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地3天后返回,SpaceX壯舉!平民機組訓練幾個月也能上太空
《逐夢星空》是本站科技記錄航天逐夢人和航天里程碑事件的新欄目,“逐夢星空,向上探索”,讓我們向着星辰大海不斷挺進。
文 | 御柳
出品 | 本站科技《逐夢星空》欄目組
9月19日更新:美國東部時間週六19:06,SpaceX的首次“全平民”任務 Inspiration 4完成了3天的繞地球飛行,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大西洋沿岸濺落。
美國東部時間週六下午6時11分左右,四名任務成員回到各自座位繫好安全帶,載人龍飛船開始完全自動化返航過程。飛船拋掉後備箱,並啓動一組推進器,從而脫離軌道,朝着地球大氣層下降。最終載人龍飛船劃過南美洲東北部上空,急速降往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卡納維拉爾角。
晚上7時02分左右,載人龍飛船在降落途中相繼打開兩套降落傘,其中第一套降落傘有兩幅降落傘,第二套有四幅,都是爲減緩飛船的下降速度。最終美國東部時間晚上7時06分左右飛船成功濺落。SpaceX公司的任務回收團隊乘坐小艇衝向飛船,將4名成員帶回。
“靈感4號”主要目標之一是爲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籌集2億美元,任務指揮官艾薩克曼捐了1億美元,而任務期間網絡衆籌6020萬美元。隨後馬斯克宣佈捐款5000萬美元。
2021年美國東部時間15日晚上8點(北京時間16日上午8點),人類將會銘記:馬斯克的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和獵鷹9號火箭將首個全平民機組送入了太空軌道。
這次任務被稱爲“Inspiration 4”(一般翻譯爲“靈感4號”,也可以理解爲“鼓舞四人組”),他們之前從未進入到地球軌道。載人龍飛船將搭載這四名乘客,進入到距離地球地面575公里的軌道上進行,這是自哈勃太空望遠鏡維修任務以來,距離地球最遠的載人航天飛行了。
SpaceX 發射Inspiration4(來源:本站科技報道)
據瞭解,進入軌道之後,載人龍飛船將以超過2.7萬公里的時速(大約是音速的22倍)每隔90分鐘繞地球飛行一圈,四位“平民”將通過有史以來最大的圓頂式舷窗欣賞到地球和太空景色。
當然,這次飛行的任務並不是純粹的“遊玩”,而是要進行一系列有關人類健康和表現的實驗。據說機組成員將使用iPhone/Apple Watch等設備進行健康研究。
在三天任務結束之後,飛船將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濺落在佛羅里達海岸,從而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的純商業全平民載人航天任務。
相比布蘭森的未到卡門線的“高空飛機”以及貝索斯的“太空邊緣”之行(兩者均爲亞軌道飛行),馬斯克的龍飛船則是真正的進入軌道,並繞地球三天。也難怪在貝索斯首次“打卡”太空之後,馬斯克只表示了句“呵呵”(Haha)。
富豪們的太空競賽開始了,真正的平民之行還會遠嗎?
改造的龍飛船360度玻璃窗觀賞太空
普通人也能進太空了!不同於布蘭森與貝索斯的亞軌道之行,SpaceX將四位純平民送入了太空軌道。這也是SpaceX推出的純太空旅遊項目。
爲這次項目買單的是億萬富翁、Shift4 Payments創始人賈裡德·伊薩克曼(Jared Issacman),參與此次航天任務的機組成員還有海莉·阿爾塞諾(Haley Arceneaux)、克里斯·桑布羅斯基(Chris Sembroski)和西恩·普羅克特(Sian Proctor);其職位分別爲教授、醫生助理、數據工程師。
其中,海莉·阿森諾曾是一位癌症患者,她將是第一個帶着假肢在太空飛行的人,因爲她的腿上有金屬棒,用來替換因腫瘤而切除的骨頭。
該任務被命名爲Inspiration4也叫“激勵4人組”,他們4個人分別被賦予了特定的文化意義,分別是領導力(Leadership)、希望(Hope)、慷慨(Generosity)和成功(Prosperity)。
他們乘坐的飛船是“堅韌號”載人龍飛船,搭載的火箭則是獵鷹9號火箭,一級編號是B1062-3。
其中,獵鷹9號火箭曾兩次爲美國太空軍發射GPS衛星。而載人龍飛船曾在去年(2020年)執行過Crew-1任務,將4名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並在太空停留了167天。
不過,由於此次飛行不需要到訪國際空間站,因此,龍飛船會有一些改修和改進,其對接口被移除,而是用了一個巨大的圓頂舷窗所取代。
根據此前曝光的圖片以及馬斯克曝光的內容顯示,這個圓頂舷窗可以360度觀賞地球和太空景觀。“(圓頂式舷窗)或許最能讓你感受到自己是‘在天上’。”
Inspiration4組員也表示,這塊舷窗的靈感來自國際空間站的穹頂,將爲機組成員帶來難以置信的太空景色。
爲了上太空 他們做了哪些訓練?
Inspiration4是全球首個全平民太空發射任務,此前俄羅斯“聯盟號”和美國航天飛機都曾帶過普通人進入太空,但SpaceX的這次商業旅遊特別之處是所有乘客都是全平民,沒有一個人是專業宇航員。
雖然不是專業宇航員,但四名機組成員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裡也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和準備工作。包括高原適應訓練、離心機訓練、微重力和模擬器訓練、緊急演習、理論知識學習和體檢。
由於乘坐飛船最大的問題就是起飛和載人時,身體要承受數倍加速度過載,非常難受,所以所有成員都要經過離心機訓練,熟悉飛行中可能經歷的重力或加速度的情況。
據瞭解,離心機旋轉得非常快,可以產生離心力,把東西往外推。當重力對身體的拉力感覺到是正常力量的三倍時,這種力量就會與發射的感覺相似。許多宇航員和飛行員在訓練中都使用離心機。
在今年8月份,Inspiration4的機組人員進行了一次令人精疲力竭的30小時模擬。當時他們穿上宇航服,爬上飛船模型,並把自己封閉在裡面,接受長達30個小時的考驗等等。
據艾薩克曼透露:“我們每天差不多要進行12個小時的訓練,然後回到酒店房間繼續加強學習,這是訓練中最緊張的學術部分。”
所有人都必須非常瞭解獵鷹9號火箭和載人龍飛船的部件,熟悉飛船內部的簡單操作,遇到緊急情況時候的應對措施等,如果不懂這些,在太空中喝水都有可能會被嗆死。
“我們要學100本不同的手冊,它們大約有3000頁,這實在太多了!”艾薩克曼表示。
據瞭解,這次飛行不僅僅是一次太空“遊玩”,而是要在太空飛行中進行一系列有關人類健康和表現的實驗。Inspiration4機組人員將進行各種醫學實驗,並記錄健康數據,爲未來的載人航天飛行提供支持。
太空之旅競賽開始 真正平民何時能夠上太空?
維珍銀河、藍色起源、SpaceX相繼實現了太空之旅,私人探索太空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據瞭解,這是一個上百億美元的藍海市場。瑞銀(UBS)曾在一份報告中估計,到2030年,包括亞軌道和軌道在內的太空旅遊潛在市場價值將達到30億美元。
而航天行業諮詢公司NSR則預計到2028年亞軌道市場價值將達到28億美元,未來十年總收入將達到104億美元。而軌道市場將達到6.1億美元,未來十年總收入將達到36億美元。
迄今爲止,已經有非常多的遊客實現了軌道太空之旅,但毫無意外都是富豪/億萬富翁(或是富豪買單),費用動輒上百萬元,那麼何時普通民衆纔能有時間實現太空旅遊?
在今年6月份,香港理工大學舉辦的航天科技交流沙龍上,有媒體向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詢問了這一問題。他回答道,這個問題好回答也不好回答,要想清楚太空旅遊是幹嗎的。
“美國很多公司在搞,但都是短暫地上去一下,而且是在亞軌道。中國不是能否做到的問題,而是看國家是否需要,不是簡單地花幾千萬上去轉一圈。”他提到。
對於普通民衆要實現軌道太空之旅,相關專家認爲,一是需要成本降下來,太空之旅實現航班化,二則是安全性需要提高。
“真正的太空旅遊時代還沒有到來。但是伴隨着商業航天或叫新航天的快速發展,新一輪的真正的太空旅遊將會很快就會出現在大家面前。從僅僅在太空停留幾分鐘的臨近空間太空旅遊開始,到近地軌道的太空旅遊和太空旅館,再到月球環繞旅遊,直到能夠到達月面的旅遊,以及月球旅店。”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吳季曾說道。
據瞭解,中國商業航天公司也在研究太空旅遊的項目,有些公司甚至已經通過了技術驗證環節,未來5-10年,將有可能乘坐中國的飛船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