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約生動詮釋“兩岸一家親”——大陸高校師生團訪問寶島紀行
新華社臺北12月5日電 題:青春之約生動詮釋“兩岸一家親”——大陸高校師生團訪問寶島紀行 新華社記者陳君、談昦玄 由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邱勇院士任團長的大陸高校師生訪問團一行40人,5日結束在臺灣的交流參訪,返回北京。衆多臺灣民衆特別是青年學子前往桃園機場送別,大家相約明年再聚。 應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11月27日至12月5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7所大陸高校40名師生赴臺交流。這是對馬英九先生4月率臺灣青年學生前往大陸高校交流的回訪。四季流轉,兩岸年輕人跨越海峽,雙向奔赴,美好的青春之約爲“兩岸一家親”寫下生動註腳。
如沐春風:在相識相知中唱響青春之歌
大陸師生抵臺當日,臺灣北部一掃連日陰雨,陽光明媚。他們剛下飛機就感受到臺灣民衆的熱情,如沐春風。“歡迎來臺灣”在每個參訪交流場合不斷響起,大陸師生熱烈迴應,如家人般熟絡。 年輕人之間契合之快可能只要一首歌時間。拿出手機和車上話筒,接駁各參訪點的大巴成了兩岸青年的“流動歌房”,大家迅速開啓“兩岸金曲聯唱模式”。《我愛你中國》《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漂洋過海來看你》……深情的旋律串起年輕的心靈,歡歌笑語一路播撒在寶島城鄉山水間。 “音樂是最好的溝通橋樑。”清華大學學生李澤森用心愛的小提琴演奏經典曲目《梁祝》,致贈主辦方和兩岸師生。他說,兩岸同學以樂交友,心貼得更近了。 在臺中市洲際棒球場,大陸學生在臺灣球員帶領下學習揮棒擊球,體驗寶島棒球文化。復旦大學學生宋思瑤第一次嘗試這項深受臺灣同胞喜愛的運動,希望未來以棒球交流認識更多臺灣青年朋友。 球場上,兩岸青年或模擬跑壘追逐嬉戲,或自由組合擺造型合影,在夕陽餘暉中定格金色的青春記憶。 每場活動,總有臺灣民衆頂着豔陽提前等候,一站幾小時。人羣擁擠時,全程陪同的臺灣同學總會舉起手臂護住大陸同學,提醒“小心磕碰”,眼神交會處是默契與信任。 臺灣時事觀察員苑丹東認爲,兩岸關係的未來繫於青年的互動與理解,創造共同的情感基礎。訪問團中的奧運金牌選手馬龍和楊倩是體育界的典範,能通過體育交流帶來鼓舞人心的故事。 在文化大學,馬龍與臺灣乒乓球好手蔣澎龍上演精彩“雙龍會”。背後發球、對拉扣球、場外接球……默契表演讓臺下師生連聲叫好,直呼“沒看夠”。 馬龍接受採訪時說,一下飛機就感受到臺灣同胞的熱情和關心,“確實超乎我的想象”。他和很多臺灣球員是好朋友,非常開心有機會來臺參觀、學習、交流,也歡迎臺灣師生到訪北京體育大學。 政治大學蕭同學身着亮眼的“中國紅”T恤等到了馬龍的親筆簽名。他說,喜歡馬龍是因爲“他很有我們中國人的氣概,球藝人品俱佳”,希望兩岸青年更多交流。馬龍來臺掀起“乒乓旋風”,讓臺灣球迷期待今後有更多大陸優秀運動員來臺交流。 血脈相連:在文化交流中促進心靈契合
正如臺灣詩人余光中所寫:“布穀鳥啼,兩岸是一樣的咕咕;木棉花開,兩岸是一樣的豔豔”,兩岸同胞渾然天成的親情深植於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與文化。 大陸高校師生先後走訪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臺北孔廟、淡水滬尾炮臺等歷史文化古蹟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在寶島賡續不斷、生生不息。“在林安泰古厝,我們看到抓週、收涎等中國傳統儀式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這裡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清華大學學生彭弋航說。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大陸師生參觀了毛公鼎、定窯白瓷嬰兒枕等珍貴文物。兩岸青年在一件件“寶貝”前駐足凝思、輕聲交流,感嘆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感懷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珍視與熱愛。 “這些都是讓我們非常自豪的文物。”北京大學學生曹藝博說,看到在書本中見過的翠玉白菜、《清明上河圖》很激動。他認爲,兩岸故宮博物院各具特色,館藏都彌足珍貴,“北京故宮的雪景也是一絕”,歡迎臺灣青年多到大陸參觀交流。 在淡水滬尾炮臺,大陸師生遠眺海面,追憶百餘年前臺灣同胞作爲中華民族一分子抗擊外敵的英勇事蹟。講解員介紹,滬尾一帶曾是清末中法戰爭重要戰場。戰後爲加強海防,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於1886年主導建造滬尾等新式炮臺,其手書“北門鎖鑰”石碑仍深嵌要塞門額之上。 在臺北孔廟,導覽員告訴大陸師生,主建築大成殿前的條石多來自閩南,是當年往來閩臺商船的壓艙石。巨石雖然無言,卻深刻記錄了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共同堅守與傳承。
其樂融融:在交流合作中共創美好未來
在臺期間,大陸師生前往臺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等6所高校及臺北中山女子高中交流,圍繞教育數字化、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等深入交流,就拓展深化合作達成共識。 “大家在學業生活、興趣愛好、未來發展等方面有很多共同話題,每次交流讓人慾罷不能,只恨時間匆匆。”清華大學學生李廣普說,每到一所學校,兩岸同學都熱烈討論,互留聯繫方式。 臺灣同學的熱情陽光與寶島校園的人文氛圍,讓北京大學學生方周諾亞印象深刻。一位全程陪同的臺灣同學7月在北京參訪時曾與她留下合影,讓她感慨“有緣人總會相見”。“特別感謝接待我們的臺灣朋友,使我感受到滿滿的熱情和善意。”她說。 在長庚大學,主辦方把夜市遊戲搬到活動場地,兩岸學生在楊倩、馬龍帶領下進行比賽,掌聲讚歎聲不絕於耳。馬英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說:“臺灣同學和大陸同學其樂融融,多開心,兩岸交流不就應該是這樣子嗎?” 日月潭是大陸師生心心念唸的寶島景觀。薄霧縈繞,遠處層巒疊嶂,湖面波光粼粼……小學課文中的描述具象成眼前實景。浙江大學學生梅龍飛說,微風吹來湖水清新的氣息,讓人心曠神怡,“滿足了我們對日月潭所有的期待”。 此次大陸師生訪臺受到兩岸同胞高度關注,衆多媒體持續報道,“讓兩岸交流形成善意循環”的呼聲產生強烈共鳴。臺灣《中國時報》刊發題爲《陸生團廣受歡迎 別再阻礙交流》的社論認爲,兩岸更多交流,能帶來更多認識,減少誤會,也更能發揮各自優勢與長處,創造更多進步與成長。 相聚或許短暫,但情誼綿長。誠如邱勇院士所言:兩岸交流合作不能少、不能斷、不能停,只有築牢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根基,才能共創兩岸更加美好的未來。訪問團誠邀臺灣師生和各界人士到大陸訪問交流,熱切期盼與臺灣新老朋友再相聚。兩岸情水乳交融,同胞愛刻骨銘心,兩岸青年的友誼之花必將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