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愈來愈窮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人口老化、看重休閒多過賺錢,以及保障勞權等原因,早已使歐洲經濟走下坡,疫情爆發與烏克蘭戰爭引發的通膨竄升令歐洲人更吃不消,消費力不斷衰退。
精句選粹■Europeans are facing a new economic reality, one they haven’t experienced in decades. They are becoming poorer.
歐洲人在經濟上正面臨過去幾十年來從未曾體會過的殘酷現實:他們變得愈來愈窮。
長久以來,歐洲一直是人們嚮往居住的地方,然而這塊以「生活藝術」(Art de vivre)聞名的大陸,隨着歐洲人購買力不斷下滑,原有的光環也逐漸褪色。
法國人消費的鵝肝、紅酒減少,西班牙人愈來愈捨不得使用橄欖油。芬蘭人被呼籲在起風的日子再去享受桑拿(Sauna),因爲這時間的能源成本比較便宜。在德國,肉品與牛奶的消耗量已降至30年最低水準,曾經風光一時的有機食品市場也大不如前。
義大利經濟發展部長烏爾索(Adolfo Urso)在5月召開一場危機會議,商討該國人民最喜愛的主食—義大利麪價格大漲的議題。
消費支出急速下滑
受到消費者支出猶如自由落體般的急速下滑,歐洲在今年初陷入衰退,凸顯本世紀以來歐洲在經濟、政治、軍事方面逐漸倒退的現象。
歐洲當前的困境並非偶然,而是積年累月的沉痾卻未獲解決所致。歐洲人口逐漸老化,人們看重休閒時間和工作保障多過於賺錢,導致經濟與生產力雙雙成長疲弱。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打擊接踵而至,全球供應鏈大亂引發能源、糧食價格飆升,讓存在數十年的問題更加惡化。
歐洲政府的應對措施讓情況雪上加霜。爲了保留就業機會,政府主要發放補貼給僱主,讓消費者在面臨通膨危機時沒有緩衝的現金。反觀美國人可獲得比較便宜的能源以及來自政府的直接補助,藉此支持消費。
過去歐洲強大的出口產業或許可以挽救頹勢,但是向來支撐歐洲經濟成長的中國,近來複蘇欲振乏力。能源成本勁揚、通膨竄升至1970年代以來最高,削弱製造商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優勢,也破壞歐洲一度和諧的勞工關係。隨着全球貿易降溫,高度仰賴出口的歐洲更受波及。出口佔歐元區經濟約5成比重,在美國出口僅佔約10%。
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資料,2019年底以來,20國歐元區民間消費經通膨調整衰退約1%。如今歐盟約佔全球消費支出的18%,美國則佔28%。相較之下,15年前歐盟與美國在全球消費支出的比重並駕齊驅,各佔四分之一。
兼差才付得起生活所需
OECD資料顯示,自2019年以來,德國經通膨和購買力調整後的實質薪資萎縮約3%,義大利和西班牙實質薪資縮減約3.5%,希臘衰退約6%。反倒美國同期實質薪資成長約6%。
對於中產階級而言,薪資縮水的感受格外深刻。在布魯塞爾,這個歐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教師、護理師等顧客在一輛卡車旁排隊,爲要購買半價的生活用品。一家名爲Happy Hours Market的業者向超市收購一些即期食物,透過應用程式折價銷售,顧客可以下午訂購,晚上取貨。
33歲的護理師阿薩(Karim Bouazza)一邊爲家人選購半價食物,一邊抱怨說:「通膨高漲讓人幾乎要再兼差才付得起生活所需。」
歐洲民衆對高價食物的開銷同樣縮減。德國在2022年每人消費52公斤的肉品,比前一年減少8%,並且創1989年開始這項記錄以來最低水準。儘管少吃肉部分歸因於社會提倡健康飲食和動物福利,但專家表示,肉價飆漲30%是加速此趨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