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雁”起航 建功鄉村

“以前村裡搞發展,總感覺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又不會用。現在通過課堂講、現場看、相互評等形式,我跟着優秀書記取經,學到了不少‘硬本事’,心裡有底了!”3月12日,在湖北省紅安縣“青雁”訓練營集中學習結束後,高橋鎮陳家大壪村黨支部書記陳洋說。他的轉變,正是紅安縣創新培育青年村黨組織書記的生動縮影。

爲提升青年村黨組織書記優治理、促發展的本領,今年以來,紅安縣啓動“青雁”訓練營,聚焦“85後”青年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打造鮮活課程、推行五學聯動機制、加強跟蹤問效等措施,提升村級帶頭人推動鄉村振興的能力水平。

鮮活課程 直擊痛點

紅安是農業大縣,部分村黨組織書記面臨着“想幹不會幹”“發力不着力”等難題,“本領恐慌”成爲制約鄉村發展的痛點。

“鄉村振興不能光靠熱情,更要靠能力!”紅安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直言。爲此,縣委將“青雁”訓練營列爲今年基層黨建“頭號工程”,從全縣選出45名“85後”青年村黨組織書記作爲首批學員,採取競選演講、民主投票的方式,差額選舉產生班委會,實行學員自主管理,通過系統性培訓補齊能力短板,打造一支能扛旗、敢攻堅、會創新的“頭雁方陣”。

訓練營的課程設計直擊痛點:既有黨的政策理論“鑄魂”,又有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治理等實踐課程;既請黨校專家授課,又讓優秀村書記“現身說法”。學員董暢的經歷就是典型——作爲覓兒寺鎮尚古山村黨支部書記,他通過訓練營學習美麗鄉村理念,發動黨員羣衆齊心協力,將破舊壪落打造成全省紅色寫生第一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百萬元的“網紅村”,帶動羣衆人均增收超1萬元。

五學聯動 實戰練兵

“青雁”訓練營不僅要讓人學得“大爲觸動”,關鍵是要回去“紮實行動”。紅安縣打破傳統模式,推出“現場觀學+課堂教學+交流研學+個人自學+測試考學”五學聯動機制,讓學員在實戰中練就真本領。

“我們就像這棵老茶樹,只要肯往深裡紮根,往高處攀,再貧瘠的石頭縫裡,也能長出綠油油的希望,結出金燦燦的收穫。”在華家河鎮秦壪村“深化‘三資’清理,發展特色產業”課堂上,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秦壪村黨支部書記秦澤穩向其他學員分享經驗。訓練營堅持“支書教支書”,組織學員走進縣內外示範村,實地觀摩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等案例,讓先進經驗“看得見、摸得着、學得會”。

此外,訓練營定期舉辦“擂臺賽”,學員圍繞集體經濟、美麗鄉村等主題同臺“比武”。上新集鎮興安衝村黨支部書記吳鵬輝在擂臺上拋出“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羣衆”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成功入選2025年度發展壯大農村新型集體經濟扶持項目,項目落地後將帶動村集體增收6萬元,提供50餘個“家門口”就業崗位。

同時,訓練營實行“學分制”,對學員參與學習、測評、實踐等情況積分排名,未達到學分要求或連續排名末位的學員將被視爲淘汰對象,相關情況公開通報,以嚴格的紀律讓學員“坐得住、學得進”。

跟蹤問效 以學促幹

培訓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紅安縣按照“兩月一集訓、一期一主題”的要求,緊扣鄉村治理短板、發展難題、能力弱項,組織學員結合各村產業基礎、基層治理、交通區位、服務羣衆等方面,因地制宜打造紅色、生態、產業、治理、傳統文化5類村,把學習成效運用實踐。縣委組織部全程跟蹤問效,並將考覈結果與項目資金、評優評先等掛鉤,形成“學用結合”閉環。

如今,“青雁”訓練營的“頭雁效應”逐步顯現:八里灣鎮蓮花山村黨支部書記陳麗麗運用所學,打造全縣第一個有機農場,盤活1150畝閒置土地,帶動集體經濟增長10萬元;七裡坪鎮鄭必高村黨支部書記鄭志學搶抓全省和美鄉村試點機遇,科學規劃,完善設施,推進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一批“青雁”迅速成長,帶動全縣形成“羣雁齊飛”局面。

(本報通訊員 劉歡 張沛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