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子嬰:勸胡亥,殺趙高,他是秦始皇唯一血脈,卻慘死項羽之手
秦始皇生前饒恕了兩個不該饒恕的人,其一爲李斯,當年秦始皇下逐客令驅逐客卿,李斯也在其列,靠《諫逐客書》說動了秦始皇,成功留在秦國。
其二爲趙高,趙高做中車府令的時候曾犯下重罪,按律當斬,蒙毅準備按律辦事,趙高卻說動了秦始皇,官復原職。
不想,這兩個人在秦始皇死後矯詔立胡亥而催促扶蘇自殺。
當然,趙高就是那個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之人。他說動李斯發動沙丘政變,之後成爲秦二世最信任的人,實行重刑苛稅,斬殺衆公子,除掉蒙恬兄弟,後又設計除掉李斯成爲丞相,孤立秦二世,指鹿爲馬,暗通劉邦,最後發動望夷宮政變,殺死胡亥,扶立子嬰。
公元前207年,趙高也被砍死在秦宮大殿,讓他做夢也沒想到的是,動手殺他的,居然是他的宦官同僚。
這個砍死趙高的人,名字叫做韓談。
韓談原本是秦皇宮裡的一名宦官,在此之前,他屬於那種默默無聞的“小透明”。
但是因爲誅殺了趙高,韓談得以青史留名,他之所以能成功,還有賴於秦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也就是秦三世公子子嬰。
那麼,子嬰與韓談,是如何殺死趙高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50歲時,第五次巡遊途中生了重病。他自知時日不多,於是寫下立扶蘇爲太子的遺詔後,就撒手人寰。
但是隨行的宦官趙高,與秦始皇的十八子胡亥,以及丞相李斯經過密謀,封鎖了秦始皇已死的消息。
三人篡改了遺詔,立胡亥爲太子。並僞造了另一封詔書,借“不忠不孝”的罪名逼迫賢良的公子扶蘇自殺,史稱“沙丘政變”。
秦始皇嬴政共有33位子女,其中,最看重的是長子扶蘇,未來的皇室接班人。而胡亥則是秦始皇的第18個兒子,少年時期開始在中車府令向趙高學習法律。
趙高本是秦國宗室遠親,爲人勤奮精明,善於觀言察色、獻媚討好,很快就博得了胡亥的好感。在私底下,胡亥很喜歡且很信任趙高。
與此同時,靠着三寸不亂之舌,趙高也在秦始皇的身邊混得風聲四起。
有一次,趙高犯下重罪,按律應該處以死刑,趙高巧言令色爲自己辯解,最終使秦始皇赦免了他,並官復原職。
當然,秦始皇在位期間,趙高只是溜鬚拍馬、阿諛奉承,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危害秦王朝的行爲。
後來,趙高導演了“沙丘政變”,篡改遺詔扶秦二世胡亥登上皇位。而趙高也因爲擁立之功,被封郎中令,成爲了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
成功上位之後,趙高在胡亥的縱容下,幹了不少人神共憤的事情。
首先,爲了鞏固權力,趙高開始瘋狂地剷除忠良。
蒙恬、蒙毅二人,成爲了趙高第一個開刀的對象,其中,蒙毅被冠以“阻太子繼位”之罪,在獄中被迫自盡,而蒙恬不久後,同樣也是吞藥死在了獄中。
除掉蒙恬、蒙毅後,趙高轉而開始對付起秦王室,當時,至少有20多位秦始皇的子女,被趙高處死在咸陽街頭。
這些人,均是胡亥的兄弟姐妹,但對於他們的死,胡亥置若罔聞,任憑趙高肆意誅殺。
至於那些正直的官員,要麼被調離,要麼被驅逐,最終,趙高的權勢越來越大,而他的最後一個目標,就是當初共同參與“奪嗣之變”的丞相李斯。
李斯在胡亥登基之後,似乎像變了一個人,他很少出現在朝堂上,即使出現,也大多是沉默不語,對於趙高的胡作非爲,李斯則是充耳不聞,彷彿一切和他無關。
直到公元前208年,右丞相馮去疾,大將軍馮劫和李斯三人聯合向秦二世進諫,請求暫停修建阿房宮。
趙高利用這件事在秦二世面前挑起了秦二世對二馮的不滿。二馮是父子,同朝爲官。他們深知自己逃不出魔掌,在被逮捕前商量說"將相不受辱",而後父子倆一起自殺。
可能是心中有愧,也可能是想獨善其身,李斯事後擺出了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
但他想事不關己,趙高卻不會放過他,畢竟李斯是當初參與篡改詔書的人之一,如果李斯把這件事抖出來,那麼趙高將會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李斯必須死。
爲了置李斯於死地,趙高捏造李斯之子李由,與大澤鄉起義的陳勝吳廣等人有暗中勾連的嫌疑,以此讓胡亥下令對李斯展開調查。
同時,想方設法地堵住了李斯想要向胡亥申辯的機會。最終,不明就裡的胡亥在趙高的矇騙下,下令將李斯腰斬。
李斯被殺後,趙高如願以償地當上了秦朝的丞相。此時朝中無論大小事情,均由趙高一人說了算,大權在握的他,就逐漸開始對胡亥輕視起來。
某次,趙高命人牽來一匹鹿,當着胡亥的面說這是獻給胡亥的“馬”,胡亥很疑惑,這明明是鹿,怎麼會是馬呢?但趙高堅持稱這是馬,並且,朝臣們迫於趙高的威懾,也紛紛說這就是一匹好馬。
“指鹿爲馬”的典故,就是這麼來的,趙高此舉,就是爲了向朝臣們證明,自己纔是大秦說了算的人。
不久後,趙高爲了擴張自己的權力,又把殺戮的雙手伸向了地方政權。
趙高鼓動秦二世效仿父親秦始皇巡遊天下,途中他又建議秦二世把那些不聽他們話的官吏殺掉,以樹立皇上的威信。
秦二世點頭照辦,就殺了一批,那些還留着腦袋的,整天提心吊膽,如覆薄冰。
能殺得先殺,不能殺的就搞下去。趙高利用秦二世對自己的信任,擠掉不少正直的大臣,並在朝廷上下安插了大批自己的人。
趙高的弟弟趙成,被封爲中車府令。趙高的女婿閻樂,也當上了咸陽的縣令。
趙高還建議秦二世應該居住深宮中只管聽取彙報,少和大臣見面,避免秦二世在大臣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
就這樣,趙高切斷了秦二世和羣臣聯繫,一步一步把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秦二世曾經對趙高說:做了皇帝,我想盡心享樂。從此,秦二世一心一意享受皇帝奢靡的生活,趙高一心一意代替秦二世管理天下。
大權在握的趙高繼續徵發大批的百姓,無償來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又給咸陽調集5萬士卒專門負責守衛。
這些勞命傷財的行爲,最後都是農民自己買單。
到了秦二世末期,大秦已經是搖搖欲墜,各地混亂不斷,包括咸陽所在的關中地區,也是盜賊橫行。
另外,各地的秦軍,皆被起義軍擊敗,甚至名將章邯,也倒戈向了項羽。
這一切,讓胡亥寢食難安,他找來趙高質問爲何會弄成現在的樣子,結果不曾想,趙高卻有了弒君篡位的念頭。
胡亥最終死在了趙高手裡,趙高殺他的理由是“無道暴君,殘害無辜”。
秦二世死後,趙高拿到了象徵權力的玉璽。
可是,大殿之上,趙高準備自己宣佈登基的時候,他突然發現,所有的文武百官都低着頭,無聲地抗議他的行爲。
"天弗與,羣臣弗與。"
眼見沒有人支持自己,趙高也是十分無奈,他深知自己的威風是建立在秦王朝尚且存在的情況下,如果強行登基,那麼眼前的大臣,極有可能會殺掉自己。
他心中謀劃着先穩住朝臣,找個傀儡皇帝,再挾天子以令諸侯,從長計議。
於是,趙高不得不改變主意,將玉璽傳給了子嬰。
子嬰在史料記載中,是一個很有作爲的人。當初趙高設計誅殺蒙恬、蒙毅時,子嬰就冒着危險,向胡亥進諫,但胡亥並沒有聽自己這位兄弟的。
而今,由於子嬰是秦始皇碩果僅存的血脈。因此,趙高就不得不迎立子嬰。
當然,趙高迎立子嬰屬於無奈之舉因此,他就在子嬰的繼位過程中玩了一個小心眼,他聲稱此時秦朝的領域已經被起義軍佔去不少。按照秦朝當前的疆域,子嬰只適合稱“王”,而不是稱“帝”。
爲此,趙高讓子嬰在家齋戒五日,然後再到宗廟祭拜祖先,接受傳國玉璽,登基稱王。
不過,子嬰顯然是不會再給趙高這個機會了。
按照子嬰的計劃,是拒絕趙高的擁立,這樣趙高爲了能繼續控制朝堂,就不得不親自前來請子嬰,只要趙高一來,就安排提前埋伏好的勇士,當場殺死趙高。
正當子嬰在謀劃如何殺死趙高時,一個叫做韓談的宦官找上門來。
韓談也是秦宮裡的宦官之一,不過,他向來對於專權的趙高十分不滿,因此,他自告奮勇,表示願意擔任結束趙高生命的人。
一切籌劃得當之後,子嬰按照計劃,推說自己身體不適,不願前去接受王印,不知是計的趙高,只能前往子嬰的齋宮,而他剛踏入齋宮,韓談瞅準時機,上前一刀將趙高砍死。
子嬰下令誅滅趙高三族,把趙高人頭懸掛在咸陽城內示衆,天下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至此,大秦的掘墓人,曾經爲禍朝堂,逼死公子扶蘇、忠良之臣蒙恬、蒙毅的趙高,就這樣死在了秦王宮中,並被誅滅三族。
趙高一生殺人如麻,指鹿爲馬,壞事幹絕,最後也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真是大快人心!
然而,一手遮天的趙高雖然死了,但是被他禍害的秦王朝已經千瘡百孔、岌岌可危。趙高死後,子嬰一心想重振大秦往日的風光,奈何大勢已去,各路起義軍已勢不可當。
三個月後,劉邦率領的義軍逼近咸陽城下,子嬰只得向劉邦投降,並在項羽攻破咸陽後,被殺死在阿房宮中。
趙高本是一名普通的宦官,但是因爲其善於鑽營,別有用心地設計讓昏庸的胡亥登上了皇位。趙高果然因爲擁立有功,再加上他花言巧語迷惑秦二世,致使胡亥不理朝政,權力也被架空。當看到秦王朝岌岌可危時,趙高又背叛了秦二世,爲竊國大計的實施逼死了胡亥。
本想奪下玉璽就可以當皇上,無奈羣臣集體緘默以示反抗。趙高本想從長計議,先擁立子嬰爲王,但子嬰並不想再重蹈二世的覆轍,先下手爲強,設計殺死了趙高,爲秦王朝除掉了最大的禍害。
至於殺死趙高的韓談,在秦朝滅亡後,再無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