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美企將爲拜登新關稅政策付出代價
參考消息網5月22日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5月19日刊登題爲《拜登新關稅政策對美企不利》的文章,作者是八十島綾平、川上梓和多部田俊輔。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拜登政府5月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新制裁關稅。美國企業可能爲此付出代價,包括被迫調整採購渠道和麪臨成本上漲問題。
加徵關稅的對象是電動汽車、電池、重要礦產、鋼鐵產品、半導體和光伏板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於近期公佈詳細清單。
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在美國此類產品中所佔比例僅約4%,規模較小。相比之下,可以說拜登政府遵循了集中於特定領域的“小院高牆”原則。
不過,其中也包含或將造成重大影響的產品。典型例子是電動汽車電池的主要材料石墨。對電池徵收的關稅稅率將上調至25%,是現有水平的三倍。石墨關稅也將上調。
汽車製造商對電動汽車電池的採用比例較高。其中車載鋰電池是主流,中國佔世界市場的六成份額。石墨則有七成依賴中國供應。
電池生產成本佔電動汽車總成本的三四成。如果無法確保電池和石墨的替代採購來源,對於在美國國內生產電動汽車的製造商而言,成本增加將不可避免。
各製造商自特朗普前政府時代就推進構建不依賴中國的採購網絡。在採購以石墨爲原料的電池零部件負極材料方面,本田汽車公司將與韓國浦項制鐵公司合作。從材料到電池成品的一系列生產過程都在美國完成。
半導體的採購也可能受到影響。從當前來看,以2023年數據爲例,從中國的進口額僅佔美國半導體進口總額的5.9%。這是因爲,自特朗普前政府啓動制裁關稅政策以來,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產品所佔比例已下降約一半。
除加徵關稅外,美國政府還實施管制措施,導致中國獲取生產智能手機等所必需的尖端半導體日益艱難。另一方面,用於製造家電和物聯網設備的通用半導體所受制約較少,中國企業積極增加生產和增強能力。
拜登政府似乎是預判今後從中國進口的通用半導體激增,於是決定將其列爲加徵關稅的對象。
有分析指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大約六成是由美國企業生產、在中國完成最終工序後再次進口的產品。美國企業今後可能被迫重新調整供應鏈。
可以認爲,電動汽車本身所受影響較小。中國車企加強攻勢,而美國汽車巨頭無法推出高性價比產品。連特斯拉都沒有3萬美元以下價位的電動汽車,在全球競爭中不敵中國企業。(編譯/馬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