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無證“俄羅斯商品館”被責令停業 嚴厲打擊李鬼擾亂市場 | 有一說一
▢賴芳傑
當打着“俄羅斯商品館”名頭的店鋪在全國各地街頭涌現,消費者卻發現,這些店鋪存在“掛羊頭賣狗肉”的貓膩。據新華社、成都日報等媒體報道,全國多地無證“俄羅斯商品館”被責令停業,主管部門對這類店鋪進行立案調查。
其中,上海全市範圍內共排查發現47家“俄羅斯商品館”類店鋪,市場監管部門重點對關注度比較高的經營主體資質、店招標語宣傳、商品來源產地等問題進行了檢查。對個別無證無照經營、未備案經營的行爲予以立案調查,責令停業。對個別店鋪宣傳爲“國家館”,使消費者誤以爲具有官方背景,及個別店鋪俄羅斯進口商品數量佔比過低,也自稱爲“俄羅斯商品館”,誤導性較強的,已立案調查。成都市經排查,目前有俄羅斯商品館共計72家(其中中心城區42家),其中2家經營者涉嫌經營無中文標籤的食品,執法人員現場對涉嫌違法產品進行了扣押並立案查處。
“僞俄貨”氾濫,李鬼擾亂消費者,監管該出手時要出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普遍看來,這些店鋪有着雷同的藍底白字裝修風格,門口擺放着套娃,店內往往還會循環播放俄語歌曲。它們打着進口俄貨的招牌,主營休閒零食,吸引了很多消費者購買。當消費者衝着“俄羅斯原裝進口”的賣點乘興而去,卻敗興而歸。而這些“俄羅斯商品館”多爲臨時搭建,以“掙快錢”爲目的,消費者很難享受正常的售後服務,無疑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優質便宜的俄羅斯商品廣受中國消費者歡迎,是中俄民間友誼的生動體現,絕不能被無良商家拿來當作噱頭。
虛假宣傳的亂象必須嚴厲打擊和整治,市場秩序不容擾亂。以“掙快錢”的方式收割消費者“智商稅”,實則消耗了市場的信任,帶來消極影響。長遠來看,不只是消費者利益受損,趁熱入“局”的加盟商也面臨法律風險和資金的損失。誠信經營、保質保量,獲得老百姓的口碑,纔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