國信達更像是個“錢袋子”,信達地產在其中則成爲了“代建方”的角色。
這一次,信達地產不僅僅是代建方,還將出資百億參投紓困基金。如此一來,不僅僅能夠獲得代建收入,還能增加投資收益。
公告當中亦明確,優先級有限合夥人中國信達收取“基礎收益+分成收益”,其中,基礎收益率根據約定按年收取;分成收益率在具體項目的最後一筆本金退出清算後收取,按照市場化原則,結合具體項目的預期收益率確定收益。
中國信達作爲優先級有限合夥人,在具體項目投資退出清算後,劣後級有限合夥人信達地產收取剩餘收益。
除上述提及與中國信達的協同合作,信達地產還直接對出險房企項目收併購,或藉助基金收購外部項目,比如此前完成收購融創合肥項目。
同時,信達地產還曾聯手中交地產在地產紓困類代建項目等領域展開合作。
數據顯示,從2022年到2024年9月底,信達地產共計參與了152個房地產風險化解項目,項目總規模高達737億元,保障了10.1萬套商品房的交付,帶動3220億元項目。
免表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
本文源自:觀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