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2024 COP29/臺學者:我應優先除煤 而非廢核
今天發佈年度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2025,臺灣由去年61名僅進步到第60名,各項指標評分不盡理想。聯合報系資料照
根據最新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臺灣由去年六十一名,微幅進步一名到第六十名,但項指標評分仍不盡理想。專家表示,政府應強化深度節能政策,重新檢討我國能源配比,也應採取更前瞻的國家氣候行動。
臺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表示,臺灣CCPI減碳評比多年來長期位列國際後段,這可從我國曆年燃料燃燒碳排居高不下,人均碳排放量仍維持在約十一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及今年底再生能源發電僅佔總髮電量的約百分之十二可看出,這也反映出臺灣在能源轉型與國家淨零工程的推進上已面臨困局。
劉銘龍指出,要如期順利達成國家淨零轉型,應有專法及特別預算支持,建議國家應制定二○五○國家淨零轉型特別條例,且至少要以八年兆元經費,投入國家氣候與能源轉型建設。此外,應加速倍增再生能源與零碳電力,重新檢討我國能源配比,跟上國際淨零趨勢,提出我國的去煤時間表。
清大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高銘志強調,全球很少有製造業大國像臺灣使用如此高比率的火力發電,去碳化已經是世界趨勢,臺灣應是除煤優先,而非廢核優先。
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表示,CCPI基於各國經濟發展條件,給予臺灣與南韓相對他國更加嚴苛的減碳責任,要求臺韓應於二○三○年時,將人均排放量降至二點五噸,相當於十年間須減量百分之八十。
趙家緯表示,本次評比臺灣再生能源成長趨勢名列第九,但其他與再生能源在總能源供應占比相關的指標表現仍差,然而這項指標要提升,與石化業轉型跟運具電動化有關,因此不宜將排名錯誤解讀爲臺灣再生能源政策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