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成爲政治領袖帶來的災難

(圖/本報系資料照)

經過數個月的來回醞釀與故弄玄虛,郭臺銘於前日宣佈正式投入2024年的臺灣總統大選,藍白綠各方的反應都在意料之中,一般非郭粉民衆的迴響也波瀾毋動、不溫不火,原本預期中的參選行情並不明顯。一般認爲,郭臺銘的政治資本來源有三。第一,過去幾十年來他對國民黨中央與地方派系力量的資金援助所換來的人情回報與支持。其次,在臺灣社會飽受新冠疫情威脅之際,郭臺銘登高一呼成功買回BNT疫苗,因而降低相關生命損失,很多民衆爲此對他衷心感激。第三,許多經濟選民對於郭臺銘以世界級企業家的見識、人脈與管理手腕能帶給臺灣政府的刺激、改革與進步,充滿着過於美化的憧憬和想像,大部分的郭粉其實屬於這一類。

但是,傑出的企業CEO就必然能成爲優秀的政府領袖嗎?就美國曆任總統的經驗歷練與治國成就來分析,答案其實是「不然」。

20世紀以來,絕大部分的美國總統不是律師、就是政治從業者,只有4個總統在擔任總統職位前有從商的經歷。胡佛總統從政前在世界各地從事礦場開發與營運的生意有聲有色,但其總統生涯卻被1929年的大蕭條搞得灰頭土臉、疲於奔命,最終以一任總統黯然下臺。杜魯門總統接手羅斯福留下的總統職位後,幹了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包括對日本投下原子彈結束二戰、執行馬歇爾計劃重建歐洲、柏林危機馳援、承認以色列、打贏韓戰、建立冷戰世界秩序等。然而,從政前杜魯門只開過男裝店,後來還因經營不善破產,需要朋友接濟才能償清債務、渡過難關,所以他的從商職涯算是失敗。

小布希總統有了十幾年還算成功的商業經營成績纔開始他的政治生涯,但他的總統任期爲入侵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的不義開啓、國安局的擴張監控、卡翠娜颶風的處理不當等事件所玷污,成爲美國曆史上下臺前支持率最低的總統。最後一個例子是川普總統,當上總統前號稱億萬富翁,但毫無從政經驗,任期間因新冠疫情處理不當造成大量不必要的傷亡,其偏頗言行引起國內極化分裂、中美正面對抗、盟邦關係緊張,更差一點摧毀了美國兩百年來的民主政治傳統。

企業領導人之所以不見得能成爲適任的政府領袖,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兩個工作的目標截然不同。企業經營以最大化公司營利及股東利益,目標相對單純;但政府治理則需考慮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然後權衡這些考量以作成最後可以讓所有人或至少大部分人不盡滿意但能接受的決策。因爲考量的層面較廣,且不同議題的利益相關者羣也各異,所以如何在複雜決策時妥善滿足安撫各方的利益,需要相當的輕重權衡技巧、政治敏感度與口頭溝通能力。

其次,跟其他行業一樣,政治這一行也是術業有專攻,在這領域的從業者也需經過相當的專業訓練纔能有某種水準以上的表現。就管理、領導和溝通能力來說,企業與政治領導人雖有相通之處,但因對象性質不同,政治領導人尤重說服能力才能贏得選舉、順利執政。公司內的成員基本想法、思路與利益接近,所以從上而下宣達式的溝通只要勤作,大致就會有效果。但是,在政府面對的羣衆千萬種,知識背景利害五花八門,溝通只能以平等商量甚至公僕向上服務的方式進行,萬一說服不了,只能持續以耐心作磨杵成針的努力,沒有硬性碾壓的選項。

有鑑於以上,企業家常被稱許的優點,如錙銖必較的商場精明和乾綱獨攬的決斷力,可能就不必然是政治領袖最理想的特質了。(作者爲清華大學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