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沒人看了?
在經歷了四個月的漫長休賽期後,2024/25賽季NBA於北京時間10月23日開幕,至今已近三週。
揭幕戰上,衛冕冠軍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升起了第18面總冠軍旗幟,NBA頭牌詹姆斯與兒子布朗尼同時爲洛杉磯湖人隊出戰成爲現實……
但一些言論和數據都顯示,NBA的關注度在逐年降低。隨着詹姆斯、庫裡、杜蘭特等超級巨星逐漸老去,難道NBA真的沒人看了嗎?
收視率爲何逐漸低迷
就在今年,NBA新簽下一紙版權肥約,與康卡斯特、迪士尼和亞馬遜達成爲期11年、總價值760億美元的轉播協議,較上一份合約大幅增長。本賽季,NBA在美國仍然是ESPN(母公司爲迪士尼)、TNT兩大主要轉播商。
據美國媒體報道,新賽季ESPN直播的前兩場比賽雄鹿vs76人、太陽vs快船平均觀衆人數爲160萬,相比2023年文班亞馬的NBA常規賽首秀下降了42%。
北京時間10月25日,由TNT直播的馬刺對陣獨行俠的比賽觀衆人數爲145萬,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隔一天步行者對陣尼克斯的比賽僅有83萬名觀衆,甚至還不及大學橄欖球比賽。
美國媒體《體育商業日報》統計,2019-2020賽季是NBA電視收視率開始受到衝擊的年份,ESPN和TNT收視率較上一年直接下滑超過20%。
導致電視收視率下滑的原因,多方各執一詞。
而美國媒體Front Office Sports則認爲,NBA收視率持續下降與NBA造星“斷檔”有關。該媒體指出,美國籃壇新一代球星至今沒有庫裡、詹姆斯和杜蘭特這樣有絕對市場號召力。
“愛德華茲和布克這樣的美國本土球星還沒通過奪得冠軍成就歷史地位,而約基奇和揚尼斯·阿德託昆博這樣的國際球員雖然奪得過總冠軍,又不像庫、詹、杜那樣吸引美國觀衆。”
以上賽季NBA總決賽爲例,數據顯示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與達拉斯獨行俠隊的觀衆人數爲1131萬,五場比賽的平均收視率是5.8%,這一數字是自2007年以來觀衆人數最少的一次,美媒分析指出,主因是兩隊的招牌球員塔圖姆、布朗,東契奇、歐文人氣不夠高。
除戰術趨同和球星銳減之外,球員們的“健康管理”,也令球迷大爲光火。
在美國媒體Clutch Points看來,NBA不少球星因爲賽季冗長,以保養身體和傷病爲由選擇性出戰比賽,但是球迷此前花費高價買票,或是選擇付費觀看轉播,卻看不到此前滿心期待的球星,自然體驗不佳。
巴特爾(左)與王治郅(右)在NBA進行“中國德比”圖/視覺中國
收視率不能說明一切?
在很多NBA球迷看來,因姚明之後幾乎沒有中國球員有實力在NBA立足,最早一批喜愛NBA的80後一代步入中年,加之美國媒體總結的前述原因,核心觀賽羣體逐漸遠離,NBA在中國的前景也不樂觀。
採訪中,多家NBA在國內轉播平臺從業者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或許不能僅從美國媒體公佈的收視率指標就看衰NBA在中國的前景。
“就像很多球迷討論一些球員在比賽場上‘刷數據’一樣。單一維度的數據,不否認其有一定的邏輯指向性,但也有很強的遮蔽性。”一位前電視體育轉播相關工作人員說。
該受訪者坦言:“因爲短視頻時代的到來,包括NBA直播在內的長視頻直播,的確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現在的球迷和觀衆很難坐在電視、手機前完整觀賽超過2小時。”
但也正因爲短視頻的出現,如今NBA的關注渠道已經從傳統的電視平臺轉移到流媒體和社交媒體中。雖然電視端的收視率逐年降低,但是NBA的關注度並未見得下降。“因爲觀看渠道遷移,新渠道增多,統計方式變得和曾經不同。”前述受訪者表示。
姚明(左)與易建聯(右)同時征戰NBA的場景令人懷念 圖/視覺中國
曾經,球迷只能在電視上看NBA比賽,缺乏別的渠道,NBA的收視率是很方便統計的,數據也非常直觀。但現在NBA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除了電視轉播平臺,還有互聯網轉播平臺、短視頻平臺,數據統計的口徑分散了。
如一條NBA比賽集錦,在私域的播放量,在不同平臺的短視頻平臺播放量,轉評贊量,口徑都不一樣,而這些數據都被各家平臺視作商業機密,難以進行整合統計。
前述受訪者認爲,美國的贊助企業都是在商言商的,如果NBA比賽品質下降,只唯下降的收視率指標考量,那麼NBA版權便沒有理由賣出一個大幅上漲的價格。
據NBA 2023-24賽季的官方“中期業績報告”顯示,NBA在亞太地區的線上關注度創造歷史新高,社交與數字媒體平臺的互動量破紀錄增長,熱搜話題數量達到歷史最多的1671次,較上賽季增長20%。相關轉播平臺,無論免費場次還是付費場次,場均觀衆數均有所提升。
下一個中國球員救市?
雖然NBA的熱度降低很難用數據去系統論證,但籃球業界各方共同的感受是,NBA在中國再現姚明時代的輝煌和聲量,就必須要有下一位能前往NBA打球的中國籃球天才。
早在2017年的時候,NBA總裁亞當·蕭華就開始着急了:“中國沒人在NBA打球讓我很沮喪,因爲中國打籃球的人可能比世界其他地方都要多,在那裡看籃球和看NBA的人數也要比其他地方多。畢竟一些人口不足一千萬的國家現在在NBA都有幾名球員在打球。”
“只有下一位中國球員能在NBA立足,獲得穩定的出場時間,包括但不限於籃球迷的廣大人羣才能持續將目光聚焦於NBA。有中國球星的參與,NBA的比賽也不再僅僅是籃球比賽,而可能是有社會話題度的事件。相關的體育品牌營銷,廣告投放才能進一步豐富、活躍起來……”日曜體育創始人張賓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9月20日,中國男籃國手崔永熙的經紀團隊宣佈,獲得了NBA布魯克林籃網隊提供的2年期,薪資約爲57.86萬美元的雙向合同。
新賽季NBA,崔永熙迎來常規賽首秀的時間比球迷預想的要早一些。籃網隊賽季第三場比賽爆冷以115∶102戰勝雄鹿,崔永熙在最後時刻出場且得到1分。他也成爲繼王治郅、巴特爾、姚明、易建聯、孫悅、周琦後,第7位在NBA正式比賽中亮相的中國球員。
崔永熙(右)與日本球員河村永輝本賽季都在征戰NBA 圖/布魯克林籃網官方微博
崔永熙展現出的追夢精神值得讚揚,自上賽季CBA賽季結束後,他勇於突破舒適圈,前往美國特訓並參加NBA選秀,並獲得一紙合同。但無論是籃球業內還是球迷羣體的普遍認知是,崔永熙當前的實力在籃網隊尚無法穩定立足,無法持續在NBA常規賽舞臺亮相,主戰場或許在NBA下設的發展聯盟,其曝光度將受到較大影響。
“我們真是做夢都希望崔永熙能像當年林書豪一樣,靠自己譜寫一個‘醜小鴨變天鵝’的故事。記得林書豪最開始闖蕩NBA,最開始也沒什麼機會,但是有那麼一場比賽發揮高光,受到幸運女神眷顧,就此一球成名打開局面,希望崔永熙也是如此。”前述受訪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提供給崔永熙合同的布魯克林籃網隊老闆蔡崇信也是華人。
年初的首屆大灣區國際體育商業峰會上,有媒體提問蔡崇信:“是NBA更需要中國,還是中國更需要NBA?”蔡崇信巧妙作答,NBA與中國早已是一種共生關係。
當前,NBA在中國的轉播、直播重新活躍,大批美國球星夏季跟隨球鞋品牌訪華。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經濟貢獻以及廣泛的品牌效應,NBA不可能熟視無睹。而尋找“下一個姚明”,也已經成爲中國籃球和NBA共同面對的一道難題。
作者:葉珠峰
編輯:胡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