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老建築裝了“網紅電梯”之後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上海,哪怕只是路過,你會發現,這裡除了數百米高的摩天大樓、中外友人集聚的網紅老建築,還有衆多特別普通的社區。它們大多是建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公房,房齡四五十年,不適合拆遷,但住起來也不算舒適。

從2017年開始,上海市委每年都會組織“大調研”,這一行動要求各個部門離開辦公室,去基層調研,爲老百姓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來自2022年“上海大調研”的統計顯示,上海各類老舊住房佔住宅總量近四分之一,無電梯多層住宅約有22萬個門棟,其中住在三層樓以上的老年人佔近半數。

“住在樓上”的老人怎麼辦?這成爲上海近年着力解決的民生問題。每年,加裝電梯都被納入上海市政府十大實事工程內。2022年年底,上海加裝電梯已經投入運行4397臺,2023年到2025年上海預計完成9000臺電梯加裝。“網紅電梯”多了,但隨着加裝數量的增加,過了“網紅期”電梯的後續維保問題,又被擺上了桌面。

被臺階困住的晚年生活怎麼過?

66歲的葛品森精神頭特別足,他每天都會在位於上海市靜安區臨汾路街道臨汾路375弄的臨汾小區裡溜達散步。每天,老鄰居們都會相約一起溜達或者鍛鍊身體。

葛品森對小區很有感情,這個小區建於1987年,“得房率高,鄰居都是從小玩到大的老朋友,不想搬走”。

唯一讓老葛產生換房想法的“硬理由”,就是“沒電梯”。他過去住在六樓,年輕時可以“登高望遠”,年紀大了“實在爬不動”。爲了不離開這裡,他賣了六樓的房子,買了一樓的。這兩年,他所居住的6號樓又在全體居民100%同意的情況下,加裝了電梯。

老葛其實是“虧了”。他賣六樓買一樓時,一樓很貴,因爲不用爬樓,一房難求;如今加裝了電梯,一樓除了採光會受影響,房價也沒原來那麼堅挺了。

但葛品森還是在加裝電梯同意書上簽字了,“我見過樓上的鄰居生病擔架擡不下來,真的挺慘的。加裝電梯對大家都好,總不能老鄰居們永遠下不了樓吧”。

老葛所在的臨汾路街道,是上海加裝電梯的“王牌街道”。這裡創新工作方法,加梯速度很快。它下轄20個居民區,80%的住宅樓建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1687個樓組中有1507個樓組無電梯,居住在三樓以上的“懸空老人”,在60歲以上戶籍老人中佔比達到13.4%。

2020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寫《上海老公房“網紅電梯”背後的民生邏輯》一文時,整個靜安區加裝電梯才52臺,如今僅臨汾路街道已有約350臺加裝電梯。

陽曲路181弄小區如今同臨汾路375弄小區合併到一起,統稱“臨汾小區”,兩個小區中間的圍牆被打通,居民出門不用東走一扇門、西繞一堵牆了。

陽曲路181弄的91歲陳慧珍老人,每天都會到一處加裝電梯一樓的連廊處曬太陽,“這裡看出去最乾淨,有太陽,又通風”。每加裝一部電梯,街道都會對一樓的樓道進行裝修,鋪上仿地板的防滑磚,刷上牆漆、裝上吊頂,把水電煤、油煙管道重新規劃安裝。一樓空間,就像是樓棟大堂一樣,有沙發、書架,還有公用的雨傘租借桶,全由鄰居們自己“營運”。

加梯難,後續維保更難

11月27日,中國青年報《有料青年》欄目發佈《上海老舊小區怎樣加裝電梯》的視頻報道後,有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詢問加裝電梯後電梯的產權問題、加裝後原有房屋建築的五方責任是否還存續的問題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條,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佔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並且,應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而增設電梯所有權的認定,實務中難以找到直接的法律依據,只有部分地方規範性文件略有涉及,但亦無統一結論。《人民法院報》曾對此分析認爲,若存在約定,應依約認定;若無約定,應認定爲單元業主按份共有。

至於五方責任,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建築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暫行辦法》,五方責任是指承擔建築工程項目建設的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勘察單位項目負責人、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這些屬於終身責任,在上海基層的實際操作中,加裝電梯也要經五方評估認爲“可以加裝”纔會啓動加裝程序。

“經評估,有一些樓不符合加裝條件,就沒有啓動加裝程序。”臨汾路街道社區管理辦主任王洪良告訴記者,加裝電梯相關的“細節”問題遠不止產權和五方責任,後續維保纔是居民們關注最多的問題。

“電梯不是裝完就結束了,它有一個長期維保的過程。誰來維保、誰來付費、資金誰來監管,都要明確。”王洪良說,目前該街道每一部加裝的電梯,都在加裝前就確認好維保方案,維保資金在第三方銀行監管賬戶中。

根據上海市政府2019年12月25日開始實施的《關於進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若干意見》,加梯前期可行性評估費用納入街道(鎮)的公共財政預算,房屋安全性專家論證費用由公共財政承擔,此外政府按照加裝電梯施工金額的40%予以補貼(最高不超過28萬元/臺)。

這筆40%的補貼款,臨汾路街道內的居民區一般建議加梯樓棟拿出一部分來,統一存放在第三方賬戶內。“事關電梯後續能不能運維好,這筆錢一定是事先講清楚,再啓動加梯程序的。”王洪良說。

三種維保模式“加持”

一塊電子大屏上,標註着臨汾路街道內所有加裝電梯的位置。點擊任何一個小點位,都能看到該電梯的實時使用情況,是否定期維保、是否出現過故障、什麼時間上門維修等,一目瞭然。

這塊大屏位於臨汾路街道的24小時電梯應急服務中心,上海浩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兩名員工每天24小時在這裡輪值。這裡還放置着整個街道每一部加裝電梯的全套紙質檔案,相關信息都能查詢清楚。

遠程,每一名加裝電梯相關的工作人員,包括街道管理者、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民區樓棟小組長等,都能通過手機App上的“數字哨兵”功能,接收自己管轄範圍內的每一部電梯的維保信息和故障信息。

“如果一條故障彈出來一直沒人去處理、沒人上傳維修信息,我就會給維保公司打電話,要盯着他們。”王洪良說。

上海浩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嚴凡亞告訴記者,臨汾路街道除加裝的電梯外,還有229臺正在使用的電梯,新設的24小時電梯應急服務中心恰好也給公司提供了一個就近服務的派駐點,“我們可以做到接報後15分鐘內上門維修”。

據悉,目前該街道提供了3種加裝電梯後續維保模式。一是“建設+管理”,由具備資質的企業作爲電梯建設和使用管理一體化單位,從加梯意見徵詢階段就全程介入,負責電梯施工期間的質量安全工作,並承接加裝電梯後期使用管理、維護保養工作;二是“保險+服務”,電梯加裝後,由電梯所有權人與保險公司簽訂協議,委託保險公司作爲電梯使用管理單位,履行管理職責,包括電梯後期管理、維護保養工作等;三是“物業託管”,電梯加裝後,由電梯所有權人與小區物業服務企業簽訂協議,委託物業服務企業作爲電梯使用管理單位,履行管理職責。

“電梯加裝不是一次性買賣,大家之後要用得放心,得在事前把維保等問題都談妥。”王洪良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實習生 俞佳一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