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計算機直博生回成都當中學老師:因爲淋過雨,希望撐把傘
先簡單看一份履歷:
陳許旻
如今,陳許旻的這份履歷上,又多了一個最新的身份:嘉祥錦江創新學部信息學競賽主教練。
從成長路徑來看,如果用“學霸”來概括陳許旻的經歷,不能說是錯的,但顯然是片面的。我們更感興趣的,是這幾個問題——
他是怎麼走上競賽這條路的?父母對他的幫助和影響主要在哪些地方?他的經歷對於其他年輕的父母們而言,有哪些可參照和思考之處?
以及,他又爲何選擇回到成都,成爲一名中學老師?
於是,我們在最近約訪了陳許旻老師。我們不希望大家把關注點僅僅侷限在學霸的光環,而是希望這段訪談對各位家長對孩子的日常教育能帶來一些啓發。
不能光說教育理念,還是得先覆盤一下陳許旻的成長經歷。
走上信息學競賽這條路,在陳許旻看來,彷彿是“命運的安排”,充滿了戲劇性。
初升高時,陳許旻參加了成都某所知名中學的外地生考試。對,這算是一個冷知識,那個時候,是有外地生考試的,而且是符合規定的。
一堆學習高手中,他很偶然地瞭解到,原來學科競賽除了數學、物理、生物、化學,還有一科叫信息學。
陳許旻對此非常感興趣,於是,2008年暑假,他自己買來信息學競賽教材,開始自學。結果,僅僅通過三個月的自學,上了高一後,陳許旻一鳴驚人,拿下了省一等獎。
到了高二,陳許旻“再下一城”,一路闖進國賽拿下金牌,併入選國家集訓隊,直接拿下清北的保送資格。
再之後,就是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完成了自己對大學的所有期待。
當然,最爲奇妙的一點在於,當年靠着信息學競賽進入清華的那個少年,後來又成爲了信息學競賽的命題人。
回憶自己的成長,陳許旻講了幾個細節和關鍵詞。
一是興趣。他回憶,自己高一剛接觸競賽時,白天正常上課,晚上學競賽,十點下了晚自習還要寫作業,每天幾乎都奮戰到凌晨一點。“但很奇怪,從來不覺得累,現在回想,可能就因爲做的是喜歡的事。”
二是父母的包容。當時,陳許旻一家還住在40平米的小房子裡,看到他喜歡計算機,父母就攢了很久的錢買了電腦,並在2002年家裡就通了網。
讀小學時,美術老師教大家用Flash做簡單的動畫,但那會兒從來沒有說過Flash還能編程。陳許旻一頭就扎進去,對一些按鈕進行組合,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打氣球”小遊戲。本來他還想在此基礎上加入一個計分功能,“但是沒有人教,也沒有教材,不然可能早就學會了。”
對於父母的包容和支持,陳許旻非常感慨,“他們一點都沒覺得上網和搞那些小遊戲是不務正業,而是覺得又能學習技術,又能增長見識,所以非常支持我搗鼓電腦。”
清華的計算機專業,並且還是直博,再加上在校期間的諸多創業經歷等等,如果按照更爲慣常的路徑,陳許旻要麼應該是做科研,要麼是進“大廠”。
但博士畢業後,陳許旻沒怎麼糾結,選擇了回到成都,成爲一名中學信息學競賽教練。
不止一個人問過他,爲什麼?陳許旻說,和自己高中的一段遺憾有關。
“高三衝刺備考國家隊那會兒,學習資源非常有限,訓練的題目都是教練到處去找的,甚至是求來的。教練能力很強,但到後期也有些帶不動。”陳許旻自己覆盤認爲,當初自己沒能進入國家隊,其實跟缺乏學習資源和信息差還是有很大關係的。
當然,細細想來,這個問題在本質上,沒有過錯方。學校很努力,教練和學生也很努力,但是,當一個行業整體都比較落後的時候,註定了其中的每個人都會很難。
尤其是深入涉足這個行業後,陳許旻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信息學專業教育人才的匱乏。“大家想想自己小學時的計算機老師,有多少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學計算機的,幾乎不會去教書。
以清華計算機專業爲例,畢業生們要麼馳騁互聯網市場,要麼在研究所攻堅克難,但卻少有人選擇站上講臺。“很多學計算機的人每天面對電腦多了,就不太擅長與人打交道,也不太會教書;擅長溝通的,就業面更廣,而且比教書更掙錢。”
比如陳許旻在清華就讀的本科班,全班20多個人,他是唯一一個選擇回到中學做信息學競賽教練的。
從自我認知來說,陳許旻覺得自己也很適合教書。“我本身就很喜歡孩子,以前也幫親戚家的孩子補習過,同學問我題我也很樂意去解答。所以對我來說,教孩子還是比較擅長的,這個過程讓我開心。”
對於身邊不絕於耳的“大材小用”的聲音,他全然不在意:“去一個不適合、不喜歡的地方,纔是大材小用。”
另外,就個人經歷來說,因爲自己淋過雨,他更希望爲更多孩子撐把傘,“不管他們出身在大城市還是小地方,不管他們家庭經濟條件如何,我希望能用我的努力,爲所有在信息學這塊有夢的孩子助一臂之力,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去證明,只要你不放棄,就有實現夢想的權利。”
如今的陳許旻,回到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教書、帶班、帶比賽,成爲他的日常。讓他最欣慰的是,自己撐開的這把傘,已經給一些孩子帶來改變。
2023年,陳許旻在全國冬令營片段教學比賽拿下一等獎,帶領6個學生獲得清華北大學科營獎項。
同年的全國信息學聯賽(NOIP)上,他的學生中有一等獎2人,CSP-S(Certified Software Professional-Senior,即CCF計算機軟件能力認證-提高級)一等獎6人,CSP-J(Certified Software Professional-Senior,即CCF計算機軟件能力認證-初級)一等獎17人。
今年,在剛剛結束的第41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CCF NOI 2024)中,陳許旻所帶的高一學生黎莫軒獲得銀牌,排名列全省高一第二名。這也是嘉祥集團首次有高一學生入選信息學競賽省代表隊。
“放棄了自己的遠方,但是卻帶着更多孩子走向遠方。如果你要問做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這就是答案。”
1、對於信息學競賽,很多家長都聽說過“搞競賽還是要看娃娃天賦”“小學就要學好奧數”“最好幼兒開始上編程班”等說法。這些說法是否準確呢?
陳許旻:我有兩個學生:一個聰明有天賦,但缺乏腳踏實地的努力;一個勤奮刻苦,但是少點天賦。他們的信競之路都不算順利,前一個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強,還考過年級第一,但知識水平進階後,就發現他不善於聽課與溝通的缺點阻礙了成績的提升,在省賽遇阻;後一個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筆記記了厚厚一本,但是在自我總結和知識消化上比較困難,進步得比較慢。
這兩種情況,都需要教練做到因材施教,與孩子共同調適出學習方式。大家必須有個基本常識:信息學競賽的路很艱苦,能走到最後的是極少數人,優秀的學習品質和天賦不可或缺,也是多種複雜因素的綜合作用:突出的邏輯思維能力,良好的數理化基礎,以及努力、刻苦、勤奮、自律這些學習品質,都是不可或缺的。
2、學到中途學不下去了,是不是意味着前功盡棄?
陳許旻:信競之路很長,每一次岔路口都意味着分流。我們常說,殺雞焉用宰牛刀。所以如果你本來就是要殺雞,那學完殺雞的技術就可以;如果要宰牛,那就繼續進階,掌握宰牛的能力。
也就是說,信競之路走到最後的是極少數人,如果在這一條路上停滯不前了,也說明是時候分流,該走其他方向的路了。但是這不代表之前的付出就沒有用,已經學到的信息學知識,對於每一個孩子之後的發展都是有用的。例如數據處理、邏輯思維、編程……在其他專業領域如醫學、社會學、統計學等都有用武之地。
3、那走到最後的是怎樣的孩子呢?有沒有一些共同點?
是“屠龍者”。雖然世上沒有龍,但是我們需要培養“屠龍者”這樣高精尖的人才,儲備知識去應對未來各種未知的變化。
所以,如果決定讓孩子學習信息學競賽,家長們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這條路。無論是否走到最後,對孩子今後的發展都不是壞事,有興趣,就不妨試一試。但不要太功利,如果太過執着於最後的那個結果,那麼很容易成爲“炮灰”。
4、需要提前學奧數嗎?
陳許旻:奧數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門類,對於今後學習信息學競賽,的確是有幫助的。一般的初中的數學知識其實更偏向於通識,比如代數、幾何這些,但奧數所包含的數學門類很廣,包括如圖論、數理邏輯、組合數學等部分的離散數學,這些都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打好算法基礎。
所以,如果有今後想走信息學競賽的打算,奧數“應學盡學”。
5、對於“風很大”的幼兒編程班,有必要性嗎?
陳許旻:從整體上來看,我還是比較支持的。畢竟,“信息學啓蒙應早儘早。”
不過,家長在幫娃娃選擇這種編程興趣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甄別。“如果是那種一上來就是講語法、輸入字母代碼這種,就太捲了,也不適合。”幼兒編程班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孩子在這樣的興趣,很多課程都是經過簡化或包裝的,比如一些小遊戲,可以讓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邏輯問題具象化,是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基礎能力的。
總的來說,無論是上幼兒編程班,還是小學學奧數,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適合就繼續學,如果孩子不喜歡、屢次受挫,那就算了。畢竟保護娃娃的興趣纔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