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科技轉型遇坎:第一大客戶提解約,算力降價或是導火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近日,雲服務上市公司青雲科技(688316.SH)收到最大客戶A公司提前終止通知,A公司欲以8月31日爲退訂日提前終止原合同,並期望儘快簽訂提前終止協議,但雙方尚未就終止協議條款達成一致。

這不僅給青雲科技的營收帶來壓力,同時也給公司算力服務轉型潑了一盆冷水。

據瞭解,二者在算力領域合同金額頗爲可觀。但如今,隨着算力市場變化,特別是英偉達顯卡價格較年初大幅下滑,合作也出現變故。

青雲科技預計,原合同大概率終止,公司將與客戶積極溝通以達成一致,若簽署終止協議會對經營業績有影響,不過強調此爲日常經營合同,終止不影響正常生產經營、發展戰略及經營規劃。

第一大客戶提解約

青雲科技於2012年4月正式創立,從公有云起家,自2014年開始佈局混合雲市場。2021年3月登陸上交所科創板,被稱爲“混合雲第一股”。

所謂混合雲,是指用戶同時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模式。一方面,用戶在本地數據中心搭建私有云,處理大部分業務並存儲核心數據;另一方面,用戶通過網絡獲取公有云服務,滿足峰值時期的IT資源需求。

當前,公司業務主要分爲雲產品和雲服務兩大部分。

2023年以來,公司重點發展AI算力雲服務業務。其佈局算力的背景是:自2023年起,伴隨AI算力需求呈爆炸式增長態勢,算力租賃板塊逐步發展壯大。

傳統雲服務提供商、擁有IDC建設運營能力的央國企、具備IDC建設運營相關能力的民企以及跨界企業,紛紛涌入算力租賃賽道。

2023年,鴻博股份、高新發展、蓮花控股、錦雞股份等公司紛紛宣佈跨界算力租賃。

今年以來,寧夏建材、旋極信息、科華數據、農尚環境、協創數據、縱橫通信、大名城、錦龍股份、鳳凰傳媒、華鐵應急、福鞍股份、中辰股份、艾布魯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繼入局。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算力租賃概念股已經多達109家。

如今,青雲科技的雲服務收入佔比已超過雲產品,2024年上半年度收入佔比爲50.48%,同比提升5.31個百分點。

公司的AI算力業務從通用算力延伸至AI智算等先進算力管理領域,通過AI智算平臺向客戶提供AI算力及AI算力調度能力,包括算力管理與調度、算力資源整合與管理、多樣異構算力支持等。

而青雲科技AI算力雲服務的主要產業合作方,便是A公司。

2023年,雙方簽訂算力服務器的購銷合同及補充協議涉及的合同金額爲1.3965億元(含稅)。

今年1月3日,公司披露,其控股子公司青雲智算與A公司簽訂了《GPU算力服務協議》,合同費用總額爲1.7億元,服務期4年,採用分期預付費模式,主要交易內容爲青雲智算向客戶提供一定數量的GPU算力服務及存儲。

雙方後續還簽署了《補充協議》,增加了一定數量的存儲及帶寬,合同總額增加至1.75億元。

今年上半年,A公司已經躍升爲青雲科技第一大客戶,公司對其銷售金額爲2265.19萬元,銷售佔比達到15.71%。

截至今年8月底,青雲科技已披露涉及算力服務和算力服務器的相關銷售合同金額約4.8億元。以此計算,僅A公司就佔據六成份額。

截至目前,青雲科技根據協議約定,已向A公司交付了GPU算力服務、存儲及帶寬,後者已向公司支付款項3059.56萬元。

由此計算,二者1.75億合同的履約率不足五分之一。

算力轉型遇挑戰

開源證券分析師指出,狹義上講,算力租賃特指面向確定性的客戶需求採用類似“項目制”“合同制”的方式進行算力建設和方案集成,但最終不轉讓算力資源所有權而是對客戶進行租賃計費的模式。

“從技術的實現角度來看,算力租賃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性,同樣是經由雲平臺構建來向客戶提供雲上的彈性算力服務,但並不都等同於算力租賃,因爲後者更多體現爲算力雲的一種特殊商業模式。”研報稱。

記者瞭解到,青雲科技不僅做算力租賃的生意,也將原有的軟件能力加入其中。

其中,AI算力雲服務爲針對具有穩定數字化需求的價值企業客戶,通過公有云方式爲其提供GPU資源租賃服務、交付AI智算服務、模型服務等,客戶可選擇直接租賃公司既有部署的青雲GPU算力資源(算力資源由公司擁有),並按資源量及使用時長付費,或可選擇在其自有的算力資源上部署青雲AI智算雲平臺(算力資源由客戶擁有),並對外售賣進行分成。

AI智算雲產品則是以軟件形態交付的AI算力調度產品,當前商業模式是訂閱模式,向客戶提供打包產品和服務,客戶按訂閱期支付訂閱費用。公司表示,後續考慮拓展以License形式向客戶一次性售賣。

銷售收入方面,算力雲服務2024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爲2359.51萬元。

行業參與者衆多,青雲科技雖然較早尋得商業化路徑,但算力收入未來能否保持增長,仍要打上一個問號。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瞭解到,青雲科技與A公司合作進行不到一年就橫生變故,核心原因或與算力降價有關。

由於GPU服務器更新迭代較快,從事算力服務業務的公司,面臨客戶在合同存續內因追求更高性價比AI算力資源而出現違約的風險。

二者前述合同簽署於今年年初,恰好是英偉達算力緊缺之際,而如今算力價格較年初高點已經大幅下滑。

據公開信息,近期英偉達的核心產品H100和4090的租賃價格較年初近乎“腰斬”。

有資深財務人士告訴記者,對於青雲科技而言,與第一大客戶“分手”影響不容小覷。首先,在營收方面,將面臨巨大的缺口。該客戶的業務量佔比較大,一旦合作終止,短期內若是未能找到同等規模的替代客戶,將導致營收縮水。

財務數據顯示,在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間,青雲科技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淨虧損額雖然有所收窄,但營收也在下滑。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約2.14億元,同比減少16.7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虧損約6276萬元。

“再者,從企業轉型戰略來看,青雲科技正處於向AI算力雲服務業務轉型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的資金與資源投入,而大客戶流失所帶來的財務壓力可能會使轉型進程受阻。”該人士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