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資本需耐心引導呵護

壯大耐心資本沒有捷徑可走,同樣需要“耐心”。當前,讓更多資本有耐心,仍面臨不少堵點和卡點。未來還需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等協同發力、落地落實,讓資本的耐心被更好、更有力地呵護。

耐心資本又成熱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

資本的耐心,難能可貴。“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一句話道出了杭州孕育“六小龍”的成功秘訣,也道出許許多多明星企業、前沿產業發展壯大的艱難,更道出耐心資本“十年磨一劍”的堅守和不易。

成功從來不會唾手可得,無論是攻堅一門技術,或是成就一家企業,還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都是一場長跑,需要時間與耐心。這個道理,在我國發展實踐中反覆被證明,又在“杭州六小龍”的脫穎而出中再次被印證。

尤其是在今天,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對創新的重視前所未有,對耐心資本的需求與日俱增。深刻理解耐心資本,持之以恆壯大耐心資本,十分必要。

耐心不是原地等待,而是勇敢選擇。“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有人喜獲豐收,也有人追悔莫及,遺憾曾經與“六小龍”擦肩而過。機會往往留給有眼光、有勇氣的人。只有敢於投在無人問津時、勇於闖入創新無人區,纔可收穫少有的獎賞。當然,要催生一批像深度求索、宇樹科技這樣的“小龍”,或是騰訊、大疆這樣的“大龍”,光憑一腔孤勇遠遠不夠,還要有超前眼光與精準判斷,既把握科技發展趨勢,也洞察行業發展規律,善於將資本偏好、企業成長與國家戰略取向相結合,找準方向,找對企業,堅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能在長期投入與堅守中收穫碩果。

耐心並非不求回報,而是放眼長遠。不問結果、不求回報的投資,不可持續,也不切實際。不急於一時收益、不過分關注眼前,更看重企業長遠發展,是耐心資本的核心追求。相較於一些急脾氣、喜歡快進快出、短期內看不到成果就轉身離開的資本,耐心資本選擇做時間的朋友,相信時間的力量,收穫時間的玫瑰。正如跑馬拉松,科學分配體力、穩定持續努力,最終才能如期、安全地抵達終點。並且,由於注重對未來產業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在收穫經濟回報之外,耐心資本常常還能贏得技術進步、社會信任和市場推崇,獲得時間的複利、總體的成功。

耐心的底色是信心。“從0到1”的創新,往往要走過一條漫長、艱苦、寂寞的長路,支撐這條漫漫長路的,正是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產業,從實驗室走上生產線,歷經數十年不斷摸索、逐步進化。這個過程中,資本之所以願意耐心陪伴,甘坐十年冷板凳,離不開“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宗旨”的信念,離不開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反過來看,也正是因爲這份工匠般的專注和靜氣,這份錨定國家核心競爭力不放鬆的信心和決心,才能堅持長久不斷的投入,帶來技術的顛覆變革,聚合沸騰的人心,攪動創新創業的一池春水。

壯大耐心資本沒有捷徑可走,同樣需要“耐心”。當前,讓更多資本有耐心,仍面臨不少堵點和卡點:“長錢長投”的政策環境沒有完全形成,優質投資標的稀缺,一些創投機構反映“有錢也難投出去”……針對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等舉措,未來還需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等協同發力、落地落實,讓資本的耐心被更好、更有力地呵護。

實現夢想的征程總是路長水遠,需要悉心澆灌、辛勤耕耘纔有豐收碩果。期待更多耐心資本用堅韌和堅守,把不可能變成一定能,助力中國經濟乘風破浪,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導向領航。 (作者:李華林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