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腿掰掰!9歲女童靠微創手術重拾健康腿型

新竹臺大分院骨科部醫師蔡凱仁表示,若家長對孩子的腿型有疑慮,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評估。(新竹臺大分院提供/羅浚濱新竹傳真)

9歲女孩Lucy站直時,雙膝之間距離明顯比較大,家人擔心是俗稱的「O型腿」,由母親帶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院區求診,希望評估是否需要治療,骨科部蔡凱仁醫師診斷後,女孩腿骨變形程度較爲明顯,爲「O型腿」即醫學上所稱的「膝關節內翻」,建議進行「微創生長板導引手術」,術後經過約1年的追蹤,Lucy的腿型恢復筆直外觀,家長放心女孩也重拾自信。

蔡凱仁指出,正常腿型是髖關節到踝關節之間經由膝關節中心連成一線,兒童站立時若膝關節偏內翻,即爲「O型腿」,膝關節偏外側翻,則是俗稱的「X型腿」。

兒童成長過程中,腿型的變化如同「鐘擺效應」,是正常的生理成長過程,新生兒剛出生的腿部外觀常見「O型腿」,1歲半至2歲回到接近筆直,3到4歲左右反而呈現醫學上稱的「膝關節外翻」即「X型腿」,6到8歲後,外翻角度逐漸減少且接近成年時腿型。

蔡凱仁說,兒童接近8歲時腿型大致定型,輕微的「O型腿」或「X型腿」通常不需要治療,但變形明顯且伴隨骨關節病變、生長板異常、代謝疾病等病態性病因,就需要進一步處理。

特別是在12歲前,生長板尚未閉合、矯正效果最佳,可採用微創的「生長板導引手術」,將金屬鋼板與螺釘植入單側生長板來抑制骨骼生長,進行矯正,術後可正常活動,持續追蹤數個月,確認兩側不對稱骨頭已完成矯正,需再開刀將植入物移除。

蔡凱仁指矯正的好處,不僅在於改善腿型的外觀更爲筆直外,還能降低腳骨變形,造成膝關節因受力不均,導致的疼痛、步態異常、韌帶鬆弛、長期關節軟骨磨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