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婚姻來臺新住民 僱主月領1.1萬
我國新住民人數已逾60萬人,勞動部近日預告要把新住民納入就業服務特定對象。(本報資料照片)
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住民人數已逾60萬人,勞動部近日預告要把新住民納入就業服務對特定就業對象中,一旦公告納入後,未來僱主聘用新住民可望月領1萬1000元,新住民求職時也能享有交通補助金、臨時工作津貼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等協助,且接受職業訓練也是100%全額補助。但學者提醒,特定就業對象人數越來越多,恐稀釋資源,新住民的就業困境爲就業歧視及勞動條件不佳,給付津貼是否能夠能夠改善其就業處境仍有待商榷。
依勞動部預告內容指出,納入特定就業對象的新住民範圍包括外國人、大陸、港澳人士只要透過婚姻在臺灣居留許可,除了納入未取得國籍前的對象外,此次也新增已取得我國國籍外國人,且大陸、港澳人士許可在臺灣定居也納入特定就業對象中。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及特定對象就業組副組長王雅芬表示,新住民來臺灣會遇到語言及生活適應等問題,如果未提供就業協助可能會引發社會問題。
王雅芬說,盼強化在臺的生活適應及語言能力,讓他們可以及早就業,且早就有推動的新住民職業訓練專班訓後就業率甚至高達88%,未來納入特定就業對象仍會持續強化。
勞動部原本就訂定「促進新住民就業補助作業要點」,僅有取得國籍前的新住民可以享有協助,一旦取得國籍後就無法享有補助,有立委就質疑新住民的弱勢處境非與國籍取得相關。王雅芬說,此次納入特定就業對象除了取得國籍前新住民外,就算取得我國國籍也可適用。
一旦公告成爲特定就業對象後,經公立就服機構推介僱主聘用後就可以適用僱用獎助、最高月領1萬1000元,求職者則可以享有交通補助金、臨時工作津貼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等,接受職業訓練也是100%全額補助。
臺灣大學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認爲,目前特定就業對象人數越來越多,一旦再增加進來恐怕會使資源稀釋,目前新住民面臨的就業困境爲就業歧視及勞動條件不佳,但納入特定就業對象,給付津貼是否能夠能夠改善其就業處境仍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