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堅守點亮司法榮光

本報記者 孫航 本報通訊員 楊委峰 雷東

翻開一份泛黃的檔案材料,一句句飽含赤誠的話語,讀起來不禁令人潸然淚下——

“我渴望成爲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我深深懂得共產黨員意味着拼搏、奮鬥甚至犧牲……”

“堅持依法、公正、文明的原則,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真正實現案結事了……”

她滿懷赤子之情,投身基層司法戰線13載,在平凡崗位上踐行黨的宗旨,用生命踐行“人民司法爲人民”的錚錚誓言。

她無愧職責使命,生前審結各類案件2409件,所辦案件無一錯案,讓公正躍然紙上,讓法治照亮民心。

王佳佳,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長、一級法官。2024年8月7日,因依法公正辦理一起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慘遭當事人報復殺害,年僅37歲。

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河南省委聯合召開表彰大會,追授王佳佳同志“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懷揣初心,紮根基層厚積薄發

“當一名法官,爲民請命,主持公平正義”——這是王佳佳從小就有的夢想。

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後,王佳佳順利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和河南省政法系統公務員招考,進入郾城區法院工作,不久後被分配到新店人民法庭。

新店法庭距離院機關本部20多公里,是離城區最遠的基層法庭,條件艱苦。“王佳佳剛來的時候,我還在想:一個畢業沒兩年的城裡小姑娘,能堅持住嗎?”時任新店法庭庭長張昊回憶說。

張昊介紹,當時新店法庭轄區離婚糾紛案件較多,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劃分?孩子歸誰撫養?雙方當事人往往各執一詞,有時甚至劍拔弩張、情緒激動,吵吵鬧鬧的情況很常見。

“這類案件看似簡單,實則非常考驗人。處理起來不光要懂法律,還得會溝通,不然很難案結事了。”張昊沒想到,王佳佳很“接地氣”,總是心平氣和地傾聽雙方訴求,通過拉家常的方式,在“你一 言、我一語”中找準矛盾癥結、對症下藥,耐心做當事人工作。

道理講清了,情緒緩和了,羣衆心裡的疙瘩也解開了。這讓張昊對王佳佳刮目相看。

慢慢地,王佳佳對人民法庭工作產生了深厚感情。兩年後,院裡打算讓王佳佳返回機關,她表示希望能在基層一線多跟老百姓打交道,“在法庭工作很有收穫、有成就感,想留下來多鍛鍊鍛鍊”。隨後,王佳佳的崗位從新店法庭調整到了城關人民法庭。

郾城區法院是漯河案件量最大的基層法院之一,城關法庭又是郾城區案件量最大的法庭,受理案件類型複雜多樣。“佳佳愛學習、愛鑽研,各類案件上手都很快。”回憶起王佳佳剛到城關法庭的情景,時任城關法庭庭長許鳳梅恍如隔日。

“作爲法庭最年輕的法官,佳佳平常主動承擔了較多的辦案任務。”許鳳梅說,對待疑難複雜問題,王佳佳總能抽絲剝繭、精準抓取關鍵點,在總結吸收大家意見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判斷。

“她的辦公桌上總是放着各類法律書籍。平時遇到法律問題,她總能幫你找到答案,是我們身邊的‘業務通’‘主心骨’,有她在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樣踏實。”法官助理張如哽咽着說。

十餘年來,王佳佳的辦公室書櫃裡塞滿了各類專業書籍。她潛心鑽研法學理論,用心研究最新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自己的庭審駕馭能力。

郾城區法院交通事故案件量大、責任糾紛複雜,王佳佳不畏艱難,主動請纓擔任交通事故案件速裁團隊負責人。2020年以來,她平均每年辦理354起案件,是該院年結案數量最高的員額法官之一。

針對案件體量大、責任認定複雜的現狀,她積極借鑑先進法院經驗,結合轄區糾紛實際,創新使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要素表》,把當事人溝通工作前置,聚焦雙方爭議焦點,大幅提高案件調解率,縮短辦案時間,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

如我在訴,胸懷大愛書寫公正

“我們手上的一紙判決,可能是別人的一生。”這是王佳佳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如今已深深刻在同事們心中。

每一件個案的公正審判都是一張法治名片,也是一張法治宣傳單。身邊人眼中的王佳佳,十餘年如一日,始終踐行公正司法理念,以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努力讓每個案件都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工作上,佳佳姐的要求很高。”張如回憶,王佳佳經常叮囑大家,裁判文書關係當事人切身利益,務必認真再認真,仔細再仔細。她常說,工作要講究效率、提前規劃,月初要把本月工作安排明白,週末要把下週工作安排明白,切莫拖沓延誤。在王佳佳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這已經成爲張如的工作習慣。

2020年7月,王佳佳承辦一批物業糾紛案件,某小區部分業主不按合同約定交納物業費,物業公司起訴到法院。

“物業糾紛雖小,卻關係到廣大業主的切身利益,‘小案’絕不能‘小辦’!”考慮到案件當事人多,物業和業主之間存在對立情緒,王佳佳提出上門送達、現場調解。她帶領辦案團隊來到小區,一戶一戶敲門送達手續。面對部分業主的牢騷甚至質疑,王佳佳和團隊成員耐心釋法說理、悉心溝通疏導,促成30多戶業主放下對立情緒,與物業達成了和解。經此一遭,該小區物業服務水平大幅提高,小區內的物業糾紛越來越少。

“我在佳佳那兒吃過‘敗仗’,但我仍然願意信任她。”律師王之琪是本地經常代理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的律師。她眼中的王佳佳性格好,遇事容易溝通,對法律問題的理解和適用很準確。

“我們喜歡向她請教一些法律適用問題,而她對於公平公正地適用法律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王之琪的印象裡,每次開庭王佳佳都會耐心地給當事人做好答疑釋惑,直到對方完全理解明白爲止。

於王佳佳而言,“如我在訴”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辦案之餘,她多次援助生活困難的當事人,努力讓當事人既能感受到公正司法的態度,更能感受到人民司法蘊含的溫度。

在基層法庭工作期間,細心的王佳佳發現來打官司的人多數帶着孩子,開庭時孩子們便無處可去。王佳佳就主動將一間閒置屋子改造成兒童活動室,自掏腰包購買小玩具,將屋內裝飾得溫馨舒服。有的當事人看到孩子們被關愛照顧着,原本對立的情緒一下子就緩和了。

還有一次,一位老人留在法庭遲遲不願離開,吵着要法院“給個說法”。王佳佳主動端來熱茶,蹲在老人身邊苦口婆心地勸解,擺事實、講道理、釋法律。談話間,老人怨氣平了,心氣兒順了。臨走時,老人拉着王佳佳的手說:“閨女,你真有耐心,你說的話我都聽進去了。”

“很多時候羣衆就是想要個說法。”王佳佳常說,跟基層羣衆打交道,要努力找到糾紛癥結,解開羣衆心裡的疙瘩。“用心多做一點,考慮周全一些,羣衆就能感受到司法溫情。”

嚴於律己,勤勉擔當踐行使命

“法官這份職業註定是光榮的,也是寂寞的,要珍惜這份榮譽,保持慎獨本色,務必清廉如水,不辱胸前的天平、身上的法袍,讓組織放心、讓羣衆滿意……”在個人工作總結中,王佳佳給自己寫下這樣的寄語。

嚴格自律,是身邊人對王佳佳的一致評價。

“認識十幾年了,每次約她出來小聚,她永遠都是三連問——‘都有誰?有沒有我不認識的人?沒什麼事找我吧?’確認是純粹的朋友聚會,她纔會參加。”好友張華(化名)說。

曾經有位當事人知道張華與王佳佳關係要好,希望能給案件打個招呼,被張華一口回絕:“以佳佳的脾氣個性,是絕對不會徇私情的。”

“我認識你們領導,你給通融通融。”法律工作者王芳有一次在法院開庭,正巧看到一位當事人正氣勢洶洶地跟王佳佳理論。那位當事人牽涉一起交通事故案,提出一些不合理訴求,並直言自己“有關係”。

“不管你認識誰,我們辦案只認法律,按規定你的訴求確實無法滿足。”王芳記得,王佳佳語氣溫和堅定,當事人最終悻悻離去。

“王佳佳同志始終秉持公平正義,嚴格依據證據和法律規定裁判,杜絕‘人情干擾’,詮釋了‘忠誠、乾淨、擔當’的法官本色。”提及王佳佳,郾城區法院院長趙軍黎紅了眼眶。

趙軍黎說,王佳佳自辦案以來審結了2409件案件,結案率達到了98.9%。她業務精湛,深受當事人和律師好評,參加工作13年來,從未因廉潔問題、紀律作風問題被當事人投訴。

2024年5月,王佳佳的母親罹患重病。母親住院治療期間,王佳佳兼顧醫院陪護、單位工作、孩子學習,每天往返多地奔波。想起女兒累得瘦了一大圈,母親至今仍忍不住淚水漣漣。

“佳佳答應過我,等我病好了就安排休假,帶着一家人出去旅遊散心。”然而,母親已經等不來那一天了。

走進王佳佳的辦公室,桌上那本她最喜歡看的《人民司法》雜誌還停留在8月7號翻開的那一頁。日曆表上,密密麻麻寫滿了不同案件的開庭時間,她的工作已排到了8月30日,可生命卻在8月7日戛然終止。

帶着對法治的信仰、對生活的熱愛、對家人的眷戀,王佳佳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她紮根基層,奔走於閭巷,往來於田間,沉浸於案卷,兢兢業業十三載。日復一日的堅守,讓那些看似平凡的點點滴滴,擁有了不平凡的意義。

她用生命詮釋忠誠,用公正書寫擔當,兌現了“把自己一生交給黨”的誓言,用自己的一燭微光,點亮了公正爲民司法的職業榮光,也將指引廣大法治信仰者前赴後繼,砥礪前行。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