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循環理念 推動行動配件零廢棄
犀牛盾RHINOSHIELD共同創辦人王靖諭(左)、王靖夫(右)。(犀牛盾提供/黃琮淵臺北傳真)
智慧型手機普及,行動裝置配件商機起飛,據調查顯示,2021年全球手機保護殼市場價值達229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近7%,預估2028年可達362.9億美元規模,顯見全球行動裝置保護需求量能強勁,產業已然成形;然而,行動裝置配件於不同地區領導品牌皆不盡相同,尚無全球化的產品定義與製作標準。
近5年全球每年售出超過10億支手機,以每支手機對應至少一組保護殼,更換週期3.5年計算,每年至少將有3500萬組閒置或廢棄手機殼;若以臺灣每年售出約600萬臺手機推估,將產生至少150萬組的廢棄手機殼。此外,市面手機殼品牌多爲複合塑膠材質,無法納入政府循環回收體系,不少消費者只能將更換下來的手機殼放在家中閒置,或是以一般垃圾丟棄。
面對此問題,2024年決議的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 Treaty),預期將積極推動塑膠減量,並以規章解決各地區從生產、消費到處置塑膠廢棄物問題;國際倡議組織也呼籲,應制定出逐步限制塑膠生產的時限,最終過渡至零廢棄物之循環經濟模式。
應對高度成長且尚無主流製作標準的行動裝置配件市場,除致力開發平衡環境與抗衝擊的產品材料、提升印刷服務等技術創新,也包括制定無塑化劑、無雙酚A、符合FDA食品級容器標準,秉持科學實驗精神,用研發製造產品實踐品牌永續行動,同時引領產業轉型。
循環永續是門大學問,從材料源頭到循環再生,包括研發實驗室、標準化材料測試、材料科技資料庫、封閉循環體系與再造製程,全由團隊自建自造,在堅持永續之路同時,也清楚知道怎麼把手機殼做好,如今全球已有千萬用戶選擇更加永續的單一材料手機殼。
材料造成的廢棄物問題可以材料科技專業解決,犀牛盾自2015年起投入以永續循環爲目標的生產計劃,以溯源管控、設計哲學、材料工程、製程優化、減塑包裝與回收再生六大關鍵節點,有系統地減少生產行動造成的環境與社會衝擊,推動永續供應鏈的實踐。
更進一步,我們打造從銷售到回收的封閉循環鏈,犀牛盾自2022年中已啓動循環生態圈回收計劃,2023年推動產品碳足跡盤查,今年起更啓用產品生產履歷,以確保產品的品質和可追溯性,期待透過擴張門市與經銷網絡、無縫結合消費與回收行爲,擴散永續意識與循環行動,朝落實零廢棄、全循環願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