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億噸煙塵粒子 世界冷又黑

核戰末日:我們與世界毀滅的距離(時報出版)

生命無一不依賴太陽而存在。太陽等於生命。植物需要陽光才能成長;動物需要植物作爲食物。而動物包含地面上的智人、空中的鳥類、土壤裡的蟲子、海中的魚類。太陽的能量推動着地球的生態系統,而那是一個各種生物─包括我們─在當中進行互動的複雜系統。如今,隨着上億噸的煙塵粒子在覈戰後飄入大氣層中,地球的對流層也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

對流層是地球大氣層(最底部)的第一層,往上延伸的平均高度是七.五英里。地球大部分的天氣都發生在這裡。對流層內存有植物行光合作用與動物呼吸所需要的空氣。這裡還含有地球百分之九十九的水蒸氣。在覈戰之後,由於對流層改變了,地球的天氣也會在一夕之間有所不同。

這就是世界爲何會變得又冷又暗。

溫度驟降。嚴重且漫長的低溫席捲地球。受影響最深的莫過於中緯度地區,也就是北半球緯度介於三十到六十度之間的陸地,即美國、加拿大、歐洲、東亞與中亞。隨着溫度極端下降,夏季變得像冬季。圖恩說,「新數據表明,在像是美國愛荷華州與歐洲烏克蘭等地,將會有長達六年的時間,氣溫都會在零度以下。」

在這個場景中,以第三次世界大戰爲名的核戰開打於三月三十的初春時節。在洛杉磯,溫度驟降至冰點以下。致命的霜凍奪走了熱帶植物的生命,摧毀了整個區域的作物。在北達科他州、密西根州與佛蒙特州等地,原本平均溫度落在華氏十來度上下,氣溫驟降後,全變成長時間處於零度以下的天氣。淡水水體被埋在厚厚的冰層中。在極北地區,北冰洋的海冰面積擴大了四百萬平方英里,比今日的北極冰蓋面積大上百分之五十。通常無冰的沿海區域整個凍結,導致了現代地質物理學家所稱的「核子小冰期」。

惡劣的氣候環境並非人類唯一被宣判的死刑。隨着時間於戰後一週周、一個月一個月地過去,與酷寒奮戰的倖存者開始出現放射性中毒的症狀。包含鍶-90、碘-131、氚、銫-137、鈽-239和其他放射性產物被捲入蕈菇雲,再以輻射塵之姿散佈到地球四周,不間斷地污染着地球環境。死於放射性中毒是一種凌遲般的痛苦死法。隨着持續性的急性上吐下瀉,骨髓與腸道開始出現破壞;受害者的器官內襯會破裂出血;人體的內臟會開始液化;血管內壁會開始剝落;這些都是在醫院裡難以忍受的痛苦疾病,在暗無天日的天寒地凍中,在逃避火風暴與毒煙霧的追擊中,更是幾乎不可能克服。

那些繼續存活下來的人,會遭受染色體損壞與視覺喪失。許多人會變得不孕或準不孕,並且隨着時間過去,人類的生育力還會進一步下降。未受污染的水與食物不夠所有人分,人類會開始爭奪資源,唯有夠無情的人才能生存下來。

在長達一萬或一萬兩千年裡,現代人類一直依靠農業生存,而農業依賴地球的生態系統來生成食物和供應飲水,以滋養人類與動植物。在以核武進行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後,一連數月的酷寒與微乎其微的日照,觸發了又一系列對地球生態系的致命攻擊。降雨量減少了五○%,這意謂着農業的消亡。農業的消亡,就等於作物的死絕。在歷經了萬年來的耕耘與收穫之後,人類又迴歸到狩獵採集的日子。

在戰爭之前,肉類與果菜都出自不同的畜牧業或農場,透過貨運與供應鏈到達經銷中心、超級市場、商店、農夫市集等窗口。豆類與穀物都是就地存放在城市與鄉鎮的主力儲糧。一旦沒燃料可取用、沒車輛可供駕駛,運輸停止,食物的集散也會難以爲繼。各地的儲糧燒光了、被輻射污染了、凍壞或腐爛了。少數活過爆炸波、殺人強風、瘋狂大火─再撐過了放射性中毒與凜冽寒冬─的倖存者,最終還是免不了得活活餓死。

在整個北半球,致命的霜凍與冰點以下的低溫,讓作物難有空間存活。農場上的動物不是凍死就是死在飢渴中。人類無法在遠離地面零點的鄉間重啓農牧,因爲可種植的作物寥寥無幾。長達數月的火風暴,將土壤加溫到寸草不生,土壤變得貧瘠。休眠的種子若非受損便是死透。嚴重營養不良的倖存者最終只能四處尋找樹根或昆蟲來果腹,宛若戰前的北韓民衆。

難度不輸尋找食物的,是尋覓未受污染的水源。(三之二;摘自《核戰末日》)