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總工會“移動體檢+”惠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來源:中工網
“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到醫院查體,沒想到工會把查體服務送到公司來,項目全面,還有心理輔導,真是暖心又貼心。”日前,“流動體檢”直通車開進山東順路物流有限公司,運作員冷劉召在參加完體檢後表示。
工作時間長、強度大,飲食、作息不規律,沒有時間去醫院查體,生病受傷能忍則忍、能拖就拖,這是大部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日常寫照。爲此,山東省濰坊市總工會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健康權益保障,2024年創新組織實施了“移動體檢”,將體檢車開到勞動者身邊,相關經驗做法得到全總、省總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協同保障聚“三端”合力
坊子區總工會整合資源、統籌力量、實現點對點直通、一站式服務;濰城區總工會以購買服務方式,按照新業態特點定製體檢套餐,與職工交流急難愁盼問題;安丘市總工會打造工會體檢公交專線,設立工會服務流動站點,讓服務便利最大化;昌樂縣總工會多措並舉,“體檢+幫扶”雙管齊下,增強職工防範健康風險的能力……
上下一心,市縣一體,凝聚合力,協同推進,各具特色服務的開展得益於濰坊市總工會的提前謀劃。市總工會建立市、縣、企三級工會上下協同,與新業態各行業主管部門橫向聯動,專業體檢服務與工會各項服務有序銜接,工會組織、購買服務、志願者隊伍“三端”參與的推進機制,逐步形成“工會牽頭推動、部門協同聯動、移動體檢與後續服務有序銜接、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以城區、縣(市)爲基本單元,濰坊市總工會劃分出9個移動體檢專項工作組,深入各平臺企業調研摸底掌握情況,逐企逐人登記造冊,形成工作臺賬,定期研究會商、通報調度、督辦落實,系統化進行協同管理。同時,統籌建立市級新就業形態體檢專項經費,去年安排260餘萬元,持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最大限度爲專項工作提供經費支持。
量身定製爲健康護航
活動開展以來,濰坊市總工會不斷提升積極構建“三結合”工作模式,切實爲新業態勞動者身心保駕護航。
上門服務和定點預約相結合。主動與外賣、家政、物流等新就業形態羣體單位聯繫對接,將“流動體檢”直通車直接開到家門口,利用他們的工作間隙,分批次開展服務活動。同時,根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時間靈活性,選擇適宜時間,開展定時、定點預約服務。
普惠與特惠相結合。在常規體檢套餐之外,根據部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對職業定位不準、自信心不強等實際情況,設立專用通道,對他們進行心理檢測評估和個性化服務,並根據測評結果,對個別心理壓力較大的職工提出建議,讓他們到合作醫院免費進行檢查或治療。
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依託簽約醫院心理諮詢專家隊伍,開通“線上測評”通道,選擇抑鬱、焦慮、社會支持、艾森克人格、工作壓力自測等五個個性化量表,開展線上測評,根據測評報告,進行諮詢服務或後續治療。同時,工會律師團隊開通24小時維權服務熱線,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法律諮詢、權益維護等服務。
延長鏈條撐起“保護傘”
在開展移動體檢基礎上,濰坊市總工會向互助保障、困難幫扶等環節延伸服務鏈條,探索出“移動體檢+”長鏈條服務新模式,讓服務更精準、保障更全面。
延長就醫保障服務鏈條。爲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體檢查出重大疾病後續就醫保障工作,市總工會爲全市3.8萬餘名新就業形態會員免費提供“重疾+意外”互助保障,化解其後顧之憂。
及時銜接困難幫扶服務鏈條。關心關注因病、意外等發生困難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立常態化困難幫扶救助、送清涼、送溫暖、金秋助學、陽光就業等服務體系,將工會暖心服務送到他們心坎上,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解困脫困與提升生活品質有效銜接。去年以來,已精準幫扶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2680人次。
據悉,2024年,濰坊市總工會先後開展“流動體檢”服務60餘場次,出動流動體檢車80臺次,醫護人員240餘名,心理諮詢師50餘名,覆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戶外勞動者2.2萬餘人。
(山東工人報記者 張文卿 通訊員 李世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