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的路,如何才能走得通?
作者|饃大師 出品|夾饃星球
今年五一節前夕,有一條消息,曾引起老陝朋友圈的小小震動。
西安-商州、西安-商南往返城際動車開行,運行時間1小時36分。新建的商洛北客站,也同時開通運行。
有人或許在想,不是地鐵,也不是高鐵,只不過是動車組,沒啥驚奇的。但對商洛人民來說,在交通上的每一點小進步,都是值得慶賀的事。
因爲,這個地區苦交通太久了。
商洛市通火車是新世紀之後的事,僅20多年曆史;市區火車站“商洛站”,2004年才投入使用。
在此之前,商洛人出行主要靠公路,更多的人是靠步行,翻山越嶺。因爲閉塞和交通不便,很難發展起來,GDP數據長期在陝西排名末位。
但如果把時間拉長,我們又會發現,商洛在歷史上恰恰是以交通要道著稱。著名的“商於古道”,便經過商洛,是位於長安的中央政府通往東部地區的重要幹道。
無數將軍勇士、文人墨客、巨賈富商,曾在此走過,見證歷史的風起雲涌,也爲商洛留下諸多文化印跡、傳奇故事。
只是到了近現代,人類進入工業化時期,生存和生活形態變了,曾經的地理優勢便成了劣勢。
商洛,到底是一個什麼地方?
商洛位於秦嶺東段南麓,是陝西的東南門戶。綿延的大山中,有洛河、丹江發源於此,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於沿岸聚居,逐漸形成城池。
“商”指的是境內的商山,因造型像“商”字而得名,著名的“商山四皓”,就在這裡隱居;“洛”指的便是洛水,一路向東,流往黃河。
地理位置上,商洛西北接關中,翻過秦嶺,就到達西安藍田縣;東臨河南,可出中原;南邊和湖北交界,走丹水可達長江。
所以,商洛在古代是交通要道,著名的“商於古道”即穿行境內(“於”指河南省南陽市柒於鎮),這條道能“北通秦晉,南連吳楚”。
軍事要塞“武關”,也位於商於古道上(今天商洛市丹鳳縣),它與北邊的潼關(渭南市潼關縣)齊名,是進入關中的兩條要道。
如此重要的位置,自然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不少故事。
公元前340年,秦國大良造衛鞅,在“河西之戰”中設計俘虜了魏國大將公子卬,大敗魏軍。秦孝公封衛鞅商於十五邑,賜號“商君”,所以後世稱他爲“商鞅”。
今天商洛建有商鞅廣場,是城市的重要地理座標(見頭圖)。
戰國時期,商洛是秦楚兩國長期爭奪的地方。而商鞅變法後,秦國實力顯著增強,在與他國的征伐戰爭中,逐漸取得優勢地位。
公元前 313年,秦惠文王的相國張儀,利用楚懷王想要收復商於的願望,讓楚國和齊國絕交,但又拒絕歸還商於,成功破壞了齊楚聯盟,史稱“張儀欺楚”。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拿土地做誘餌,請楚懷王到武關會盟。屈原看出秦國不安好心,勸楚懷王別去,但楚懷王聽信兒子子蘭的話,還是去了,結果被秦國囚禁。自此楚國走向衰落。
秦始皇統一諸國後,在此設上雒、商兩縣,包括今天商州區、丹風縣、商南縣、山陽縣等地,屬京畿咸陽內史直轄地域。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沛公劉邦就是走武關這條路,抄近道入關中,打進咸陽,首先擒得秦王。
西漢沿用了秦代的郡縣制度,但把洛水邊的華陽縣劃給上雒,也就是今天的洛南縣。
古代判定方位,以“山南水北爲陽,山北水南爲陰”。所以,如果以華山爲參考,它可以叫華陽,如果以雒水爲參考,它叫洛南縣。
如今,華山這個旅遊大IP顯然更有價值,有傳說洛南縣想改成古名“華陽”。
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因崇尚水德,改“雒”爲“洛”。西晉統一全國後,設置上洛郡,這是商洛成爲地市一級行政區劃的開始。
進入南北朝後,政權反覆更迭,商洛行政區劃也幾經變化。北周時期,在此設商州,這是今天商州區的由來。
隋朝統一後,重新實行郡縣兩級行政,設上洛郡。而到了唐朝,又把上洛改爲商州。名稱反覆變化,到了宋、金時期,商州之名才穩定下來。
明朝,爲避明光宗朱常洛名諱,再次把“洛”改爲“雒”。但朱常洛當皇帝還不到一個月,就死了,這避諱真不划算。
民國初期,商雒被一分爲二,北邊的商縣、雒南縣、柞水縣屬於關中道管;南邊的鎮安、山陽、商南縣,屬漢中道管。
但這種狀況持續不久,1935年,民國政府實行行政督察區制度,在商雒設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商縣、雒南、商南、山陽、鎮安、柞水6縣,相當於今天的商洛市範圍。
期間,商洛的戰略地位再次凸顯,發生了不少血戰。
1932年,參加長征的紅四方面軍,從湖北進入商雒,在山陽縣漫川關一帶,遭到國民黨軍圍攻,損失慘重,史稱“漫川關戰役”。
多虧猛將許世友,率第12師第34團,殺出一條血路,得以突圍。這也是許世友的成名之戰。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爲保衛西安,阻擋國民黨軍進攻,紅軍第15軍團由徐海東率領,南下商雒,司令部就設在新建的商縣中學。
建國後,商雒設專區,1958年曾撤銷丹鳳和柞水兩縣,1961年又恢復。1964年,因“雒”字生闢,又改“雒”爲“洛”。至此,“商洛”倆字終於確定下來。
1988年,商縣升級爲縣級商州市。2002年,商州地區設地級商州市,原縣級商州市改爲商州區。
這就是當下商州市下轄的1區6縣: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
從地圖上看,7個區縣大小形狀差不多,都是圓鼓鼓的,像7個葫蘆娃擠在一起。
古代的交通普遍不發達,走商於道,可以抄近路,也能打對手個措手不及,所以位置重要。
但這條路其實很難走,李商隱就曾感慨:“六百商於路,崎嶇古共聞。”
到了近現代,鐵路交通開始成爲主流,商於古道的位置就降低了。因爲身處秦嶺大山,修路成本大,商洛的交通發展緩慢,限制了它的發展。
民國時期,隴海鐵路修通,走的是北邊的潼關道,改變了關中地區的面貌。建國後,寶成鐵路通車,陝南的漢中受益。1973年,襄渝鐵路通車,安康也改變了落後的交通條件。
而商洛能依靠的還是公路。
1930年代,民國政府出於軍事圍剿的需要,在商於古道的基礎上修建“西荊公路”,起自西安灞橋,經藍田縣越秦嶺,過商縣、商南縣,進入河南省,終點荊紫關,1936年通車。
後來,這條路進一步與東邊的公路相連,在1947年成爲京陝國道(南京-西安)的一段。
建國後,公路繼續被使用,並不斷升級改造。1981年,西荊公路被列入312國道(上海-新疆伊利)的中段。
期間,商洛也組織民力,修建了各縣之間的公路。但除了國道像個樣子外,其他道路還是以沙土路爲主,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漿四濺,很不好走。
這影響到了商洛的長期發展,錯過了一些機會。
三線建設時期,大量工業向西部山區轉移,山多林深、便於隱蔽的陝西成爲重點地區,商洛也因此接納了不少項目。
洛南縣永豐區太平公社,被電子工業部選中,在這裡佈局了四廠一院:
853廠(國營宏星無線電器材廠);
895廠(國營華南無線電器材廠);
4310廠(國營華達無線電器材廠);
4320廠(國營南雲無線電器材廠)。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些廠主要研發和生產無線電器元件,用於雷達導航、廣播通訊、衛星發射等無線電設備。各廠基本上在1965年開始建設,1970年投產。
406醫院,簡稱406,主要爲周邊4個工廠的職工提供醫療服務。它是當時商洛最好的醫院,周邊的各縣,甚至安康市的人,生病都會慕名來此就診。
太平公社也從永豐區剝離出來,由洛南縣直轄,並改名衛東鎮,意爲“保衛東方”。
爲服務於工廠和工人,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在鎮上建立起來,比如職工家屬樓、子弟中學、劇院、浴池、食堂、幼兒園,還有燈光球場、銀行、旅社等。
近2萬名職工和家屬的到來,讓大山深處的衛東鎮,一下子熱鬧起來,繁華程度遠高於洛南縣城。
很多村民,專門到鎮上來參觀,衛東鎮有了稱呼——“商洛小香港”。
因爲工廠用電需求,衛東鎮還建立了當時商洛唯一的110千伏變電站,通上了電燈。而那時,商洛絕大部分鄉村還在點油燈。
到了重大節日,廠子的燈光球場上會放露天電影,成了附近居民的狂歡,像過年一樣。
此外,在衛東以東20餘公里的洛河南岸尖角鄉,從沿海遷來了704廠(國營華電材料廠),是國內最早的覆銅板專業生產廠。
704廠還建有一座火力發電廠,除專供本廠用電外,還特供洛南縣委辦公樓和洛南中學教學區每晚10時前的照明用電。
而商洛地區行政公署所在的商縣,城南李家塬村,也建設了工廠(10號信箱),主要生產功率半導體器件。
當時商城城區很小,只有兩條街,人口也就一萬人。而十號信箱建成後,有工人三四千人,再加上家屬,人口和本地人差不多。
改革開放後,軍工企業向民用企業轉型,開始生產民用產品。比如,衛東鎮的軍用企業,開始研製和生產電子管和晶體管收音機、落地式多用機等。
以前嚴格保密的工廠,也一定程度向社會公開。工人拿工資,消費水平較高,農民常去廠區賣東西,或者給廠子打零工,是重要收入來源。
但隨着市場發展,這些位於大山深處的企業,弊病開始突顯。因爲交通不便,產品和原材料運輸成本不斷增加,利潤不斷降低,非但產生不了效益,還造成極大浪費。
1986年至1990年的“七五”計劃,中國對效益低下的三線企業,進行了“關、停、並、轉、遷”等政策。
1985年,衛東鎮上的853、895、4310、4320四廠聯合組建爲西京電氣總公司,1993年整體搬遷至西安高新區電子工業園。
406醫院也隨之搬到西安,就是今天位於西安市電子城的“陝西省博愛醫院”。
位於洛南縣的704廠,1993年搬遷到咸陽,後來破產。原來閒置的廠房,曾辦起了一個皁素廠,但因爲市場不好,以及環保原因,沒過多久也關停了。
兜兜轉轉,熱鬧一時的洛南山鄉,又復歸平靜。
實際上,寶雞、咸陽、漢中的很多三線建設項目都留了下來,或者從鄉鎮搬到市區,因爲這些地方通火車,交通是便利的。
而商洛長期不通火車,工廠都沒留下來。失去這些企業之後,商洛的工業基礎大受損失,想發展經濟也就難了。
因爲商於古道的原因,商洛有着深厚的文化傳統。
盛唐時期,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大詩人,都曾走過這條路,面對大山大河,觸景生情,留下不少詩句。商洛作家王林斌所著的《大唐詩路》,就講述了詩人們行走在古道上的故事。
其中又以丹鳳縣文風最盛,縣境的棣花鎮,恰好位於商於古道上,古代設有棣花驛,是來往客人的歇息之所。
公元820年,白居易從重慶返京途中,在棣花驛下榻,留下詩句《棣華驛見楊八題夢兄弟詩》。今天,棣花鎮復建了棣花驛,設有“白居易下榻處”。
也許因爲凝聚了太多的才氣,1952年的春天,棣花鎮上誕生了一名後來的大作家——賈平凹。現在,他不但是棣花鎮的名片,鎮上建了“平凹老宅”“賈平凹文學館”,更是商洛市的名片。
而奠定賈平凹文壇實力的,正是他關於故鄉的“商州系列”作品,包括長篇小說《商州》《浮躁》,以及《小月前本》《雞窩窪人家》《臘月·正月》等中短篇小說。
賈平凹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起初大都是短篇。1982年,路遙寫出了名震天下的《人生》,獲得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這事刺激到了賈平凹,決定要攆上他。
從1983年起,他從西安回到商洛採風,深入考察農村生活,寫了一箇中篇小說《雞窩窪的人家》,發表於《十月》雜誌。
小說裡,複員軍人禾禾想通過“創業”改變家庭狀況,但幹啥都沒成,媳婦麥絨埋怨他是在瞎折騰,跟他離了婚。同村的農民灰灰,勤懇耕作,可媳婦桂蘭卻想出去做生意,兩人也產生了矛盾。最終,在一種巧妙的際遇中,禾禾與桂蘭走到了一起,而灰灰也和麥絨相處了。
表面看,這是一個“換妻”故事,但間接反映了改革思潮對山村的影響。
小說發表後,被西影廠編劇竹子和導演顏學恕看中,決定將其改編成電影。兩人跑到商洛鎮安縣體驗生活,一呆就是三個月,在山裡改編完劇本。
爲追求真實生活感,這部片採用同期錄音,當時電影普遍採用配音,聽起來清晰,但很假。同期錄音麻煩,爲避免發電機聲音干擾,採用笨方法,從山底拉了3公里的電線到山上。
1985年9月,影片拍攝完成,因爲《雞窩窪人家》讀起來拗口,改成《野山》。
在北京舉辦放映會時,得到專家的好評。大家拿它和之前的農村片《人生》《黃土地》比較,認爲《野山》更真實。還有專家覺得故事不能叫“換妻”,應該是“換丈夫”,寫的是女性的覺醒。
在1986年的金雞獎評選中,《野山》被評爲最佳影片獎,同時還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錄音、最佳服裝,共6項大獎,史無前例。
但當獎項報上去後,有領導認爲《野山》給人的印象是,改革的結果是“換老婆”,立意不夠好,可以公開放映,但不應該得大獎,讓評委會再考慮考慮。
評委們開了好幾個會,但絕大多數人認爲應保持原樣。好在當時的領導比較開明,沒有繼續追究,最後還是按照原計劃頒了獎。
如今回頭看《野山》,能領略到1980年代秦嶺山區的生活形態、民俗、風景,故事充滿人情味,經得起時光的考驗。
除了賈平凹的文學,商洛的戲曲文化也很發達,包括商洛花鼓、商州秦腔、商州曲子、洛南靜板書等形式。商洛花鼓、洛南靜板書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商洛劇團”就遠近聞名,曾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1981年,商洛劇團的編劇陳正慶、田井制,到丹鳳縣蹲點,瞭解到一件事:一位貧困戶婦女去糧站爲生病的丈夫買米,因爲沒有批條不能買,她直接闖到縣領導家裡要批條,最後得到了幫助。
以此爲素材,他們創作了以縣長爲中心人物的劇本《六斤縣長》,在1983年中國劇協舉辦的“全國話劇、戲曲、歌劇優秀劇本”評獎中,獲得戲曲類第一名。
這個劇本,也被西影廠看中,改編成同名電影,導演爲郭陽庭。影片是輕喜劇風格,上映後很受歡迎,爲製片廠獲得利潤超50萬元。
如今大名鼎鼎的黃建新,當時還是西影廠文學部的編輯,被攝製組借去當場記。他工作認真,郭陽庭覺得他有才華,最後在成片的字幕上,把他放在第二副導演位置。
後來,黃建新被廠裡派去北京電影學院進修,走上了導演之路。畢業後,他拍了部《黑炮事件》,和《野山》一起,入圍1986年的金雞獎評選,最後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而在《六斤縣長》中扮演主角縣長的,是西安話劇院演員曹景陽。他的兒子曹盾,後來也進入影視圈,是非常有才華的編劇、攝影師和導演,代表作《長安十二時辰》。
所以說,商洛在中國電影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商洛市總面積19292平方千米,在陝西各地級市中排名第五,但人口比較少,常住人口約204萬人,排名第九,屬於典型的“地廣人稀”。
因爲很多地方是山區,不適合居住。近年來,人口外流現象也嚴重,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相比2010年,商洛人口減少了30多萬,減少12.83%。
原因顯然是經濟不發達,GDP數據長期排名倒數,總量還未達到千億元。
所以,就業機會也少,年輕人要麼去西安,要麼南下武漢,東出鄭州,都比留在家裡香。
不過,新世紀後,商洛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集中體現在交通條件的改善。
公路方面:2007年,“包茂高速”西安至柞水段建成通車,商洛市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2012年,“滬陝高速”全線貫通,經過商洛,是國家高速公路網18條東西橫線之一。
鐵路方面:2000年,西康鐵路(西安-安康)柞水、鎮安段通車運營,商洛地區終於有了首條鐵路,但此時商州市區還未通鐵路。
2004年,寧西鐵路(南京-西安)全線通車,經過商南縣、丹鳳縣、商州區,商州人可以直接坐火車去西安了。至此,商洛市有5個縣區通了火車。
目前,西十高鐵(陝西西安-湖北十堰)正在建設,經過商州區和山陽縣,預計2024年通車。這是商洛市第一條高鐵,也將結束山陽縣不通鐵路的歷史。
屆時將只剩下洛南縣不通火車了。主要原因是洛南的地理位置太尷尬,即偏離於東西軸線,又偏離於南北軸線,鐵路沒法爲它拐個彎。
洛南當年是三線建設項目的集中地,卻長期是國家級貧困縣。2020年,洛南終於脫掉貧困縣得帽子。
大山區想改變貧困的樣貌,確實很難,再加上商洛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生態保護任務重,不適宜發展資源型的重工業。
當然,商洛也不是一點工業都沒有,陝西鋅業有限公司商洛煉鋅廠、陝西環亞源環保集團旗下的洛南環亞源銅業有限公司、柞水縣的陝西盤龍藥業,都是商洛的龍頭企業。
洛南環亞源公司,正是位於三線建設的重鎮衛東鎮,如今已形成一個工業園。環亞源還在原衛東百貨商店基礎上修建了一座“三線博物館”,保存了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資料。
新能源汽車龍頭品牌比亞迪,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商洛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站及鋰離子電池等的研發生產。
今年,商洛比亞迪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二期)已經開工建設,未來力爭商洛比亞迪產值上百億。
但商洛的發展方向,和它的鄰居安康一樣,主要還是綠色經濟,包括旅遊業、藥材種植、康養等。
商洛市旅遊資源豐富,以壯麗的自然景觀爲主,包括1個5A級旅遊景區,16個4A級旅遊景區。
5A級景區爲商南縣的“金絲大峽谷”,有“中國最窄、世界罕見”的嶂穀類大峽谷——指谷坡陡直,深度遠大於寬度的峽谷,身臨其境,能感受大自然的威嚴。
位於柞水縣的“秦嶺洞天福地景區”,彙集了“北國奇觀、西北一絕”的柞水溶洞、西北地區最長的雙向懸空玻璃天橋、西北地區落差最大的高空滑索、全長980米的時空隧道……
而丹鳳縣的棣花古鎮,依託田園風光和文化底蘊,已建成生態養生小鎮和康養旅遊度假勝地。 鎮上還有創始於1911年的陝西丹鳳葡萄酒廠。
商洛有適宜的氣候、舒適的溫度、優質的空氣,如果能建成“西安後花園”,成爲西安人出遊、休閒、康養、甚至是置業的選擇,也能帶動極大市場。
擁有獨特而豐富的自然景觀,再加上深厚的商於古道歷史,商洛市手上其實有很好的文旅牌可打,關鍵是如何將景點提升爲品牌IP,營銷出去,吸引遊客,留住遊客。
目前,商洛市正在建設“秦嶺·商洛博物館”,是商洛市“十四五”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預計2023年底竣工。
博物館形狀爲一片玉牙璋,蜿蜒於秦嶺山水之中,充滿詩情畫意。門前是壯觀的商鞅廣場,並建有“徙木立信石柱”“戰國商鞅方升”,昭示着商洛的歷史。
建成後,將成爲商洛市的最大文化地標,網紅打卡地。
賈平凹有名言:“秦嶺最美是商洛。”
這是作家對故鄉的感情,但商洛的美,需要被包裝好,商洛的故事,需要被講出去,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淄博抓住了燒烤,香氣溢滿全國,石家莊抓住了搖滾,宣傳有了節奏感,西安抓住了TFBOYS演唱會,旅遊經濟立刻變現……
商洛該抓什麼,等待商洛人來思考。
【原創文章,禁止抄襲和短視頻搬運剪輯,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