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南重北輕”,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0.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10月22日,應急管理部舉行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

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在發佈會上介紹,前三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和地質災害、風雹、颱風、低溫冷凍和雪災爲主,乾旱、地震、沙塵暴、森林草原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前三季度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8402.7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836人,緊急轉移安置334.7萬人次;倒塌房屋5萬間,損壞房屋63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9048.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232億元。“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災害損失較重,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佔前三季度的38%和32%。

申展利表示,前三季度災害時空分佈差異明顯,災情呈現“南重北輕”態勢,湖南、廣東、陝西、四川、福建、海南等地受災較重。

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今年暴雨洪澇災害和颱風對我國影響較大。

在降雨方面,前三季度降雨極端性強,全國平均降水量633.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0.5%。全國共發生36次區域暴雨過程,多地降雨持續時間長、落區重疊、局地降雨突破極值,引發了洪澇和地質災害。

在臺風方面,今年臺風生成時間偏晚,秋颱風嚴重影響華南華東地區。9月上旬的超強颱風“摩羯”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秋季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造成海南、廣東、廣西、雲南4省(區)273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4人,緊急轉移安置45.9萬人。

另外,在乾旱方面,前三季度南北方階段性乾旱交替發生,川渝和長江中游地區出現旱情。7月隨着雨帶北擡,華北南部、黃淮和西北東部大部分地區旱情逐漸緩解,局部地區出現旱澇急轉。8月以來,受高溫少雨影響,川渝和長江中游等地旱情發展,截至9月底,已造成476.2萬人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335.2千公頃。

應急管理部救災司司長陳勝在發佈會上表示,今年自然災害形式較嚴峻複雜,救災工作面臨較大挑戰。國家防減救災辦、應急管理部會同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救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具體來看,陳勝介紹,一是響應啓動多。今年以來,已經啓動了救災響應23次,爲近十年來最多,啓動響應以後對高效有序組織救災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資金支持大。應急管理部進一步建立健全救災資金快速預撥機制,今年預撥效率大大提高,預撥比例超過八成。同時,加快資金清算進度,目前主要受災省份災情覈查評估工作已陸續完成,估計10月底前後可基本完成救災資金清算。

三是工作舉措實。充分發揮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統籌協調作用,加強災情通報和工作統籌,針對受災程度深、救災任務重、重建難度大的湖南平江、資興和遼寧建昌、吉林臨江等重災市縣,組派國家防減救災辦聯合工作組,會同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赴災區實地查看災情,形成了部門合力,取得顯著效果。

陳勝表示,目前,各受災地區生產生活秩序快速恢復,救災救助高效推進。下一步,災區恢復重建任務依然艱鉅繁重,應急管理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幫助災區加強災後重建項目謀劃,充分做好項目申報前期準備工作;進一步加大市政設施、道路交通、水利工程、災毀農田等方面災後重建資金支持力度;全力確保受災羣衆溫暖過冬,堅決防止因災致貧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