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側寫-學醫不當醫生 立志以公衛救千萬人
生醫業界中,張鴻仁是個異數,雖然學醫卻沒當過醫生,一輩子以公衛能救千萬人爲職志;浩鼎、基亞新藥解盲風暴,他是少數跳出來仗義執言的業界人士,林榮錦和東洋的官司,他也是站到法庭去談新藥鑑價的公證人。
生醫業界說,張鴻仁是可以爲朋友兩肋插刀卻分是非的人。
他和前疾管署署長郭旭崧都是陽明第一屆醫學系學生,兩人相知相惜,都很聰明優秀。因爲不想當醫生,他與郭旭崧都留在陽明大學當助教。
當時國科會有筆獎學金可出國攻讀博士,他和郭旭崧兩人都入選,但獎學金只有一個名額,以他們當時的情況都必須仰賴公費和獎學金纔有機會出國讀書。兩人都很想把握機會也很想成全對方,幾經天人交戰後,最後決定以翻字典定奪,由尾數大者出國,結果郭旭崧贏了,遠渡美國耶魯大學拿到衛生政策博士學位,而張鴻仁則拚了公費留學,到哈佛大學唸了公衛碩士。
張鴻仁認爲醫生能夠救的人有限,很早就把公衛的責任當成鴻圖大志。他的老師周碧瑟當時成立陽明十字軍,帶着學生下鄉服務,鼓勵學生若不能到偏遠醫院當醫生,那麼也要到大醫院的人才羅致困難科別任職。
這個理念深深影響他,現在他在陽明大學授課,有門「衛生政策實例」,張鴻仁都是自掏腰包,帶着學生到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服務,希望能學生也能打開視野。
實際上,擔任健保局總經理時,張鴻仁最爲膾炙人口的政績就是踏遍319個鄉鎮市,讓大醫院認養山地鄉,讓臺灣沒有「無醫村」,健保的資源能真正落實到偏遠地區。
這次浩鼎風暴,張鴻仁也是大聲疾呼期待國內的法規和對知識經濟的認知能提升,雖然站的地方不一樣,但他一輩子以醫療服務的精神卻絲毫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