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紐約大學美方校長雷蒙治校理論著作首發
7月20號,前康奈爾大學校長,現任上海紐約大學美方校長傑弗裡.雷蒙新書《樂觀的心》將在京首發。該書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和北京新華兒女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進行出版。該書譯者爲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周成剛和北京大學教授兼重慶大學校長助理榮麗亞。
傑弗裡·雷蒙(Jeffrey Lehman),1957年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2003年擔任美國康奈爾大學第11任校長,2005年任北京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中美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席,2007年受北京大學邀請,在深圳創立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任創院院長。2011年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2012年入選首批中央“外專千人計劃”,被深圳市認定爲“孔雀計劃”高端人才。2012年被聘爲上海紐約大學美方校長。他現兼任Infosys和Nazareth研究院的董事,以及Infosys公共服務機構的董事會主席。他也是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非常駐學者和中美法律高端專家對話的代表之一。
《樂觀的心》一書主要記載雷蒙校長在康奈爾任職期間的演講合集及治學理念。書中大篇幅介紹了雷蒙校長對於創建創新型大學和研究型大學的理念,雷蒙校長提出,創造力需要勇氣。“關於創造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藝術家亨利馬蒂斯說得很對,創造力需要勇氣。我們的情感告訴我們遵照先例,人云亦云,因循守舊是比較保守的做法。如果我們只是重複,也是比較保險的做法。如果你提出一些新的東西,則有可能遭遇尷尬甚至羞辱,這就要求我們要勇於承擔創新的風險。我們也許是錯的,甚至是愚蠢的。在基礎教育層面,多數社會都傾向於教育孩子不要太異想天開,要做乖孩子,照老師和家長說的做,被動的學習重複。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大人們總會教給孩子一個現成的方法讓他們解決問題。但作爲一個創新型的成年人,我們得有創新的勇氣,要抓住機會提出創新的想法,既使是錯的。”他認爲,一所好的研究型大學知道怎麼樣培養學生這種勇氣和創造力,把這種能力進行傳播,把聽老師話的被動學習,轉而鍛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不會因爲新的錯誤的觀點得到獎勵,當然也不會受到懲罰。這樣一種環境的教學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如果只是重複別人做過的事情,顯然也不會加分。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畢業後非常受到歡迎,實際上那些需要創造型人才的企業,都會跟研究型大學互進。等學生一旦畢業,企業會迫不及待把學生招到門下。一旦企業的數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其它輔助人員也會涌入比如說像風險投資人、技術員、律師、會計師等等。在過去管這種發展模式叫“人才雪球”,當人才的數量聚居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才靠攏過來。一個健康的創新生態裡面,應該包括不斷的互動。作爲創新氛圍的提供者,研究型大學能爲成爲創新型大學的催化劑。
雷蒙校長認爲,創新生態是在持續並迅速變化着的,在創新生態的舞臺上,角色頻繁更迭,它們迅速壯大,又很快被更強大的對手所取代,而研究型的大學能夠通過爲這個舞臺提供背景,一個創新型的氛圍來成爲創新生態的重要一環,把傑出的學者、優秀的學生都聚集到一個有高度啓發性的環境當中,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來培養這些學生的創造力。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研究型大學當然應該致力於科研,但大學不是唯一做科研的機構,商業做科研,比如說GE在科研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還有非政府組織、政府和個人也在做科研。與其他做科研的機構相比,大學科研的獨特之處在於,大學只有在做其它組織尤其是商業不做的科研的時候,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這種科研不是爲了設計某個商品,而是爲了創造更廣義的公共福利。研究型大學能貢獻創新生態的重要要素是對優秀學生的吸引力。數百年來,頂尖的學生們遠離家鄉去上大學,就是爲了能更接近那些偉大的學者。爲了使得最大化的爲創新生態做貢獻,研究型大學要做的決不僅僅是把優秀的教授和學生聚集到一個地方。對一個大學來說,把人集中起來,然後等着看他們能夠做些什麼這是遠遠不夠的。研究型大學必須明白學生需要什麼樣的素質才能成爲他們這一代人具有顛覆性的創新者,還必須精心設計課程和教學法培養學生這些素質。
雷蒙校長在中國工作多年,先後和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合作創辦了中美法律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等機構,並在2012年出任上海紐約大學的美方校長,爲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做出了諸多成績與貢獻。雷蒙校長對於教育的跨國界發展亦有深的見解,認爲隨着世界的國際化程度愈來愈高,國家交往越來越密切,教育與文化亦不是孤立的而是跨越國界的互相影響並發展,而這種變化也從數元主導的國際化變爲更多元主導的跨國化。
作爲法學專家和教育家,雷蒙校長對美國的社會和法律有深刻的理解,他又是中國的老朋友,近年來一直致力於促進中美兩國的科技和文化交流,有豐富的跨文化交流經歷。作爲一名改革者,雷蒙校長認爲應當樹立“跨國大學”的理念。好的大學應該是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大學應該成爲開啓人們眼界的地方,讓他們看到生活令人驚異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雷蒙校長本人就是跨國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在康奈爾大學讀的是數學專業,大三時赴法國遊學一年,這段經歷改變了他。在法國,他除了學習數學,還學習法國哲學、法國藝術,當然還有法語。當他在另一種文化環境中,說着另一種語言時,他的思維方式也發生着變化,學會了用另一隻眼睛看世界。回到美國後,他在密歇根大學公共政策研究學院獲得碩士學位,又在那兒的法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在上海紐約大學,也實行雙語教育,國際學生都要學漢語,而且全體學生都要學數學,哪怕他修讀哲學或藝術專業也要學,因爲數學本身也是一種“語言”。
雷蒙校長認爲年輕人上大學的計劃也與前一代人不同,需要整合時間在寶貴的大學時光裡掌握六項重要的技能。前三項技能爲批判式思維、求知慾和創造力,這是延續了幾代人在大學求學期間所應掌握的能力;更符合21世紀初的能力爲後三項:計算能力、雙語能力和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現代社會,數字化深入任何一個領域,年輕人要具備理解等式、表格和圖表的能力。此外,在全球化合作的影響下,學生對自己的第二門外語的要求不能僅僅是一般的水平,而是要以流利爲目標,並要從中學階段就有意識地問自己“我有沒有讓自己敞開胸懷去了解和體驗不一樣的文化。”
該次發佈會邀請了包括前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總裁俞敏洪以及副總裁周成剛、北京大學教授兼重慶大學校長助理榮麗亞等在內的資深教育界人士出席。發佈會也將作爲一個好的交流平臺供國內外的教育界人士一起分享治校及發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