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搞砸了《三體》?2000萬美元一集,就這?
Netflix版《三體》播出後,於國內引發軒然大波。
在熟悉小說原作的中國觀衆眼裡,已經不能說是“魔改”了,除了框架相似,其餘悉數爲慣常的美劇模式,且政治正確——性轉汪淼,黑人羅輯——性別、種族元素齊全。背景也挪到了英國倫敦,呼麻、約炮等情節不一而足。
這對所有中國觀衆而言,都極具挑戰——不僅限於“原著黨”。特別是2023年騰訊版以“忠實原著”爲成色,而深受“淑芬”(書粉)喜歡。
珠玉在前,曾製作不少全球性經典爆款的Netflix,能讓《三體》通過劇集火爆海外嗎?
|國內差評較多
一位沒讀過原著的媒體人A君跟「文娛春秋」坦承,其實Netflix版敘事流暢,進入較快,但僅此而已,屬於及格美劇水準,沒有《權力的遊戲》前幾季的蕩氣迴腸——都是同一製作人(大衛·貝尼奧夫和D·B·威斯,簡稱2DB),差距還挺大的。
對於大幅度“魔改”,天圖萬境創始人、影視導演圖拉古向「文娛春秋」表示,“我想大劉可能更期待海外這個版本,因爲他曾經說過,他希望別人改編的更多一些。”
圖拉古現在擔任中國科幻產業聯合體副秘書長,是《三體》原著粉絲,和劉慈欣多次合作,執導過“三體宇宙”節目《不要回答》(賈樟柯劉慈欣作爲嘉賓),及2023年中國科幻大會開幕式電影《科幻之城》(劉慈欣王晉康出演)。他認爲,Netflix版有一種真實感,這一點比騰訊的版本要好一些,製作水平更高,“也許跟我們內地的製作環境、工藝、投資都有關係,海外給我的視覺上的衝擊感讓我更相信三體這個設定。”
“在節奏上講,美版具有商業性,有不少懸疑的點,能留住觀衆。”但圖拉古強調,兩個版本都達不到原著所描寫的那種震撼。
資深互聯網從業者響指也是一枚“淑芬”,但他並不認爲Netflix版有多差,因爲它很好地解決了原著主線人物散落在三部小說裡的問題,“大劉自己也說當初就計劃做一部。”至於不同人種演出原著人物,他覺得——這不就說明《三體》影響力到了嗎?
不過,對於大多數原著黨而言,是可忍孰不可忍。喜歡騰訊視頻版《三體》的網友,更是嘲諷有加,大爲解氣:
都是拍《三體》,鵝廠吊打Netflix!
支持騰訊版的網友,還將Netflix版描述爲“左宗棠雞”——這是一道在美國供應但在中國很少見的中式菜餚。而部分不喜歡騰訊版的網友則陷入“絕望”——Netflix啊,你辜負了我們的期待!
作爲好萊塢“傳統藝能”——被寄予厚望的特效部分,也不那麼給力。
“宇宙閃爍”的單調,如同PPT摳圖,一明一暗,相當粗糙;“古箏行動”儘管血腥(人體被納米纖維切割的瞬間真實呈現),但也沒太震撼;“三體遊戲”儘管是真人拍攝(騰訊版進入遊戲的角色是3D造像),但這類場景在好萊塢影視裡實屬稀鬆平常,對比那種特效大製作,幾乎很難讓人拍案叫絕。
這部劇是Netflix歷史上最昂貴的項目之一,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顯示,每集成本平均在200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每集1.4億元。8集總預算達到1.6億美元,每集具體費用有所浮動。而騰訊版本費用則是每集2000萬元人民幣——Netflix是其預算的7倍。
不少網友很納悶:這麼多錢,花哪了?
過往《三體》IP全球化的高期待,以及《權遊》製作人2DB裹挾的餘威,與實際成品的中規中矩之間有着極高落差。
因而,在國內,這部劇勢必難以收穫普遍好評。3月23日下午,豆瓣評分出爐,6.7,與騰訊版相比,少了整整兩分。畢竟是主場。
但老實說,製作費用、工業水平的懸殊,即便Netflix《三體》比騰訊版好看,差距如果不是“逆天”那麼大的話,就算是輸了。何況,客觀而言,成品看起來只是“還行”而已!
不過,要說被騰訊“吊打”,倒不至於。
|海外評分一般
考慮到Netflix沒在中國大陸運營,這部劇顯然不是拍給中國內地觀衆看的,主創們或許不會在意國內風評,只會在乎目標受衆的意見。
所以,大洋彼岸的評價,會是怎麼樣的呢?
在反映普通觀衆意見的IMDB,播出兩天後,評分7.7,1.2萬人評價。可資對比的是——《權力的遊戲》評分高達9.2,兩百多萬人蔘與評價,而其2022年的衍生劇《龍之家族》評分也有8.4。2023年的科幻劇《最後生還者》,評分則是8.7。
因此,7.7這個分值,對一部美劇而言,並不高。
一位IMDB網友說,如果原著和電視劇一樣無聊,那麼,根本就拿不到雨果獎。
而另一位IMDB網友則怒氣衝衝地開火:
Netflix改編的《三體》集中體現了好萊塢製作內容令人不安的趨勢,這種趨勢只觸及政治正確的表面,忽視了原創作品的深度和複雜性。將豐富、多層面的故事簡化爲一維敘述的模式,充分說明了該行業當前的精神。好萊塢已經成爲一臺生產工業廢物、缺乏靈魂和實質內容的機器,優先考慮勾選框的多樣性和政治正確性,而不是對思想和敘事的真正探索。
但值得注意的是,IMDB是所有網友都可以參與打分、討論,不少怒打一星的,貌似是中國網友翻牆過去的,就像上面那條評論,發言用戶的ID是最新註冊,也僅《三體》這一條評論,大概率是國內觀衆所爲。
如果擔心IMDB有“樣本污染”的嫌疑——並不全是國外用戶的意志,那麼可以看看“爛番茄”,他們有一部分評價主要是歐美主流媒體影評人發出的(他們是受平臺邀請註冊認證的專業人士,但也有普通用戶的分數體現)。
爛番茄上,目前有79名專業影評人蔘與評價,“新鮮度”76%。而其普通觀衆評分,略低,74%。
事實上,這也不是一個高分。要知道,《權遊》前七季在爛番茄從未低於90%。而且《三體》的專業影評人分值一直在降,從最初的85%,到78%,再到現在的76%,隨着劇集的播出,這個分數會降得更低。
還要考慮到,有些歐美影評人或許會被Netflix“公關”,分數可能有虛高的成分。
因此,可以判斷,Netflix版《三體》比《權遊》系列(前七季)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即便和國內豆瓣6.7相比,差距也不到1分。不過,普通用戶打分,要比豆瓣高一些。
基本能肯定,Netflix版《三體》只能說是及格(且要撇開原著不談),離全球性爆款的高度相當遙遠。
|外媒褒貶不一
3月18日,開播前三天時,文娛春秋編譯了先睹爲快的國外影評人第一波超前口碑評價,總體而言,褒貶不一。
開播後,國外媒體影評人又作何評價?
一樣,譭譽參半。
先看看批評者的說法——
美國老牌雜誌《新共和》的影評人Phillip Maciak批評Netflix《三體》缺乏想象力,感覺像是工廠流水線的產物,而非具備創意的作品。他還認爲,這部劇的特效“看起來像是承包商的演示樣片”。
知名漫畫、影視網站CBR的影評人Hannah Rose撰文說,Netflix《三體》讓複雜情節變得沉悶,而且特效完全沒什麼新意,十分乏味。
新聞媒體Inlander影評人Josh Bell在談到“三體遊戲”這段特效場景時說,乏味的虛擬現實場景在前半季中佔據主導地位,對於一部預算如此之大的劇集來說,其特效“極其醜陋,令人震驚”。當這部小說於2014年首次被翻譯成英文時,吸引美國讀者的任何東西在這部笨拙、令人毫無印象的劇集中幾乎看不到。
英國《獨立報》影評人Louis Chilton說,主創爲Netflix帶來了讓人感覺沉悶、困惑的科幻作品。他給這部劇集打了兩星。
著名網絡媒體Slate的影評人Sam Adams認爲,與原作比較,劇集相當於廉價的房屋翻修,拆除了美麗的中世紀建築,並將每個房間重新裝修成千禧年的灰色調。在文章結尾,作者問道:
“過去15年來最成功的劇集創作者(指2DB),再加上引人入勝和深奧的原著小說,是如何製作出如此乏味和令人轉眼就忘的劇集的?或許只有外星人能告訴我們。”
《娛樂週刊》的影評人Christian Holub說,Netflix《三體》是“引人注目的科幻想法和無聊角色的不匹配”,大部分改編,都讓人感覺像是爲增添趣味而失敗的嘗試。
“歐洲新聞臺”的影評人Jonny Walfisz撰文稱,《三體》缺乏引人入勝的情節,絕大多數的表演完全平淡無奇,沒有一絲個性,劇本在角色方面也沒有給他們太多幫助。每一句臺詞,要麼是枯燥的流水賬,要麼是乏味的俏皮話。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的影評人說,Netflix 《三體》改編版傳達了這本書的精神,但沒有體現其才華。美國老牌時尚媒體《浮華世界》的影評人撰文說,這部劇規模宏大,但缺乏人性核心。
而《福布斯》影評人Paul Tassi則質疑這部劇能否有第二季,他寫道,反響似乎相當冷淡,Netflix必須決定他們將在多大程度上投入其中。考慮到該劇在最初表現、參與人員、預算和其他考慮因素,Netflix可能最終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再看看國外媒體人的好評——
《華盛頓郵報》的影評人Lili Loofbourow直抒胸臆,文章標題——《是一部很棒的科幻劇》,她認爲,這是比原著小說更好的劇,“該劇以同情和微妙的方式平衡了有缺陷和困惑的科學家的觀點和困境。對話聰明、詼諧且可信。”
《名利場》的影評人Joy Press說,這部劇“將哲學困境編織成一個推動力強大的科幻故事,其大膽程度讓我不介意它並不總能成功”。
《愛爾蘭獨立報》的文章更爲不吝溢美之詞——“製作精良、節奏緊湊、表演精彩,既給大腦提供了食糧,又給眼睛帶來了一場盛宴。”而且,“它還有一些你在科幻類型中並不常見的東西——真實的內心和角色,很容易讓人投入。”
流行文化網站The Ringer的影評人Zach Kram驚歎地寫道:“原著太精彩,但劇集更好!”這位作者自稱是《三體》原作小說三部曲的忠實粉絲,他認爲,劇集基本上忠實於原文本的精神,保留了其優點,同時也彌補了其缺點——“Netflix的劇集可能是這個故事的更好版本!”
CNN影評人Brian Lowry則認爲,這部劇的表現如此穩健,以至於在八集裡始終保持高度的可觀賞性。
《時代》雜誌影評人JUDY BERMAN的文章標題是“Netflix 的《三體問題》將一部密集的科幻小說變成了一部扣人心絃的驚悚劇”。她在文章中寫道:這部劇有時會過於努力地追求潮流,加入流行音樂和大麻等元素,但最終,創作者成功地從原材料中提取了故事的緊張氛圍,而不是將其變得面目全非。
《紐約時報》刊發了影評人James Poniewozik的評論——Netflix版《三體》是一個“宇宙級的奇觀”。文中說,這部劇以視覺奇觀和令人驚歎的場景,將劉慈欣小說中的硬核科學帶上了熒幕,“如果有一件事阻止它成爲偉大之作,那就是角色。但是這部劇的規模和扭曲思維的轉折可能會讓你過於迷戀而忽略了這一點。”
要知道,2023年在騰訊版《三體》播出時,《紐約時報》也做了評論,標題爲“忠於原著的平庸之作”。由此可見,《紐約時報》的好惡是相當明顯了。
|利於文化出海
從以上內容可見,歐美主流媒體悉數關注《三體》,這當然仰賴於Netflix的翻拍。因而,這一版本對於中國文化“出海”還是有利的。
至少,讓中國科幻小說的能見度進一步提升了。
無論對成片褒貶,海外影評人們首先是肯定了原著小說的經典,有些甚至稱之爲“偉大”。特別是批評Netflix版的媒體,尤其認爲劉慈欣的原著足夠“恢宏”,才顯得劇集的捉襟見肘。
應該說,成片好壞都不會影響到《三體》原著在海外有識之士中的印象。如果擔心這一改編折損了劉慈欣小說的威名,其實是多慮了。
國外媒體也注意到了中國大陸網友對這部劇的爭議。
《好萊塢報道》網站上的一篇文章稱,中國不少人猛烈抨擊了對小說的“政治正確”改編,因爲Netflix版本具有更多樣化的國際演員陣容,並將故事集中在倫敦(小說以中國爲背景)。“中國版吊打”也上了熱搜,指的是騰訊版。
英國《衛報》刊文,說Netflix版《三體》“撕裂了中國的觀衆”。引述了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的批評:“平庸而淺薄,科幻小說的困難概念大致變成了一個簡單的視覺奇觀。”
CNN的文章標題是《Netflix三體在中國出現巨大爭議》,文章轉載了一位中國觀衆的微博發言:“爲什麼有些人總是需要用文化作品來製造敵人?我們的版本可以很好,他們的版本也可以很棒。爲什麼我們總是要爲它爭吵?”
路透社則稱Netflix《三體》“令中國觀衆大吃一驚”,有網友指責,將故事的中國元素改爲“重視個人英雄主義的好萊塢產品”。不過,報道援引了一位豆瓣用戶的發言:
“一部中國小說作品正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廣爲人知,Netflix的改編讓全球轟動,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件壞事嗎?”
確實,無需太多偏見或惡意,客觀評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