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今年運價審慎樂觀
萬海航運表示,今年海運「錢」途,需觀察三大政策風向。圖/本報資料照片
萬海航運法說重點
萬海航運總經理謝福隆在25日法說會表示,展望今年海運「錢」途,需觀察三大政策風向,包括地緣政治、關稅大戰、美國針對中制船舶徵收靠港費,都可能擾亂全球供應鏈,影響美國線現貨價、長約價。美國線客戶還是傾向籤年約,隨着營運成本增加,他預估長約價較去年上漲2~3成是客戶可接受範圍。
法人關注美國擬向中制船徵收港口費正在舉行的公聽會。謝福隆表示,根據國際研究機構調查,目前大陸制船舶佔整體市場28.8%,新造船訂單更高達7成,影響很大,預期船公司會將中制船舶調度到非美國航線,改調大型船舶彎靠美國主要港口,減少靠港次數,卻可能引發塞港,美國內陸運輸承壓,短期混亂,運價跟着蠢動。
萬海目前配置在美國線船舶沒有中制船,中制船在自有船隊佔比只有10.49%,可望影響較小。
萬海去年在中遠洋航線大有斬獲,尤其美國線營收佔比從2023年的17%增至去年的29%,中東印巴航線營收佔比由21%增至23%,南美洲航線營收佔比由17%增至18%,至於亞洲近洋線營收佔比從45%降至30%,是推升萬海去年營收及獲利雙創第三高的關鍵。
謝福隆透露,萬海自2022年開始交付1.3萬TEU大型貨櫃輪,即吸引大型航商注意,包括赫伯羅特(HPL)與萬海聯營美東線、海洋聯網(ONE)與萬海聯營美西線,萬海雖然沒加入海運聯盟,卻與聯盟船公司密切合作,包括租船、買艙、艙位互換等。
謝福隆強調,萬海持續調整營運結構轉骨,今年還有3艘1.3萬TEU新船下水運營,並持續淘汰老舊船舶、退租高價租船,提升競爭力、優化船舶運行效率;同時擴大中遠洋航線,包括加大印度、東南亞航線佈局,印度現有8條航線營運,將持續規劃新航線、船舶放大計劃,強化競爭力,串連遠洋航線。
萬海未來五年(2026~2030年)預計接收新船30艘,包括2艘7,000TEU、20艘8,700TEU(含附帶購入選擇權4艘)、8艘1.6萬TEU,合計新增運力31.6萬TEU,顯示萬海持續看好長期航運市場需求。
萬海看今年海運市場維持審慎樂觀,主要基於兩個因素,一是地緣政治尚未解除,以哈停火協議破局,胡塞組織持續攻擊紅海商船,提高中東紅海海域通行風險,短時間歐美主要航線均不會復航,尤其是大型船舶,不排除到年底前仍無法解決,市場對於船舶需求仍在,這1、2個月租船市場租金維持高檔,多家大型船公司持續租船營運。
二是今年新增運力預估200萬TEU,較去年的300萬TEU緩和,加上船舶大型化與氣候等因素,亞洲、歐洲等多國港口時有壅塞或罷工的現象,有助消化過剩運力,不至於突然發生供給過剩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