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美國「抗中」報告 看臺灣半導體突圍戰略
▲中國挾市場優勢發展半導體之下,英特爾、美光等也加碼佈局,圖爲美光西安廠。(圖/商業週刊/攝影楊文財)
文/湯明哲自2014年,中國提出大基金計劃,以近人民幣1,400億元發展半導體產業後,中國的「紅潮」成爲臺灣半導體產業揮之不去的陰影。
今年1月,由英特爾前CEO歐德寧、高通執行董事長雅各與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柏克萊大學加州分校等產學人士組成的美國總統科技顧問辦公室,出具一份32頁的報告予美國總統,建議美國半導體產業針對中國,應投入研發尖端技術,並聯合歐洲、韓國、日本與臺灣,抵制對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和元件輸出,藉此保持領先。
臺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湯明哲對此提出解析。隨着川普上任,其可能讓中美產業競合關係,變得更爲緊張。這份報告的方向,對位處兩強之間的臺灣,深具策略參考價值。以下是湯明哲老師所提出的觀點。
今年1月,美國總統科技顧問辦公室(PCAST)向總統提出政策建議。其認爲未來美國半導體最大威脅,是來自中國「國家資本主義」。臺灣半導體產業佔出口比重超過2成,且高通、Nvidia、蘋果等美國企業,均牽動着臺積電、日月光、矽品等公司的訂單,我們有必要了解,未來該如何面對中美可能的大戰。
首先,是採取「跳蛙策略」。
跳蛙策略是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嶄新的戰術,在高科技產業,跳蛙策略也是常用戰術:跳過競爭者現在的技術,發展下一世代技術。
PCAST建議政府與業界,應投入半導體未來的尖端技術研發,並列出許多對企業而言,有商業誘因發展的技術,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但其也列出很多屬基礎科學領域,企業不會有誘因突破的技術,建議美國政府聯合產官學加強研發。不能只靠市場力量突破。
PCAST第二個建議是,限制對中國半導體技術和元件的輸出。
《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中國2家國營企業先取消對德國半導體設備廠愛思強的大訂單,讓其陷入財務困境,然後由福建宏芯投資基金出價收購,德國政府原先批准購併,卻在美國政府介入下強行停止。
雖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任內,仍批准13箇中國對美國半導體公司的收購案,但日後,美國會對中國的收購案嚴密監管。要求中國補貼政策在世貿組織架構下透明化,不然就要強力抵制。
對策二:抵制技術輸出聯手臺歐日韓,圍堵中國
不僅如此,報告中還建議,美國要和歐洲、韓國、日本、臺灣共同限制對中國的技術輸出。
抵制採購或操控定價在國際上不被允許,但限制技術輸出在國際上一直是可行的方式。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的瓦聖納協定,便限制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與半導體設備輸入中國。
臺灣的投審會至今仍限制晶圓代工產業如果要到中國設廠,只能讓最先進製程的前一個世代登陸。
尤其,半導體跟過去中國成功顛覆的太陽能與LED產業不同,除了設備與人力,技術和矽智財所扮演的角色更爲重要,因此限制技術輸出將更爲關鍵。
兩頭大象起舞,臺灣最好維持中立,明哲保身。雖臺灣不少企業,現已因看不到未來,往中國靠攏。建議臺灣政府應也和美國合作,引領企業共同投入先進的半導體技術研究,和雙方保持友好,分散風險。
【 更多報導 】
賞櫻團車禍》低收入、長工時、買不起房...一場重大車禍,看出「貧困世代」悲哀
成員越多,廢話就越多...退出無效Line羣組:別再盲目「+1」了,用點腦好嗎?
爲什麼同樣是經濟艙,有些票價超便宜、有些卻毫無折扣?一個空姐的真心話
薪水沒30K不要進超商!售價比大賣場貴50%,你不知道定存才1%嗎?
戴隱形眼鏡前,一定要用食鹽水衝過!臺大眼科醫師:隱形眼鏡該注意的10件事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