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招募測試,腦機接口將醫療應用?

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進行人體試驗後數月,9月19日,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Neuralink公司技術正式開始招募首批測試對象。這項測試被稱爲“PRIME研究”,初期試驗爲期6年,旨在測試Neuralink技術安全性,以幫助那些因癱瘓而需要控制外部設備的人。這家公司正在招募由於垂直脊髓損傷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導致四肢癱瘓的人,要求年齡在22歲以上,並且有“一位持續可靠的照顧者”。這會成爲腦機接口技術(BCI)醫療應用的第一步嗎?國際社會又應當如何保證神經技術不被濫用?

招募開始

當地時間9月19日,Neuralink 的官網發佈了一則公告,正式開始招募首批測試者。根據這則公告,招募對象爲因頸部脊髓損傷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而四肢癱瘓的患者。公告稱,這個名爲“PRIME研究”的醫療設備試驗,旨在評估植入物(N1)和手術機器人(R1)的安全性,並評估我們的腦機接口(BCI)的初始功能,以使癱瘓人士能夠用思維控制外部設備。

在研究期間,R1機器人將用於將通過超細柔性線程手術,把N1植入物放入控制運動意圖的大腦區域。植入後,N1植入物在外觀上是不可見的,可以將大腦信號記錄並無線傳輸到一個解碼運動意圖的應用程序中。此項BCI測試的最初目標是讓人們能夠僅通過思維控制計算機光標或鍵盤。

據路透社報道,Neuralink並不是埃隆·馬斯克多年來一直在談論的“全面腦機接口”系統(all-encompassing brain computer)。馬斯克一直在談論通過Neuralink實現心靈感應和幫助人類與人工智能保持同步的潛力,但Neuralink計劃測試的系統與這一野心相距甚遠。儘管如此,對於Neuralink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步驟。這家公司在2023年初被FDA拒絕後,於2023年5月獲得了FDA的批准。

參與“PRIME研究”的人將首先參加爲期18個月的研究,其中包括與研究人員進行九次訪問。之後,他們將每週至少花費兩個小時參與“腦機接口”研究,並在接下來的5年裡接受20次訪問。Neuralink沒有透露他們希望尋找的研究對象人數以及研究何時正式開始。他們只表示公司僅計劃補償“與研究相關的費用”,如前往和離開研究地點的旅行費用。目前,外界也很難確切知道“PRIME研究”會產生什麼成果以及何時會產生這些成果。

多年來Neuralink一直備受爭議。這既因爲馬斯克的誇大宣傳,也因爲其公司的內部做法。例如,在測試中對待猴子的方式一再引起爭議,馬斯克近來曾表示,測試僅在“臨終猴子”身上進行,沒有一隻猴子因Neuralink植入物而死亡。但監管機構發現Neuralink公司在對待動物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這家公司還因非法運輸從猴子身上取下的帶有病原體的設備而受到調查。

“神經權”

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過去20年間,神經技術研究和專利數量至少增長了20倍,同時設備也變得更加強大。較新的BCI具有更直接、更高分辨率、更大量、以更全面的方式收集大腦和神經系統數據的潛力。然而,這些改進也引發了有關心理隱私和人類自主權的擔憂。誰擁有生成的數據?誰應該獲得訪問權?這種類型的設備是否可能威脅個體做出獨立決策的能力?

在2023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行了一次有關神經技術倫理的會議,呼籲建立一個保護人權的框架。一些批評者還主張社會應該承認一種新的人權類別,即“神經權(neurorights)”。在2021年,智利成爲第一個在憲法中涉及神經技術問題的國家。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神經倫理學副教授勞拉·卡伯蕾拉(Laura Y. Cabrera)在“對話”網站(TheConversation)撰文稱,有關神經技術和隱私的擔憂主要集中在這樣一個觀點上,即觀察者可以僅僅通過記錄一個人的腦活動就能“讀取”其思維和情感。雖然神經技術確實引發了重大的隱私擔憂,但這些風險與更常見的數據收集技術類似,例如人們通過互聯網瀏覽器和廣告或可穿戴設備經歷的那種。即使是個人電腦上的瀏覽歷史也能夠透露高度敏感的信息。

”人類的一個關鍵特質一直是推斷其他人的行爲、思維和情感。僅僅通過大腦活動不能完全解釋一切;還需要其他的行爲或生理測量,以及社會背景。例如,一定程度的大腦活動增加可能既表明恐懼,又可能表明興奮。然而,這並不是說沒有理由擔憂。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多種傳感器(如頭帶、手腕傳感器和室內傳感器)以尋找捕捉行爲和環境數據的新方向,”卡伯蕾拉介紹說。

卡伯蕾拉認爲,關於神經技術的另一個引人深思的辯論涉及“認知自由(cognitive liberty)”。根據於1999年創立的“認知自由與倫理中心”的定義,“認知自由”指的是“每個個體以獨立和自主的方式思考,使用自己大腦的全部力量,以多種方式進行思考的權利”。“認知自由”的支持者主張需要更多的監管來保護個體免受未經同意操縱或監控其思維過程的侵害。他們認爲,可能需要加強對神經技術的監管,以保護個體決定自己內在思想和控制自己心智功能的自由。

其他研究人員也提出了類似的想法,比如法律學者尼塔·法拉哈尼(Nita Farahany)在《爭奪你的大腦》(The Battle for Your Brain)中表示,“我們必須確立認知自由的權利,以保護我們的思想自由、沉思、精神隱私以及我們對大腦和精神經歷的自主權。這一系列構成認知自由的權利,可以並且應該被視爲《世界人權宣言》的一部分。這一宣言已經建立了國際人權的強制機制,並制定了強有力的規範,指導着企業和國家在神經技術應用方面的道德。”

據BBC報道,目前有相當多的公司在嘗試,甚至有些公司在研究腦機接口方面比Neuralink更進一步。Black Rock Neuro Tech正在研發類似的產品,也是將芯片植入人腦。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如此具有侵入性。Facebook的母公司Meta正在研發可讓人們用大腦鍵入的可穿戴技術。也有消息稱瑞士有科學家藉助這項技術幫助一個癱瘓的人重拾行走的能力。簡而言之,這是一個迅速發展的領域,有許多參與者。埃隆·馬斯克的參與保證了Neuralink通常會在流量競賽中獲勝,但最終決定哪家公司成功應該取決於哪種技術最好,以及誰能向監管機構和市場證明它是安全的。

新聞來源:路透社、BBC、TheConversation、《爭奪你的大腦》(The Battle for Your Brain),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iWeekly週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