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真猛士都沒朋友"的謊言還要繼續多久?
最近,這位30歲的奇才球星做客前奇才球星吉爾伯特-阿里納斯主持的網絡節目,聊到了一個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爭議的話題:球星之間的友情。
作爲90後球星的代表之一,沃爾的保守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他說自己很反感球員之間搞社交,說以前的球員心裡想的都是“如何把對手的頭扯下來”,現在大家這麼友好他覺得很沒意思。
另一位主持人插嘴,“但他們到了場上都會競爭……”可他話還沒說完,就被沃爾打斷了。
沃爾作爲狀元秀被選中後不到半個月,勒布朗-詹姆斯就在ESPN直播了他的決定。
那之後,勒布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全民公敵,而他“背叛”家鄉的舉動和後來總決賽的失利遭到無數冷嘲熱諷,等到媒體把他跟韋德、保羅、安東尼多年來一直商討聯手的內幕挖出,勒布朗更是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靶子。
很多退役和部分現役球星都不斷對着這個“靶子”吐槽,哀嘆現在NBA風氣變了,球星之間沒有宿仇和對立,只想做朋友一起抱團走捷徑。
即便是在“決定”已經過了十年,勒布朗都回到家鄉奪了冠、又在湖人拿了新冠軍的今天,沃爾的態度再次表明了“懷舊黨”的堅定。
或許這種堅持是可貴的。但沃爾(還有說自己“100%支持他”的保羅-皮爾斯)關於“以前的球星不這樣”的信念,卻可能只是他的一廂情願。
1997年1月22日,芝加哥公牛在剛落成兩年多的聯合中心迎戰紐約尼克斯。
那是一場典型的“那個時代”的比賽,比分偏低、防守兇悍,哪怕是到了賽季半途球員身心俱疲的時候也沒人退讓,兩隊幾個核心球星都打了超過40分鐘,而比賽懸念一直持續到最後。
唯一的不尋常,就是30投18中砍下51分的喬丹。
喬丹在生涯裡一打尼克斯就像鯊魚嗅到了血腥味,已經是很著名的傳說了,以至於他這個習慣還被科比、勒布朗等後輩有意無意地模仿。
但刺激喬丹在這一天爆發的理由不僅僅是宿仇或者紐約那麼簡單。在傑夫-范甘迪作爲主帥執教尼克斯的第二場比賽,也就是1996年3月11日,尼克斯在麥迪遜屠殺公牛32分,喬丹當時拿了32分,但其他隊友加起來只得到40分。
即便過去了快一年時間,他們之間仍然怨氣沖天。一分惜敗後,小范在接受採訪時就炮轟了喬丹,說他有拉攏對手的壞名聲,說喬丹是個“騙子”。
“他擊敗我們的辦法就是跟我們的球員做朋友,軟化他們的鬥志,讓他們覺得他很關心自己。然後一到場上,他就摧毀了他們。作爲球員,你首先就要懂得別上他的當。”
小范的懷疑看起來是有道理的。尼克斯當時陣中兩員大將查爾斯-奧克利和帕特里克-尤因都是喬丹的好哥們。
奧克利曾經在公牛效力,他跟喬丹的友誼在80年代就建立起來了。公牛交易奧克利的時候,喬丹還曾經非常憤怒。哪怕奧克利爲他的老對手尼克斯效力了,喬丹始終非常關心他。那麼多年過去後,與喬丹的友情也並沒影響過奧克利對尼克斯的感情(不然他也不會憤怒地跟多蘭掐架),而這友情的生命力,遠超過他們職業生涯的長度。
至於尤因,他跟喬丹從大學期間就已經是宿敵了,但在場外,他們也一直都是朋友。
1981年,尤因曾被北卡大學招募,在他造訪校園的時候,就剛好遇見並認識了當時在全國名氣並不大的喬丹。到90年代,尤因的尼克斯和喬丹的公牛又成了東部勁敵,但這也沒有影響他們的友情。
跟如今勒布朗及他的很多對手一樣,喬丹和尤因有同一個經紀人,哪怕大衛-法爾克跟裡奇-保羅的手腕不太一樣,也算不上跟喬丹利益徹底捆綁到一起的“家人”,但基本可以說,喬丹尤因在很長時間裡是有着共同利益的——比如一起炒房賺錢(喬丹還說“賺了不少”)。
他們從沒在NBA做過隊友。在各自生涯的巔峰期,喬丹對永無休止的外界關注感到窒息,而尤因卻一直渴求更多關注。尤因在職業生涯中也從未拿到總冠軍。
所以,小范批評喬丹跟自己手下球星做朋友的說法堪稱誅心,尤因和奧克利有交朋友的自由,而他似乎忘記了當尤因率隊大勝喬丹的時候,菲爾-傑克遜可沒告誡喬丹不要跟尼克斯的人做朋友。
這種個性和價值觀差異,這可能也是爲什麼小范和菲爾數十年來都瞧不起彼此的原因,但那都是後話了。
對於小范的指控,33歲的喬丹覺得挺好笑的。他說:“我打比賽的時候當然沒想着跟誰交朋友。但我不會把場上的恩怨帶到場外。我們只是打一場比賽而已。我不認爲比賽之外還要有什麼戰爭。如果他覺得我在佔我朋友的便宜,那就隨他好了。”
事實就是,場外的喬丹,對許多球場宿敵都十分友好,比如一度恨不得當他連體嬰的查爾斯-巴克利(公牛管理層甚至都曾暗示,喬丹跟巴克利做朋友是爲了軟化對方的鬥志),還有他的高爾夫球友的丹尼-安吉。
他與活塞倒是真有仇,而且仇恨蔓延到了場外。人們對於喬丹在美國男籃組建夢之隊的時候疑似排擠伊塞亞-托馬斯的行爲津津樂道(曾做過工會主席的托馬斯也曾公報私仇整過喬丹,反對喬丹跟魔術師搞單挑付費節目的計劃),但喬丹從來不想承認,想必也知道這到底算不得光彩。
喬丹恨活塞,因爲他在場上被針對、被襲擊、被對手以毫無體育風度的方式對待。活塞恨喬丹,是因爲覺得自己被聯盟造星計劃利用,利用完就把他們丟到一邊——大衛-斯特恩到底爲了觀賞性修改了防守規則。
但就算恨到這個程度,活塞領袖喬-杜馬斯對喬丹的態度,恐怕依然會被小范稱作“軟化”——畢竟他可是在被淘汰後不跟隊友一起,反而主動握了喬丹的手。
不管怎樣,八十年代的嬉笑怒罵早就散落在了風中,就算偶爾拾起一塊碎片,也很難再復原其本來面貌。那就不妨再換一個記憶尚未完全褪色的時代。
2000到2010年之間的西部,一直號稱“狂野”,常規賽拿到50勝還要擔心擠不上季後賽末班車都是家常便飯。如此激烈的競爭和恩怨之下,沒有哪對宿敵會比2005到2007年兩位MVP之間的競爭更有趣了。
史蒂夫-納什離開達拉斯小牛的方式怎麼都算不上愉快,他是被老闆嫌棄“人老珠黃”沒談攏續約才走的。
納什是1996黃金一代的代表,但在他的六年小牛生涯裡,得到的外界評價遠沒那麼高。所以誰都沒有想到,相當於是被庫班放棄的他,在離開小牛後立刻成爲小牛在西部的死敵,連續兩年拿下MVP,並在季後賽狹路相逢。
毫無疑問,納什是恨過小牛的。馬克-庫班回憶說,當他同意管理層給納什開出他們認爲合理的報價,納什感覺受到了羞辱。“他給我打電話說,太陽給他的報價比邁克-畢比高。畢比當時才簽了個大合同。後來我把那一天在日曆上圈了出來,現在還留在我球館的辦公室裡,上面寫着:‘納什說:邁克-畢比的錢。’納什真的恨了我好久啊。”
而在2005年半決賽和2006年西部決賽,納什對小牛一點都沒有手軟,庫班的冠軍夢硬是被生生延遲到2011年才實現。
但就在這樣的恨意和報復下,納什和諾維茨基的友情從來沒有變質。兩個來自異國的不羈青年在達拉斯成爲生死之交,他們的感情不以任何商場、球場的事情爲轉移。
因爲管理層的錯誤算計,他們遺憾錯開了彼此真正的巔峰,在西部互耗。以至於納什在被小牛交易15年、小牛的中文名字都已經換掉之後,還有些耿耿於懷:“如果我們沒有分開,當然是能夠奪冠的。”
這樣的事情,在球員無法——或是沒有意識到可以——掌控命運的時代比比皆是。
所謂某個時代的球員比某個時代的球員更喜歡做朋友,使得競爭“軟化”,本質上是個僞命題。球員是人,是員工,他們工作的敬業標準,從來不應是他們與哪個同事或競爭對手的員工做了朋友。
曾經作爲熱火助教與勒布朗合作過,並且深得他信任的大衛-菲茨代爾也給出了另一個值得參考的理由,那就是90年代以後全美AAU聯賽的盛行,讓很多球員從初中開始就互相認識,他們的友誼不會因爲被哪支NBA球隊選中就有所轉移,就像如今很容易在場上場下抱團的加州幫一樣(不算利拉德和喬治蠢到家的罵戰)。
而2010年後社交媒體時代的到來——特別是黑人平權運動在美國重新點燃的當下,球員的距離更是無限拉近,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他們需要團結。
於是,不死不休的喬丹和活塞壞孩子,變質到今日可能就會是勒布朗和勇士的鬥爭。勇士代表的東西從來不是分裂和對抗,他們就算打出了驚人的防守水平,但核心也總是帶着一臉人畜無害的微笑投出最毒辣的三分。而不管勒布朗在場上跟德拉蒙德-格林有多少糾纏,到場外他們仍是非常緊密的合作伙伴。你可以像沃爾那樣不欣賞他們,卻不能把這與“競爭軟化”和“不敬業”混爲一談。
每個人對“競技精神”的解讀可能都不一樣,如今球員的個性仍舊參差多態,永遠有老好人,也永遠有耿直冷場大師。但當一個人說出“我這人就沒朋友”還爲此感到洋洋得意時,或許值得看客們停下腳步,對他究竟怎麼會變成這樣子進行一番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