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裡的精靈】注重邊界感的馬鹿在賀蘭山更有安全感
(原標題:【三山裡的精靈】注重邊界感的馬鹿在賀蘭山更有安全感)
對人類信任的安全距離已從幾百米縮短至幾十米
【三山裡的精靈】注重邊界感的馬鹿在賀蘭山更有安全感
0
2024-01-05 08:19:21
2024-01-05 08:19:21 來源:
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
有多少山巒,就有多少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萬物生靈,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巍巍賀蘭、生態六盤、大美羅山——“三山”護佑下的寧夏,萬物生長、生機盎然。
賀蘭山,我國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線和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維繫着西北至黃淮地區氣候分佈和生態格局,馬鹿、岩羊、黑鸛、藍馬雞等珍稀動物在此棲息;六盤山,黃土高原上的“綠島”,有“西北種質資源基因庫”之稱;羅山,寧夏中部乾旱帶上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區和區域綠色生態屏障,有着“荒漠翡翠”的美譽。
2024年1月,寧夏日報報業集團組建全媒體報道團隊,以“三山”爲生態座標,探訪秘境裡的精靈,用筆觸、鏡頭和手繪,記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動人故事,展現寧夏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寶地的奮進足跡。
別名白臀鹿、赤鹿。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棲息於海拔1300米—5000米的高山草甸、草原、針闊混交林、林間草地、稀疏灌叢和溪谷沿岸。
我的家在賀蘭山,這裡物產豐富,水源充足,安靜不被打擾的環境讓家族成員數量逐年增加。每年9月—11月是家族成員的“相親”時段,鄰近的族羣都會來“相看”,爲了一個看對眼的配偶甚至會爭風吃醋,短暫“合羣”後,爲族羣添丁帶來驚喜。
在無人機的視角下,馬鹿躍于山雪之間,彷彿羣山間的精靈。
飽食一頓的馬鹿,閒庭信步卻又充滿警惕。
馬鹿各族羣之間以溝爲界,互不相擾。
馬鹿隱於臀部的一抹白,是它周身唯一的跳色。
清晨五六點,是馬鹿族羣的早餐時間。冬季,賀蘭山下的松樹葉是它們的首選膳食。被啃食過的松樹像被特意修剪過,遠遠望去,只留下了樹冠,樹幹顯得纖細頎長。走近一看,樹枝上的馬鹿齒痕清晰可見,1.5米以下的樹幹上留下的枝葉約2釐米長。或許,這就是生靈對大自然出於本能的愛惜。
飽食一頓的馬鹿,閒庭信步卻又充滿警惕,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它們豎起耳朵、環視張望。
1月3日清晨,從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馬蓮口管理站一路向西南進發,記者在護林員楊永祥的指引下,徒步10分鐘就發現了兩個馬鹿族羣,每個羣各有二三十名成員。馬鹿是賀蘭山裡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鹿科動物中個頭龐大的成員,因體形似駿馬而得名。其通體棕灰色,與賀蘭山山色融爲一體,只有走近它們,才能發現隱於臀部的一抹白——那是它周身唯一的跳色。冬日的賀蘭山,山石峻冷、白雪皚皚,在無人機的視角下,馬鹿躍于山雪之間,彷彿山間的精靈。
馬鹿族羣有着自己的地域法則,它們以溝爲界,各族羣之間互不相擾,有着強烈的邊界感。在楊永祥每天巡山的洪灣區域,10公里範圍內有大大小小三四個馬鹿族羣,這是他巡山路上的“老朋友”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岩羊、狐狸等。
2017年起,寧夏啓動賀蘭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修復工程。賀蘭山生態環境的日益好轉,從生物族羣的迅速擴大得以窺見,馬鹿也從“稀客”變成了常住居民。楊永祥指着一個大約有20只成員的馬鹿族羣說,它們夜晚就宿在管理站不遠處的林子裡,它們對人類信任的安全距離已從幾百米縮短至幾十米。(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濤 徐佳敏 祁國昌 秦磊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